广东省广州市大力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试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将试点工作作为广州市“四个出新出彩”重要举措和2020年重点任务,一体部署、统一推进。目前,广州市在CIM平台标准体系构建、CIM平台建设及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夯实技术基础加强数据汇聚融合
建立标准体系,夯实技术基础。坚持“立足实际,适度超前,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原则,构建平台建设、规划报批、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备案四大类CIM标准体系,编制完成CIM平台技术标准、CIM数据标准等11项技术文件。
制定数据目录,完善共享机制。制定《广州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信息共享目录》,集合26个部门的数据信息,推动时空基础数据、资源调查数据、规划管控数据、工程建设项目数据、公共专题数据等7大类、1467个图层的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支撑CIM平台应用场景开发建设。
推进数据汇聚,强化平台功能。CIM平台汇聚“多规合一”管理平台、“四标四实”(标准作业图、标准地址库、标准建筑物编码、标准基础网格;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及现状三维模型等多个来源的数据,涵盖全市7434平方公里建筑白模、550平方公里现状精细三维模型以及269个单体建筑信息模型。CIM平台已实现数据模型轻量化入库管理和快速加载展示,具备海量数据的模拟仿真、数据分析、物联监测等能力,形成城市三维数据底板。
提高审批效率支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规划审查阶段。开发智能审批工具,实现计算机辅助合规性审查,实现容积率、建筑密度等12项规划指标自动提取和计算机辅助生成“规划条件”,减少人为计核误差和人工复核时间。
建筑设计方案审查阶段。通过智能审批工具,实现全链条设计自检、建筑规划指标一键提取、表单数据自动化填报。针对中小型建筑和产业区块内的工业建筑实施“机审+告知承诺制”,减少第三方技术审查环节,办理时限相应减少5个工作日。
施工图审查阶段。开发三维电子辅助审查系统,通过对建筑、结构、消防、人防等相关标准条文进行筛选、拆解及计算机语言转译,实现对247条国家规范标准条文的计算机辅助审查,自动生成审查报告。
竣工验收阶段。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为试点,开展基于CIM的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和竣工图数字化备案系统建设工作,推动施工质量安全监管、联合测绘、消防验收、人防验收等环节的信息共享,逐步实现竣工图三维数字化备案。
构建CIM平台应用体系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房屋建筑工程管理领域,服务设计、施工和造价管理等应用场景。利用CIM平台模拟方案设计成果,展示工程建成后的效果,检验建筑与所处环境空间、功能设计的合理性。基于CIM平台实现全市1798个在建房屋工程的智慧化监管,内容包括对施工现场的起重机械、深基坑、高支模等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控,对扬尘、噪音等环境指标实时监测,对工地现场进行视频监控,对工地人员、材料、执法、巡检进行线上管理。探索以CIM为基础的建设工程造价大数据平台,精确展示各房屋建筑项目造价、费用组成等指标,为财政投资项目造价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在城市管理领域,服务城市体检、水务管理、社会治理、名城保护、危房管理、幕墙管理等应用场景。通过CIM平台,加强对生态宜居、城市特色、生活舒适、安全韧性、多元包容等7大类、41项指标数据的汇聚和评估,实现城市体检“数据全面、指标科学、评估精准”的目标。推动基于CIM平台的智慧水务应用,开发排水三维模拟、内涝预警等功能,分析发生内涝的可能性及积水范围。以广州大源村为示范,汇聚“四标四实”信息,实现对出租屋与租客、环境卫生等智慧化管理。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数据库,实现基于CIM平台的可视化场景漫游、基础信息查询、工程审批和监管。推动在CIM平台展示全市各级危房的分布、基础信息等内容,试点接入危房自动化安全监测的实时信息。探索基于CIM平台的智慧幕墙监管,分类展示既有玻璃幕墙基础信息,为监管和决策分析提供有效支撑。
在项目管理领域,服务重点项目和城市更新项目管理应用场景。搭建移动客户端广州市重大项目管理与监测系统,汇聚1600多个“攻城拔寨”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并在2020年促成270多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探索基于CIM平台的城市更新应用,构建城市更新联审决策流程,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城市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科学化管理。
在社区和园区管理领域,服务智慧化管理应用场景。试点创建基于CIM平台的智慧社区应用示范,探索推进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及产品在社区的应用,完善社区政务、商务及生活互助等便捷服务。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集聚区等为试点,实现建筑现状三维单体模型与企业信息、宏观经济数据等的关联,探索基础数据协同联动技术路径,推动智慧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