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云集的工业互联网 初创企业还有机会吗?

大东时代
如果追溯工业互联网这个概念,业内一直认为GE是最先提出的,但也有一些专家学者指出,早在2007年,上海可鲁系统软件有限公司就提出了这一概念,虽然在当时,这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想法。

2345截图20200908083720.png

如果仔细揣摩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你会发现:风向确实是变了。

12月11日,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以一篇《“社区团购”争议背后是对互联网巨头科技创新的更多期待》的文章点评了最近深陷舆论风口的“社区团购大战”,各大互联网巨头企业利用海量数据、先进算法和雄厚资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区的生鲜团购。在购物、打车、外卖这些热点之后,卖菜几乎成了互联网的又一个风口。

评论认为,如果只顾着低头捡六便士,而不能抬头看月亮、展开赢得长远未来的科技创新,那么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数据也难以转变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难以改变我们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巨头,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12月14日,中国反垄断法正式开出“第一枪”!阿里、腾讯、顺丰成为了第一批被“打中”的互联网巨头,三家超级巨头,全都被国家顶格处罚:阿里巴巴投资、阅文集团、丰巢网络因为违反《反垄断法》第48、49条,被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

虽然事情的定性其实并不严厉,措辞也比较温和,但是有分析人士指出,对这三起案件的处理不是结束,只是开始,还有大量涉及互联网领域的“涉嫌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的线索正在调查。

无论是呼吁科技企业需要有更多担当,还是对互联网领域反垄断监管加强,都释放出一个信号:靠“烧钱-整合-收税”的互联网时代结束了,整个市场的重点回归产品、内容、技术和用户本身。

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就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也就是最近这几年,大家喊得火热的产业互联网时代,而从工业角度来看,则是工业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全世界公认的新“蓝海”市场。在这片蓝海里,不光有牌桌上激烈厮杀的大型平台厂商,还有一批暗潮涌动的初创公司等待一个跃出水面的机会。

巨头云集的工业互联网江湖

火了三年的工业互联网,热度是一点都没减退。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1.42万亿元、2.13万亿元,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将达3.1万亿元。

如果追溯工业互联网这个概念,业内一直认为GE是最先提出的,但也有一些专家学者指出,早在2007年,上海可鲁系统软件有限公司就提出了这一概念,虽然在当时,这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想法。

多年之后,GE等大企业的推动,大国的博弈和产业升级需求,让工业互联网这个词,成为21世纪最值得被注脚的词汇之一,特别是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恐怕会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2020年作为5G商用普及的一年,也成为了我国工业互联网继续发展的关键节点。

10月29日,在中国移动5G+工业互联网推进大会上,中国移动正式对外发布5G+工业互联网品牌“CMCC OnePOWER”及5G+工业互联网“1+1+1+N”产品体系,标志着中国移动正式入局工业互联网领域。

运营商的加入,让原本就聚集了一众巨头的工业互联网领域,迎来了更为复杂的竞争局面,一边是虎视眈眈的互联网企业,一边是势在必得的传统工业巨头,现在,还有企图抢占更多地盘的ICT企业和伺机分得一杯羹的运营商。

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无疑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推手,因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赋能,而中国在互联网技术领域,也已经走到了世界领先地位,但消费互联网的玩法,跟工业互联网显然不一样。

海尔、三一重工、美的、格力等传统工业巨头,是最懂行业的人,在信息化和数字化过程中,这些企业也已有试水,但某一行业巨头的解决方案或技术,在同行业具有天然的“被排斥性”。

运营商作为基础设施的建设者,不甘心沦为管道,所以积极致力于开发行业解决方案,撬开企业市场,不过,运营商欠缺B端经验,在心态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上,还需要漫长的过程。

而以华为为代表的ICT企业,搞B端市场的经验显然比互联网公司更多,但ICT技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需要与OT技术融合创新,并且在适应性上也需要做出优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初创企业还有机会吗?

那么在巨头林立的互联网江湖,各大门派都有各自独霸武林的神功,诸如海尔、树根互联、富士康这样的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他们或有深厚的行业背景,或有强大的基础平台,对于初出茅庐者来说,还有机会吗?

上一篇文章提到,工业互联网没有一家独大的可能性,这既是因为工业的特殊性,也是因为不同工业门类的复杂性,决定了不可能有一家企业可以把所有行业,所有场景都做了。

一位投资人认为,目前工业互联网还远远没到谈竞争,格局的时候。基于庞大的产业集群,下游客户以及不同工业类别的细分,机会还有很多,尤其专注在某些点上,专注发展的企业,从长远来说,这一群体公司里面有一部分是具备很高的资本价值属性的。

从数据来看,中国作为工业制造业大国,2019年中国GDP总量99万亿,工业占了38万亿。假设整个工业领域有几十个大品类,每个品类最低也会有几千亿的市场规模,那么针对一个特定品类做降本增效,如果能够做到10%的市场占有率,也将成为一个百亿规模的企业。

新经济100人创始人兼CEO李志刚表示,未来十到二十年,工业互联网领域一定会诞生一个全球性的,至少是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与此同时,伴随着每个细分赛道的升级,也将产生一二十家百亿美金的小巨头,最终形成一超多强的产业格局。

具体到初创企业的机会,海尔数字科技相关人员认为,在打造精而细的具体场景中,初创企业还是有很大空间的,而头部企业的大平台、全流程解决方案,一样是靠具体场景构建起来的。

一位在工业互联网行业浸染十多年,同时也在这一领域创业的知情人士告诉5G产业时代,工业互联网要比互联网来得复杂,工业场景需要很多技术人员去支撑,真正的工业互联网,它的穿透性很强,要从底层的基础工业一直穿透到上层的业务层,目前没有企业能够全链条覆盖。“我们之前也做过一个小范围的探讨,这一行能够穿透全链条的专家,屈指可数。”

上述知情人士认为,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虽然巨头企业有先天的基因做好这件事情,但初创企业反倒是比他们更有优势,因为工业是以某个技术为锚点,进行技术产业化的演化,越是小企业,可能最后越能在这个领域分得一杯羹,当然,前提是这些小企业足够专注和专业。

观点认为,在深入工业领域的过程中,当一个企业想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去形成垄断的时候,意味着这个企业要将全链条的精英笼络在自己手里,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它需要一个很漫长的积累过程。

从业者也认为,大平台的行业解决方案,现在部分都是集成,有远见的,有资本的头部玩家,即使现在布局和投入研发,成果和应用没那么快出来,这就意味着小企业还有很大空间。

分析人士指出,与其他领域相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初创公司在最开始也会因为聚焦于某项技术或者行业,得以在市场中立足,做到通用型平台很难满足的细节化问题。具体地,初创公司集中了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去解决某个细分场景相较于大公司里面可能不足二十人的小组团队,这无疑是可以形成局部歼灭优势的。

不可否认,中国工业品门类最为齐全,最广袤的土地为创业公司提供了足够多的应用场景。如何结合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来满足或者赋能已有场景或新场景,将成为创业公司的挑战和机会。

洗牌是在所难免的

“目前大部分工业互联网的头部企业玩得都是资本和金融,并没有接触到工业内核,在未来的几年内,应该会不停的看到这些头部企业洗牌。”知情人士透露。

以京东为例,上述知情人士指出,京东在工业互联网上,最初想拿出来的王牌是智能仓储物流,但它最初的智能仓储物流方案很多还是由外企提供底层方案支撑,它的基础层不在自己手里,再加上工业形态整体的复杂性,工业领域是不可能形成垄断的,这也决定了互联网企业很难以之前的思维模式去做工业互联网。

这是不是意味着,现在这些在聚光灯下的企业有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

“不会退出,它们会经过博弈找到自己的定位,但是和他们最初的宣讲和投入相比较,可能会有很大的出路。”该知情人士认为。

那初创企业有可能后来居上吗?业内人士表示,大平台拥有集成和自建行业能力,但精耕细分行业,本来就有很多设备商、网络运营商、软件企业在努力,现在工业互联网的关注度高,并不是市场买单,而是政府在推和舆论在引导,能不能走下去或者居上,还是需要交给市场来解答。

而认为有可能后来居上的业内人士则认为,初创企业在一些领域是做“小而美”、“专而精”的事情,它通过自己在这个领域的不断积累,然后将所有的积累进行了互联网化,从而形成小方面的应用,当这些企业在市场中有立足点的时候,由于它的成本和规模,不需要给市场交大量的学费,可以把资金放在做真正的实事上。“这就好比龟兔赛跑一样,兔子一开始跑的非常快,乌龟慢慢在后面走,但是它慢慢走也是在行走,兔子中途有可能因为各种事情耽搁了,最终有可能被乌龟反超。”

从人才方面来看,虽然头部企业有资金实力笼络人才,但上述知情人士也指出,这个行业的本质特征是头部企业高层基本被资本绑架,他们还是习惯资本的运作方式。“因为我待过这些企业,我知道全链条,但是我的BOSS们不懂。”

“大型平台充当的作用是推动市场,但是它真正成气候、成型还是比较难说的一件事情,但是一些初创企业在慢慢壮大自己的同时,无形之中会摘了他们的果子。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先布局,先去玩,但是真正要改变整个国内工业的现状,暂时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该知情人士进一步表示。

分析人士则认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中,“自上而下”模式(先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再寻找合适的产业嵌入平台)占据多数,随着工业互联网模式逐渐成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将经历“洗牌期”。“我们预计到“十四五”末期,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数量将减少一半以上,以工业机理为基础“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成为主流。以制造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自下而上”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经过较长时间在制造业领域深耕,对工业机理和制造设备具有足够深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业自动化知识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相比较于“自上而下”模式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自下而上”模式企业对制造业具有更加深入地理解,搭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更加扎实,能够更加有效地赋能制造业。”

面对庞大的工业互联网市场,在激烈的争夺中,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一个不起眼的力量就此崛起,成为“黑马”。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