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数字城市建设加足马力,“新基建”成投资香饽饽

长三角金融商用人才服务中心
长三角金融商用人才服务中心
疫情在全世界蔓延,世界需求极度萎缩。显然需要特别的刺激性措施,以最小代价从这种局面中走出。因此,中央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智慧城市和数字基础设施。

什么是“新基建”?

过去常听到的基建是“老基建”,投资建设铁路、公路、轨道交通、房地产等基础设施项目。但是,在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经济的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新基建”。

“新基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新基建”的前景?

因新冠疫情爆发,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下滑了6.8%。中国经济借助于传统引擎、即内需和出口或很难实现快速恢复经济的目标。疫情在全世界蔓延,世界需求极度萎缩。显然需要特别的刺激性措施,以最小代价从这种局面中走出。因此,中央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智慧城市和数字基础设施。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物流供应链和数字化业务负责人宋旭军认为,“新基建”带动面广,具有巨大的经济拉动效应,能撬动广泛的上下游产业链环节,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新基建”投资能推动涌现一系列新技术,激活大量的创新业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5G为例,据中国信通院预测,预计2020至2025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根据广发证券对投资规模做的一个粗略估算,2020年七大领域“新基建”年内投资规模约1-1.2万亿。

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投入,维持增长,在经济方面并非总是可行的。但智慧城市符合城市化趋势,能促进新经济的形成。目前,中国约有60%的居民生活在城市中,到2030年城市人口数量将达70%。据美国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测算,到2025年,智慧城市将给中国经济带来320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