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电行业“智能化”存在的弊端

国内ERP专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家电服务出现了新的模式,互联网平台型企业“互联网+家电服务”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但是相关标准和监管还相对滞后,使得行业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随着人工成本的增长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近两年各大家电企业刮起一阵“智能制造”旋风。但由于国内家电行业智能制造起步较晚,因此家电企业在智能化转型与升级的道路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与世界一流家电企业相比,国内家电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没有完全掌握、创新差距显著,高端制造工艺技术、生产智能化等方面差距还较大。同时,行业内部、地区间的企业发展差异大,许多企业主要依靠低价竞争模式;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两化融合深度不够。

7.2.1家电智能制造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智能家电的制造方式转型离不开智能核心技术的研发、突破。对我国家电企业来说,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恰恰是短板,在家电智能制造装备、高可靠智能控制、建模与仿真、工业互联网安全等关键共性技术以及智能识别等核心技术方面的研发几乎是空白。在家电智能设计方面,国外的智能家电设计细化程度更高,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个性化定制产品,设计过程实现智能化,产品功能操作更加便捷。在家电的智能生产方面,中国的人工智能、3D打印、虚拟生产等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在销售模式上,欧美地区已经建立起了独立的配套公司进行安装和售后服务,而国内的销售模式还是通过厂家订购或者渠道经销商进行。

7.2.2家电行业智能生产体系尚不健全

一是智能生产基础理论研究滞后,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家电智能生产技术体系不够完整。制造业整体智能设计能力薄弱,原始创新乏力,关键智能生产技术及核心基础部件仍依赖进口,许多重要装备和制造过程尚未掌握系统设计与核心制造技术,在相关核心专利技术领域也缺乏积累。二是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突出,人才缺失问题比较严重,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外智力的引进工作力度不够,尚未形成良好的智能家电制造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关键技术与发达国家具有一定的差距,涉及功能安全、数据安全(企业信息保护和个人隐私保护)等工控系统信息安全问题突出。

7.2.3行业内部地区之间智能化发展差异很大

家电行业制造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家电企业的智能制造设备、流程数字化普及程度以及智能制造转型程度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一些规模较小的家电企业仍处在“工业2.0”的机械化阶段,更多的家电企业正在经历由“工业2.0”向“工业3.0”的过渡。不同地区的家电行业智能制造水平相差甚远,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都相对领先的东部沿海地区是家电行业智能制造的主阵地,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家电行业智能制造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7.2.4家电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由于家电行业的范围较为广泛,各子行业之间、用户之间相对独立性较强,这使得家电行业的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服务等各领域均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可以遵循,终端和网络配合欠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一方面,家电企业智能制造无成体系的统一标准,各企业均使用独立的接口、协议、智能家电系统,各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极大地制约了家电行业智能制造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家电行业智能制造的检测标准及认证机制不健全,智能生产安全、服务及产品的可靠性有待改善。此外,国际标准参与意识不强、参与度不够、话语权较弱。

7.2.5家电行业智能服务缺口巨大

随着用户消费理念的改变,用户对家电服务质量的要求正在逐步上升,如智能检测、定期保养、便捷维修、对服务效率的追求以及其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使得未来家电服务市场会越来越智能化、细分化、定制化。但是,目前中国家电行业的智能服务还处于萌芽阶段,随着家电行业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于智能家电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家电行业总体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与用户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其次,家电智能服务标准体系不够健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家电服务出现了新的模式,互联网平台型企业“互联网+家电服务”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但是相关标准和监管还相对滞后,使得行业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原标题:分析中国家电行业智能制造存在的主要问题)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