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三大电商巨头谁将成最后赢家

快资讯
用户1914831069
如今,传统电商遭遇瓶颈,流量红利即将消失殆尽,单一的玩法已经无法守住防线,要想突出就需要在新的时代以新的兵法应对,因此线上线下融合成为不二之选。现今,电商界三大玩家阿里、苏宁、京东都纷纷开始转战线下,...

如今,传统电商遭遇瓶颈,流量红利即将消失殆尽,单一的玩法已经无法守住防线,要想突出就需要在新的时代以新的兵法应对,因此线上线下融合成为不二之选。现今,电商界三大玩家阿里、苏宁、京东都纷纷开始转战线下,大浪淘沙最终谁将成为最后赢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今年6月,曾发誓永不做线下的刘强东,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改变了观点,称电商行业的一个竞争焦点是线上线下融合,各大电商正加速并购重组。

大家的目标大致是相同的,处境却大不相同。电商勃兴之时,阿里、京东风头无两,气势盖过当时已是国内最大商业连锁企业的苏宁。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要想抢占新的风口,不管是"买买买"还是自己去开店,阿里、京东都必需从头补齐线下这块短板,历经十年完成互联网转型的苏宁则已坐拥双线优势。

天时、地利、人和,转化可能就在不经意间发生。现在说谁会赢得这场战争或许为时过早,但从三家近期披露的业绩能够看出,竞争格局的确是在悄然生变。

阿里|线下新业态仍在试错过程中

无论是在电商领域还是在更大范畴的零售行业,阿里的龙头位置依然牢固,而且保持了很高的增长速度。

北京时间5月4日晚,阿里公布2018财年第四季度(2018年1月1日-3月31日)财报及2018财年业绩。

2018财年,阿里收入2502.66亿元,同比增长58%,创下IPO以来最高增速。核心电商业务收入2140.20亿元,同比增长60%,同样创下IPO以来年度最高增幅。其中天猫平台实物GMV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5%。

基于对2019财年全年业绩增长的可预见性,以及过去一年在技术及新零售领域投资将带来的潜力,阿里上调2019财年收入同比增速预期为超过60%。

而在此前的2015财年到2017财年,阿里收入增速水平分别为45%、32.7%和56%。

一家体量如此庞大的企业,还能保持高速增长并且越走越快,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和漂亮的财报数据相比,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布局,并非他们宣称的那样无可挑剔。

财报专门提到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业态在商超新零售领域的探索,称其"为整个零售行业提供了创新样本"。就是这个马云极其看重的新零售"一号工程",实际上自2016年1月推出以来面临诸多挑战。

截至目前,盒马鲜生已在全国布局67家门店,覆盖北上广深等13个城市,在被称作零售"新物种"的同一类型业态中,盒马鲜生的门店数量是最多的,但和阿里此前的开店计划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各家布局生鲜超市+餐饮的"新物种"已有一两年时间,目前看来并没有谁尝到甜头。"没有起送费、没有配送费却保证三公里内最快30分钟送达的盒马鲜生,补货送货甚至用上出租车的京东7FRESH,要保证所谓的高端服务,背后必定是高昂的运营成本。"

上述业内人士说,盒马创始人侯毅批评京东7FRESH是电商界的"野蛮人",用烧钱的方式做生鲜,他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盒马同样是靠提供补贴的方式维持着外表的体面,"一旦风口过去,补贴不再,这些'新物种'的困境就会暴露无疑。"

自身盈利能力不足,烧钱补贴难以为继,与此相比,盒马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在于其商业模式本身。

噱头很足的"零售+餐饮"是否能GET到消费者的兴奋点,"覆盖周边3公里"是否敌得过那些离居民更近的新型超市、便利店,动辄数千平米讲究大而全的生鲜超市如何提升消费体验,都是盒马、7FRESH必须面对的问题。

今年6月,盒马与阿里去年11月"收编"的大润发合作,低调推出一个更新的业态:盒小马。

然而媒体探访盒小马位于苏州的全国首店后,发现很多地方"看不懂":单店面积大约800平米,倒是符合当下"小业态"的趋势,可是所在位置人流稀少,去周边几个社区也不方便;生鲜区只有水果、蔬菜和肉品,没有活鱼活虾等水产,更别提堂吃餐饮,这一点与盒马明显不同。

"没到过现场的人,可能会产生一个误解:盒小马就是盒马鲜生的浓缩版。实际上,盒小马倒是不折不扣的浓缩版大润发。但是如果你从大润发的角度去看这个'小润发',盒小马又是一个学了大润发表皮,并未复制出大润发业态内核,抓住大润发实体味道的四不像作品。"记者在探店报道中这样写道。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8月中旬,有媒体披露盒小马已经开始试水加盟模式,目前已在部分城市招募加盟商,计划于今年10月召开招商发布会正式开放加盟。

首店开出仅仅俩月就开放加盟,此举被众多业内人士批为"还没学会走路就想跑"。

侯毅曾说,盒马全国首店在开业后有过平均三个月一次大改造的试错过程。现在看来,包括盒马、盒小马在内,阿里旗下的一些零售新业态,试错过程远远没有结束。

京东|多个增长指数连续4年下滑

和阿里的业绩相比,京东的财报就显得有点难看了。

北京时间8月16日晚,京东发布2018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当季京东GMV为4374亿元,同比增长30%。而2017年同期京东GMV为2348亿元,同比增长46%,2015年、2016年同期,这一数据分别为82%、52%。这意味着京东GMV增速已经连续四年出现放缓。

京东活跃用户数量的增长也明显放缓。截至2018年6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活跃用户数达3.138亿,同比增长21.4%,而2015-2017年同期增速分别为72%、65%、37%。

在财报中,营收是最直接反映公司增长潜力的风向标,京东也显得增长乏力。2018年第二季度,京东净收入1223亿元,同比增长31.2%,而2015-2017年同期增速分别为61%、42%、43.6%,大体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在此背景下,京东的亏损额再次扩大。2018年第二季度,京东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22.12亿元,是去年同期的6.7倍。

因为业绩低于预期,财报发布当天,京东盘前股价一度跌幅达7%。截至当天收盘,京东股价报收31.97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21%。

今年1月,京东股价曾冲至50.68美元每股的最高位,总市值达700多亿美元。随后京东股价不断下跌,目前总市值只有450多亿美元,与历史高点相比已经蒸发250多亿美元。

谈及今年第二季度京东营收放缓的原因,京东CFO黄宣德表示,"营收放缓主要是季节性因素,在今年这个影响比往年都要显着。"他说,京东服装品类二季度做了不少营销活动,但由于市场竞争原因没有呈现积极结果,"比较遗憾"。

要知道,每年第二季度中间有个"6·18",这可是京东主推的年中大促季。如果连"6·18"都拉不动京东业绩,可见它在线上的危机已经非常深了。

为了突围,京东其实也想过不少招数:在线上与今日头条、网易、搜狐、360、百度、腾讯等合作,推出庞大的"京X计划",在线下则有京东家电专卖店、京东便利店、7FRESH生鲜超市、京东母婴体验店等多个项目。但从结果来看,这些努力并没有达到京东想要的结果。

15000家京东家电专卖店、100万家京东便利店、1000家7FRESH、5000家京东母婴体验店……刘强东的目标定得非常之高,结果往往虎头蛇尾。

比如家电专卖店和便利店两个项目,都是采用加盟模式,而且京东的介入很浅,有的店基本上是换块京东的牌子就算完事,走进里面还是原来的样子。本身就没有线下运营经验的京东,无力给加盟商提供太多运营指导、促销活动、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支撑。

这样的合作模式,既无法赋能下游商家,也无法有效拉升自身业绩。

7FRESH是京东上述4个线下项目中唯一的自营项目,自去年底落地以来仅在北京开了两家门店便无下文,在规模巨大的生鲜市场根本无法掀起浪花。

京东转战线下,论并购,它没有阿里的雄厚财力,论开店,它没有苏宁的深厚积累,形势确实有点尴尬。

倘若线下渠道走不通,京东又如何能够撑起刘强东的无界零售之梦?

苏宁|把握双线优势启动大开发

和阿里、京东不同,苏宁起家于线下。

2009年,苏宁开始互联网转型,"当时苏宁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商业连锁企业,拥有近千家线下门店,如此大的体量要转型互联网,国内国外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在去年12月的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发布会上,苏宁掌门人张近东这样回顾这段历史。

苏宁的转型,经历了"+互联网"和"互联网+"两个阶段。"+互联网",就是将原有线下的资源和能力拓展到线上去,开展数据化运营;"互联网+",则是让融合后的互联网技术反哺线下,通过嫁接、叠加,不断改造和优化线下实体的业务流程和零售资源,最终实现线上线下的O2O融合运营。张近东将其命名为智慧零售。

"在这一过程中,虽然也有非议和质疑,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最终赢得了市场和合作伙伴的认可。"张近东说,通过转型,苏宁保持了线下第一、线上前三的领先优势,且线上增速始终远高于行业。

牵手全国300家房地产商启动大开发战略,喊出"三年两万店"目标,苏宁再次大举发力线下,一方面是基于对行业变革趋势的前瞻判断,一方面也是对过去三十年深耕零售市场摸索出来的商业逻辑的坚守。

在大开发战略推进下,今年上半年,苏宁新开近1900家智慧门店,截至6月30日,苏宁合计拥有各类自营店面4813家,另有近800家苏宁易购零售云加盟店。

以"两大、一小、多专"的业态组合,苏宁正在实现从线上到线下、从城市到县镇市场的全覆盖,搭建一个场景互联的智慧零售样板。

以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一小"(苏宁小店)为例,在苏宁大开发战略中,小店是与用户接触最频繁的智慧零售场景。它首先是一个社区的"共享厨房",同时实现多个业态的融合互联,包括房产、帮客、彩票和物流等。

苏宁表示,苏宁小店是公司线下场景中最贴近用户的一环,是苏宁全品类、全服务理念落地的重要载体,更是技术与流量资源的出口和入口。下半年公司将加快苏宁小店的网络布局,推进苏宁小店在全国范围的覆盖。

双线融合,场景互联,苏宁经年累月积攒的优势,正逐步体现在它的业绩数据中。

7月30日晚间,苏宁发布2018年上半年业绩快报:今年前6个月,苏宁易购实现营业收入1107.86亿元,同比增长32.29%;实现商品销售规模1513.19亿元,同比增长44.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57.38%。即便不考虑出售阿里巴巴股份带来的利润影响,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达到3.96亿元,同比增长35.85%。

8月19日,苏宁发布一年一度"8·18"发烧购物节战报:今年"8·18"期间,苏宁全渠道订单量同比暴增155%,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97%。

张近东表示,超过40%的增速将是苏宁未来发展的"新常态",而且会一直延续下去。

分析人士认为,伴随着大开发战略加速落地,苏宁已经进入收入端加速增长、净利润稳步提升的基本面持续向上周期,迎来红利收割阶段。

反映在资本市场,专业人士纷纷表态看好苏宁未来投资前景,多家券商机构调高苏宁易购的估值。

(原标题:电商“三国演义”转战线下,阿里苏宁京东谁是赢家)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