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用户信息安全,首先要管理安全

人民日报
佚名
近年来,数据泄露事件频发。2016年美国优步泄露了5700万名客户和司机个人信息,确将此事件隐瞒。前一段时间,趣店百万学生信息被泄露,且信息非常详细,经过趣店离职员工证实数据确实来自趣店,且有可能是趣店员工所...

近年来,数据泄露事件频发。2016年美国优步泄露了5700万名客户和司机个人信息,确将此事件隐瞒。前一段时间,趣店百万学生信息被泄露,且信息非常详细,经过趣店离职员工证实数据确实来自趣店,且有可能是趣店员工所为。对于数据泄露一事,不管是因为“内鬼”泄密,还是由于黑客攻击,企业都难推其责。

最近,有两条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新闻,牵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一则是多地高校官网在奖学金信息公示环节,出现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个人隐私的情况;另一则是,深圳开展集中打击骚扰信息行动,现场缴获非法公民信息32万余条、非法个人征信报告1000余份,银行“内鬼”被绳之以法。

应该说,个人信息安全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但新情况总是层出不穷,说明信息安全的攻防战是一场长期博弈。以往,信息泄露常常与技术漏洞有关,这两条新闻揭示出信息安全的另一面:信息泄露可以追溯到收集和保管个人信息的相关机构,不是因为技术层面出现漏洞,而是源于管理层面出了问题。

高校公开奖学金获得者的名单及相关信息,初衷无疑是好的。但如果把获奖学生的隐私信息和盘托出,就会过犹不及。这说明,公共机构应该在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之间寻求平衡,信息公开不应误伤隐私保护,而应该以隐私保护为基础和前提。比如说,隐去获奖学生身份证号的部分数字,是不是就能兼顾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从而更好地释放信息公开的社会效应?

深圳查处的信息泄露案件,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管理不善将不仅产生无意泄露,更会催生黑色链条。比如说,公民个人征信报告,除了银行内部审批和客户本人,是不可以给到任何第三方持有的,但通过银行“内鬼”的里应外合,就能让一些贷款公司非法获取个人征信报告。这说明,机构内部如果监管不严、管理不善,那么无论技术如何升级,“内部人”总能与外部力量形成利益链条,并在利益的驱动下将个人信息主动拱手相让。

无论是信息公开的无心之失,还是机构内部的有意为之,这都说明,信息安全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管理问题,既需要筑牢技术的防火墙,更需要织密管理的篱笆网。这就需要超越传统的信息安全观,从技术升级、管理完善、法治建设等各方面入手,构建起网上与网下同心聚力、技术与管理相得益彰的信息安全格局。显然,在这方面,收集和保管个人信息的相关机构承担着更加重要的责任,应在信息管理上严防死守,确保收集起来的信息不被泄露或消费。

展望未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的信息技术将继续改变人类社会,但只有最大程度地消除安全隐患,人们才能安心地享受新技术的便利。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