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自动化到智能制造--中国制造产业的转型之路

今日爆点
佚名
长期以来,我国的制造产业被划入劳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一个工件的人工费用要占整个产品成本30% -40%以上,在美国,在日本,在欧洲等地,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原因,当地产业规模正在逐渐萎缩,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企业依...

长期以来,我国的制造产业被划入劳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一个工件的人工费用要占整个产品成本30% -40%以上,在美国,在日本,在欧洲等地,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原因,当地产业规模正在逐渐萎缩,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企业依赖进口,比如日本,但目前多数品牌生产工厂均迁往国外,保留在国内的仅是一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在欧洲,小型企业的工人工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除了需要支付工人正常劳动报酬以外,还要支付工人长假期间消费的费用。

过去 30 年,凭借人口红利、传统产业基础、产业链的优势,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基地。斗转星移、风光不再。依靠拼廉价劳动力、牺牲环境而赚取辛苦钱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近几年,国内、国际市场都在发生着巨变,令执传统制造业牛耳的中国企业的优势正在渐渐失去。在东南亚,在印度,在土耳其,当地制造产业正在逐步的成长,形成新的挑战,虽说还没有对我们构成强大的威胁,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保持中国制造的领先地位,我们首先要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对目前的现状进行创新升级,使其持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生产自动化,是企业升级必须过的关口

2015 年,我 国 颁 布 的 《 中 国 制 造2025》 发展目标指出,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

党的十八届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 《中国制造 2025》,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强化智能制造标准、工业电子设备、核心支撑软件等技术。

这一目标为比较传统的制造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来,我国制造业面临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传统层面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产业的转型迫在眉睫。在此环境下,自动化制造的浪潮应运而生,成为产业增长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企业升级必须过的一道关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对制造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重大变革。

企业自动化生产现状

目前,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市场,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工厂自动化、企业信息化需要大量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市场前景广阔。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自动化让企业脱胎换骨

实施自动化后,制造企业的产品得到了很大提升,特别是前叉,同样面积的厂房产量提升了30%,产品精度的一致性比之前提升了60%。工人的劳动强度得到很大降低,生产人员的招聘也相对容易了。据了解,自动化给企业带来的变化一是人员减少,降低了人员成本,二是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尤其是一些噪音比较大的工序,由于实现了自动化,工人就可以远离操作现场。另外一些危险工种、比较原始的工艺也改善了,可大大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

正视差距方能不断提升

企业在推行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企业在自动化转变中的步伐,因此,自动化生产的改造非一日之功,还有很多路要走。归纳企业的观点,有以下几条:

一是基础管理和生产工艺上存在不足。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在基础管理和生产工艺上存在一定差距,表现在生产工艺中工序之间的自动化连接、品质的在线自动化检测等方面。实现生产自动化不仅需要对设备、工艺、技术等进行全面改造,还需要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因此让企业真正走上自动化之路,不是更换几台设备就完事了,而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管理上的提升。

二是自动化设备操作人才缺乏。由于自动化设备本身高技术含量的属性,对从业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企业人员的培训任务比较繁重。如何培养专业人才,如何留住专业人才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另外培养人才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有些甚至需要几年的积累。

三是某些国产设备性能没有达到理想水平。与国外产品相比,国产设备具有价格上的明显优势,但某些设备也存在性能不如国外设备的问题,如焊接机器人,国产机的车架焊道质量目前还无法达到客户要求。

四是中小企业自动化普及率低。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实力原因,一般不愿意对设备作大投入,使得自动化推广只能在有实力的大企业中进行。

五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上还存在问题。对于设备制造企业来说,最大的痛点是被别人仿冒,也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开发新产品投入很大,一些中小型企业不愿意投入开发,只做仿造别人的事,令正规的大企业感到头痛,经过几年辛苦研发的产品,被别人轻易仿造。

不断探索,发展前景乐观

令人可喜的是,企业对未来自动化发展不仅充满信心,而且都有自己的规划,可以预见,在经过几年的努力后,制造产业自动化升级将走向更新的高度。

智能制造不同于制造业以往任何一次的技木变革或是战略调整,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事情,所以需要形成战略共识。先进技木的引进需要较大的资金及专业技木人才,而自主研发自动化的设备对此要求较低,一些企业将重点放在自主研发上,虽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这种研发符合企业现有发展的实情,能有效解决生产难题,是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

各公司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制定有效的技改创新计划,针对性的解决自动化生产难题,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整个生产的自动化进程。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加快自动检测设备的研发,在生产源头、生产过程中发现不良,杜绝不良,真正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

随着对自动化设备的不断开发,制造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尽管走起来比较艰难,但这条路是必须要走的,不搞自动化,生产成本是降不下来的。另外现在员工越来越难招,随着人口红利的渐渐减少,很多公司都感到招人非常难招,连普通工种的员工都很难招到了。

智能制造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统计,自动化系统投入和企业效益方面提升产出比约1:4至1:6之间。特别在资金密集型企业中,自动化系统占设备总投资10%以下,能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传统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即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是对设备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即由机械本体、动力部分、测试传感部分、执行机构、驱动部分、控制及信号处理单元、接口等硬件元素,在软件程序和电子电路逻辑的有目的的信息流引导下,相互协调、有机融合和集成,形成物质和能量的有序规则运动,从而组成工业自动化系统或产品。

智能制造则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智能化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在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几乎都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可以用于工程设计、工艺过程设计、生产调度、故障诊断等。智能制造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常态下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智能制造是建立在自动化基础之上的更前沿的制造体系,中国自行车产业发展未来,一定会走向智能制造,对此企业应该予以密切关注。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