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大数据 合肥有优势

江淮晨报
佚名
合肥市数据资源局揭牌的同时,也为合肥市数据资源工作汇集了一大批业内的专家,集合了一批智慧城市战略合作伙伴。这些都将成为合肥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左膀右臂”。他们也已经开始为合...

合肥市数据资源局揭牌的同时,也为合肥市数据资源工作汇集了一大批业内的专家,集合了一批智慧城市战略合作伙伴。这些都将成为合肥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左膀右臂”。他们也已经开始为合肥数据经济的发展献计献策。

继昨日几位专家建言之后,今天又有几位专家发表了对大数据的观点和理解。

发展大数据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陈东平

“数据无所不在,我们早已身处数据海洋。”陈东平说,现在,各地都在考虑如何利用数据为百姓提供服务。“我们现在提倡的这种服务是‘让群众少跑路,数据多跑路’,这是我们发展大数据应该遵循的一条路径。”

以前传统的信息化是根据业务的内容构建成一套数据化的方式,并没有太多地去改变它需要的内容、逻辑、环境、条件,而大数据是一个云计算的时代,它会把各种各样有关的内容汇聚到一起。这就需要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及人们的行为轨迹,形成一整套数据,更好地为广大老百姓服务。

“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对人的服务更容易、更方便。”以服务市民为例,到街道或社区去办理一个证件,需要各种前置审批,这时候就需要去多个部门获取。但是在云计算大数据的时代,通过横向的调取、电子证照的共享,就可以免去这些麻烦。

“发展大数据,政府不能包打天下。政府应该加大推动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发展大数据的良好环境。”陈东平认为,合肥要做好新型智慧城市,一是政府要加大领导的力度,加大推动的力度来创造条件,营造平台;另外,要广泛地让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在强调数据的安全、隐私重要的同时,陈东平建议,“也要加大开放数据的力度,把能够开放的、应该开放的,要坚决地开放,这样才能形成大数据更广泛地应用。”比如公共交通、社会服务、政务服务这些数据,就可以开放出来,形成更多的社会应用,让老百姓从中获得更大的便利。

先把大数据方面的人才培养起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鄂维南

中国大数据的前景非常广阔,市场非常大。但如何把这个广阔的前景变成现实,现在还面临数据质量不高、数据流通不畅、数据分析存技术问题等诸多瓶颈。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鄂维南看来,最严重的还是人才问题。

“目前,国内真正能做大数据的人才还是很少的。”鄂维南表示,我国目前没有非常好的培养大数据人才的机制。但合肥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人才资源丰富,为发展大数据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合肥应积极依托自身人才优势,把做大数据方面的人才培养起来。”鄂维南建议,要通过政府搭建平台,挖掘传统产业需求,把人才和项目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那么,怎样才能够让数据流通起来?鄂维南介绍,目前大家想到的是数据开放,现在政府也在呼吁开放,但数据开放面临严重的隐私问题。严格来说,想靠法律办法解决隐私问题并不可能,这是数据开放面临的现实问题。

鄂维南期望,合肥市能够利用其在人才、产业、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基础和优势,为政府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来,帮助合肥市走在数据经济时代的前沿。

企业与政府良好合作将迎来双赢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王洪添

“数据企业能为政府提供一部分数据,这些数据是政府日常难以采集的。企业与政府形成数据互补关系,两方共同发力才能使大数据真正发挥潜力。浪潮非常希望在合肥进行大数据研究,这里的科教环境和政策环境为大数据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王洪添指出,政府的高价值数据共享需求推动政务云快速发展。“政府拥有80%左右的高价值数据,但这些数据散落在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并且受限于各种规章制度,存在数据不集中、数据不共享和数据不开放的问题。而政务云不但有效地解决了数据资源的物理激增,推动了数据资源的融会贯通,而且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创新利用。”政府与企业现有数据形成互补关系,政府从企业购买数据有助于政府向“服务型”转型。未来,随着政府数据开放进程的加快,数据价值将被充分挖掘,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

在浪潮集团的企业布局中,合肥市地理位置尤为突出。今年2月,浪潮集团华东总部基地项目在合肥高新区落户,旗下成立华东区云计算大数据创新中心和浪潮网络交换设备研发中心,从事大数据、云计算及网络交换技术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开发。“该项目计划总投资不低于40亿人民币,预计投产运营后当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人民币,并保持25%以上年增长率,到2025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过60亿人民币、税收6亿人民币、集聚研发人员近2000人的目标。”

在王洪添看来,企业与政府良好合作必将会迎来双赢局面。“项目投入运营后不仅会为合肥带来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将会汇聚一批信息技术领域前沿研发成果和相关高端人才,助力合肥市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据了解,下一步浪潮将加大投资,在皖建设华东区域总部和思科研发中心,并邀请核心合作伙伴,一起入皖投资落户,打造信息产业生态圈。

大数据有用的前提是实体创新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罗建中

“大数据”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东西。罗建中认为, 大数据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方法。“政府应该利用这一方法,去解决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问题。”政府应该在安全隐私可控范围内开放数据,推动形成数据价值的最大化。

大家在说“大数据”、“互联网+”这些概念的时候,都是在说一个事儿——“信息化”。罗建中认为,这前面必须加一个前提——实体创新。如果没有实体的政府业务的创新,比如,“放管服”,没有工业本身的创新,没有制造业本身的技术、产品的创新,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创新,即便有成堆的“大数据”也是没用的。

“大数据”里的数据资源,比如,产业数据就是产业发展过程中本身形成的数据,是工业、制造业的过程中它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里有了数据。就像我们的高铁系统一样,整个高铁的信号系统、调度系统是因为我们有工业系统,它才可以有工业控制系统,也就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有了工业控制系统以后,它才有数据的产生和数据的再利用。

“大数据”的利用是在有了数据资源后,把数据加工,形成有用的数据产品,反作用于我们的工业系统、政务系统、社会管理系统,这样以后,在政务、产业和社会上面,第一,会效率倍增;第二,效率指数化倍增。

在罗建中看来,成立数据资源局,意味着合肥市将能够横向地、全面地、全行业地去推动政务、产业和社会的信息化,从而去促进合肥的政务、产业和社会的发展,这一点在不久的将来是可以看得见的。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