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人与教育的挑战

就目前技术发展的逻辑来看,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的事情有:人与人的情感的深度的交流;需要非逻辑的灵感参与的创造性的事情。似乎其他的规则性的、逻辑性的工作都可以由人工智能来完成。

360截图16491215155407.png

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在许多方面延伸了人的大脑的功能,甚至可以取代原来只能由人来完成的工作。于是就有了一个问题:人工智能时代,人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就目前技术发展的逻辑来看,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的事情有:人与人的情感的深度的交流;需要非逻辑的灵感参与的创造性的事情。似乎其他的规则性的、逻辑性的工作都可以由人工智能来完成。

从目前的人的发展状况来看,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是可以由人工智能取代的。那么这些多数人以后做什么呢?什么也不做,吃喝玩乐享受生活吗?那么这样的人还有价值吗?有存在的意义吗?

人要“战胜”和超越自己创造的人工智能,是需要一个比人工智能更强大,更快速进化的大脑(或许应是整个生命,对!应该是整体的生命)。

这个大脑(生命)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根据北京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薛贵教授的观点和我自己从哲学角度的理解,这个“超强”大脑应该有四个特点:

一、智能上应该更强大,与人工智能可以相互共存、相互促进。

二、自控力更强大,能自律、自觉地避免沉沦于人工智能带来的享乐之中。

三、情感能力更丰富,能够创造更丰富的情感生活样态,更丰富的主体际的沟通与互动的方式。

四、更丰富和强大的直觉、灵感方面的能力,人人都追求成为创造者,成为意义的发现和赋予者。

如果以上的说法是成立的,那么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做重大的调整和变革。因为在当下的教育中,前二者我们有关注,但是做得很不好;后二者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是无所作为的,因为教育不知道如何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我们当下教育做得还可以的是知识的传授,而这却是人工智能学习能力远超于人的方面。所以,教育面对着巨大的挑战。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