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助力农村留守老人“再社会化”

高级研究员陆诗雨
破解困境可能的突破口是鼓励、助力其“再社会化”,即持续适应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知识技能的更新、改善、充实和提高,这也是数字科技在助力农村养老问题上可以发力的切入点。一是为农村留守老人保留、创造更多“数字连接点”,二是“数字修复”老年人的社会网络,激活生命能量。

“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发展进入深度转型阶段,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在“十四五”期末超过3亿,达到3.03亿。特别关注的是大量农村的留守老人,截至2019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2.6%,其中有1亿多老人生活在农村。据2018年民政部的摸底排查结果,全国农村有留守老人1600万左右。这1600万人,普遍存在着照料缺位、情感缺失、生活负担重等问题,是脱贫攻坚收官后仍需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着力点。数字科技能否助力农村留守老人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有哪些切入点和工作思路?这是本文希望能探索的主要问题。

1.webp.jpg

农村老人是如何被留下来的?

一方面,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了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时期,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主要是年富力强的青壮年, 造成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和农村社会的“空穴化”, 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老人。

另一方面,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使得进城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市人相同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农民工只能往返于乡城之间, 并不能将家庭迁至城市, 从而导致了包括留守老人在内的农村留守人口的出现。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太容易被注意到的原因是,农村老年人对城市生活的排斥感[i],此外,保护自留地及宅基地也是留守老人出现的一个原因[ii]。

留守给农村老人带来了

哪些直接的影响?

(1)经济供养总体增加但不稳定,劳作负担显著增加

与其他国家相比, 我国外出农民工汇款的比例最高, 并且这种汇款是持续性的。调研发现,农民工汇款占家庭总收入50%以上的农民家庭比例达46.3%, 汇款占总收入80%以上的农民家庭比例也达22.3%[iii]。但是,留守老人经济的改善程度与子女的孝敬程度关联性较强,呈现出不稳定性[iv]。而且,年轻父母更将金钱更多地用于留守儿童身上,用于老人的赡养费用就相对减少,很多老人的生活水平仅限于温饱[v]。

调研发现,有65.1%的留守老人依然在干农活,46.1%的留守老人表示, 与子女外出务工前相比, 农业劳动负担加重了。笔者于近日从经常从事一线农村、农业调研的学者访谈中了解到,现如今老人仍然是绝大多数农村农业劳动的主力。

(2)父辈权威衰弱,家庭结构向“核心家庭”转变

子女外出会直接导致留守老人在居住方式上逐渐趋于隔代化、空巢化, 并且其家庭结构是显着缩小了。在一次对在安徽、河南、河北农村的调查中发现, 居住在“空巢或独居家庭”中的老人的比例由子女外出务工前的23.8%上升到子女外出务工后的44.2%, 而隔代家庭则由子女外出务工前的0.8%迅速上升到子女外出务工后的10.5%。在这一变化下,农村家庭结构从扩大家庭到核心家庭转化, 进而推动了传统的“情感扩大化”向“情感核心化”转变[vi]。

2.webp.jpg

(3)精神生活较为匮乏,留守老人在家庭外很难找到寄托

长期的代际分离会使老年人十分想念子女, 也很容易产生孤独感, 并且由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 老人在家庭外也难以找到精神寄托[vii]。即便有些老人正进行隔代监护, 与留守的孙辈一起生活, 但孙辈无法在较大程度上缓解留守老人的孤独[viii]。

此外,子女外出还会导致两代人观念上的差异扩大, 使得彼此之间的感情纽带变得松懈, 由此可能会带来代际隔阂的增大和子女孝道的弱化, 直接影响老人的家庭地位及养老质量, 导致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缺失[ix]。

以数字化助力农村留守老人

“再社会化”

当生命步入老年,便逐渐中断了以往长期形成的工作、生活状态及其相适应的社会交往。一般老人都尚且如此,农村留守老人更易因为缺乏与亲密家人的日常交往,造成不同程度的“社会脱节”。破解农村留守老人困境可能的突破口之一是鼓励、助力其“再社会化”,即持续适应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知识技能的更新、改善、充实和提高,这也是数字科技在助力农村养老问题上可以发力的切入点。

(1)为农村留守老人保留、创造更多“数字连接点”

在2019年,有学者河南省辉县市高庄乡进行了一次中等规模的实证调研,高庄乡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2元,处于河南省中游水平,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人口的14.6%,是一个在全国具有普遍特点的村庄。调研发现互联网的接入和使用显着加强了农村老年人与其亲密联系人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方便的生活和学习服务,特别是显着激发了农村老年群体的学习兴趣和生活信心,对改善农村老年群体的精神状态具有积极意义[x]。

还有一则对农村老人社交进行的跟踪调查,以数据解释了社交对农村老年人各种正向影响的作用路径:社交活动可以提高老人的精神健康水平,显着提高老人看病的及时性,进而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xi]。

显而易见,为农村留守老人保留,甚至创造更多的“连接点”是弥补其精神慰藉,激活其生命积极性的必要条件,而各种轻便的数字连接就是助力农村留守老人“再连接”“再社会化”的第一步。

3.webp.jpg

(2)“数字修复”老年人的社会网络,激活生命能量

对于受病痛折磨,缺乏关心的留守老人来讲,如何帮助这一部分老年人重拾生活的信心,以更加健康、积极地方式参与到晚年生活中呢?

在一则新近的对湖北省嘉鱼县簰洲湾镇所辖的6个行政村中405位老人进行的田野调查中,以K-均值的方法识别出农村老年人的五中社会网络类型,颇具参考意义。

表1农村老年人的社会网络类型及其占比[i]

4.png

农村老年人的社会网络类型对其精神健康有着显着的影响,限制型和家庭限制型网络的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最低,家庭型网络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低于朋友型网络,多样性网络的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最高[xiii]。然而因为子女外出打工,亲邻搬迁至城镇等原因,农村留守老人中限制型网络比例更高,数字化的社会互动可以更低的成本,更高效的连接帮助留守老人修复、充实社会网络。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家庭型网络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低于朋友型网络,且有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对于老年人来讲,朋友间自发的关系与家庭成员间的责任关于更有利于心理健康[xiv]。数字化的社会互动对农村老年人的帮助不需局限于社交网络,还可以通过各种充满用户互动的数字内容产品,如老年人喜闻乐见的长短视频、棋牌游戏,为老年人建立虚拟的补充社会网络。比如快手就在近年多次举办了“广场舞大赛”,中老年人拍摄广场舞队伍视频与其他队伍进行PK,累计曝光量已经高达800亿+

5.webp.jpg

总结与讨论

截止到2019年底,有1亿多老人生活在农村,其中有留守老人1600万左右,他们普遍存在着照料缺位、情感缺失等问题,在脱贫攻坚收官后仍需高度重视,也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着力点。

破解困境可能的突破口是鼓励、助力其“再社会化”,即持续适应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知识技能的更新、改善、充实和提高,这也是数字科技在助力农村养老问题上可以发力的切入点。一是为农村留守老人保留、创造更多“数字连接点”,二是“数字修复”老年人的社会网络,激活生命能量。

然而要助力农村老人“再社会化”,改善其生命质量,除了数字科技的“助攻”外,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和投入,比如还需有计划、有步骤地动员亲属邻里、社会组织、村级组织等主体为农村留守老人提升数字素养提供帮扶[xv],再比如动员、激励年轻人关心留守父母也是朴素且有效的办法。总体来讲,社会支持是外因,自我精神的调节是内因,只有内外协同,才能切实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

后记

写农村留守老人的文章不算多,我理解可能是因为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我们自己去过不少农村调研,其实也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可见“数字科技”不是所有社会问题的“万能解药”,但是前进一点是一点,能“助攻”多少算多少,星星微光也可以照亮夜晚,给他/她们带去慰藉和温暖。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数字微光和力量。

参考资料:

[i]周福林.我国留守老人状况研究[J].西北人口, 2006 (1) :46-56.

[ii]吴瑞君.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研究[J].人口, 2002 (2) :43-46.

[iii]李强.中国外出农民工及其汇款之研究[J].社会学研究, 2001 (4) :46-67.

[iv]蔡蒙.劳务经济引致下的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态研究——基于四川省金堂县竹篙镇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 2006 (4) :118-121.

[v]郑青.论地方政府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政策导向[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4 (4) :17-18.

[vi]杜娟, 杜夏.乡城迁移对移出地家庭养老的探讨[J].人口研究, 2002 (2) :49-53.

[vii]王全胜.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初探[J].学习论坛, 2007 (1) :71-73.

[viii]张文娟, 李树茁.子女的代际支持行为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人口研究, 2005 (5) :73-80.

[ix]孙娟鹃.劳动力迁移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 2006 (4) :14-18.

[x]王恩豪. 农村老年群体的智能手机使用及其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9.

[xi]刘西国.社交活动如何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J].人口与经济,2016(02):40-47.

[xii]叶丽萍. 农村老年人社会网络类型与健康及其行为关联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xiii]叶丽萍. 农村老年人社会网络类型与健康及其行为关联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xiv] Medvene, L. J., Nilsen, K. M., Smith, R., Ofei-Dodoo, S., DiLollo,A., Webster, N., ... & Nance, A. (2016). Social networks and links toisolation and loneliness among elderly HCBS clients. Aging & MentalHealth, 20(5), 485-493.

[xv]文丰安. 社会网络保障农村留守老人情感健康[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7-15(005).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