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转型”成为中国企业第一痛点之时,酷特智能已在这条路上前行了17年。以“酷特智能”为代表的“互联网+工业”的新模式为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路径。
一家生产服装的“老裁缝”因何成为华为、海尔等众多企业学习的榜样?
被青岛人称之为“老裁缝”的正是酷特智能。在过去二十年,酷特智能前身红领集团因服装制造而享誉业内外,成为知名品牌的同时,一场制造的革命悄然开始。
2003年,红领集团创始人张代理投入数亿资金,将拥有3000名员工的工厂作为实验室,开始探索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十几年的努力,由一家传统服装制造企业,转变为智能制造的先行者。2017年春天,厂区大楼顶端的“红领·魔幻工厂”字样被“酷特”取代。
张代理说,酷特智能已形成完整的个性化服装大规模工业化定制模式,使大数据互联网思维下信息化与工业化实现深度融合,形成了互联网工业的独特价值观,创造了互联网工业落地的方法论。
2015年,酷特智能被工信部列为46个智能制造试点企业之一。
红领酷特智能个性化生产车间
前瞻眼光瞄准定制服装
1995年,年产3万套服装的红领集团在青岛即墨成立。同年11月,第一批西服上市。彼时,成衣服装贸易红火,但主要模式是先生产再销售。同一款衣服同时销售给数以万亿的客户,服装同质化严重,“撞衫”时有发生。
张代理判断,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服装制造企业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大批量生产模式必将面临激烈竞争,个性化定制将成为主流。
但由于定制服装需要准确呈现客户的具体身材数据和喜好,制作周期长,价格高,只能满足少数高端消费群体。以纯手工的订制西装为例,生产周期长达3-6个月,售价多超过万元。
正如张代理当年的预判,随着服装产业发展,消费者开始追求个性和品位,服饰的定制已经向白领等普通人群慢慢扩张。服装企业订制订单迅速增加,不同服装颜色、面料、款式、尺寸都不相同,成为生产企业的一大难题。
如何用工业化手段实现个性化定制,满足大批量定制的需求,有效解决定制产品生产周期长、产量和质量难以有序控制,成为摆在服装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对于批量性的成衣制造,定制服装企业库存低,对渠道依赖低,如果能够提升工业效率,成本也将下降,就能够让利消费者。张代理认准了批量订制服装的生意。
让服装数据标准化的艰难探索
在明确订制服装发展路径后,张代理决心对现有生产模式进行改革,但遭遇质疑。部分中层管理人员认为,企业员工已经超过3000人,品牌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如果退回到订制时代的小作坊,企业此前所有规模化的投入将付之东流。
用工业流水线做规模定制,同时实现流水线般的工业效率,在那时被嘲笑为有违常识,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张代理至今记得,在一次动员会后,他在员工议论中被称为“神经病”。从2003年到2013年,张代理被骂了十年的“神经病”,连女儿、儿子都认为他的想法不切实际。
张代理的想法一度连续遭遇挫折,而首要的困难居然是在服装领域看似平常的量体数据。传统服装企业,按照设计尺寸生产即可,而订制服装需要专业服装设计人员量体裁衣,最终生成合适个体消费者的数据。让非专业的普通员工或者消费者量体裁衣生成专业数据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张代理曾经以数百万年薪聘请量体师,以期将数据标准化,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最终,张代理通过自己努力,以19个部位作为基础数据点,形成一套三点一线量体法,实现让普通人即可完成数据采集,突破了订制服装数据来源难题。
通过十几年努力,简化量体,实现机器打版,通过精细排程将定制制衣各环节有机整合在了一起。渐渐地,说张代理是神经病的人闭嘴了。
C2M商业模式让批量定制化变简单
如今,酷特智能基于C2M商业模式,客户只需手机预先支付货款后,再根据个人不同的量体尺寸下单即可完成服装订制。企业根据订单客人的量体数据,在电脑中完成服装打版。将打版数据传入智能裁剪区,由机器完成布料的自动剪裁,再经由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挂送进缝制车间,依次传递至流水线上的各个工位。
在此过程中,酷特智能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将大量分散的顾客需求数据转变成生产数据。目前,个性化定制平台的款式数据和工艺数据囊括了几乎全部的设计流行元素,覆盖99.9%的个性化设计需求。个性化定制系统已有超过1000万亿种设计组合和100万亿种款式组合可供选择,可以为顾客提供多种版型、工艺、款式和尺寸模板自由搭配。
一系列的改革后,酷特智能让订制服装变得简单。据介绍,定制西装从接单到出货最长只需用时7天,最低只需要2000元。
张代理表示,酷特智能运用互联网技术,建成顾客直接面对制造商的个性化定制平台,在快速收集顾客分散、个性化需求数据的同时,消除了传统中间流通环节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和种种代理成本,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从而实现了零库存、低投资、高回报率效果,而且增强了客户黏性。
酷特智能改变的不仅是服装
当前,中国制造业走在了新旧更迭的关口。在广东,以机器换人替换人口红利,但动辄上亿元的更新成本、难以估量的裁员风险,让多数企业举步维艰;在福建、浙江等地,品牌化代替OEM代工的浪潮此起彼伏,但面对消费升级、同质化竞争仍然应对乏力。
酷特智能打造的“互联网+工业”的“C2M商业模式”,酷特智能为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路径:将大规模、柔性化、快速反应和成本控制完美结合,向市场提供个性化的定制产品。
张代理已经不满足于只做一家服装制造企业,他更愿意谈一个非常宏大的未来计划,打造一个平台,一端连接消费者,一端连接有生产个性化产品能力的制造商。
2015年,张代理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向外输出做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在张代理的规划中,未来酷特智能将改变所有需要个性化生产的制造企业。
任何事宜请后台留言
或发邮件至mickeywang55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