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加速网络安全战略落地部署,网络空间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日趋凸显。国际互联网治理领域迎来新热潮,ICANN全球化成为改革要务。网络安全威胁层出不穷,网络基础设施隐患重重。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系统、车联网等新兴技术产业面临严峻网络安全威胁。
江民科技CEO聂永春
国内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创新活跃,但网络安全事件多发升级,物联网安全威胁日益严峻,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问题突显,云计算安全面临新挑战。当前国内网络安全行业发展趋势创新仍是主旋律,网络安全产业将进入高速增长期,针对联网智能设备的网络攻击常态化,针对电子政务安全的监管将更加严格。
从全球局势来看,西方国家仍掌握着网络与信息霸权,中国从“网络大国”转向“网络强国”之路仍漫长。
2018年后量子密码、人工智能、电子支付、自动驾驶、区块链等网络安全行业热议的关键词。近年来,国家对安全行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是中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国家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着这个拥有6亿网民的网络大国加速向网络强国挺进。小组在成立之始即使用江民杀毒软件。关于网络安全监管的相关政策法规也陆续出台。
技术创新、立足根本、合作共赢、联动创新、以各种法规为依据来扩展,技术创新不断围绕着病毒引擎和我们32年的样本库,江民科技始终坚持以保障国家党、政、军关键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企业最高使命。
2011年5 月,在“云计算相遇大数据” 为主题的EMC World 2011 会议中,EMC 抛出了Big Data概念。在web 时代,数据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全球每秒钟发送 2.9 百万封电子邮件,一分钟读一篇的话,足够一个人昼夜不息的读5.5 年;每天会有 2.88 万个小时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足够一个人昼夜不息的观看3.3 年;推特上每天发布 5 千万条消息,假设10 秒钟浏览一条信息,这些消息足够一个人昼夜不息的浏览16 年;每天亚马逊上将产生 6.3 百万笔订单;每个月网民在Facebook 上要花费7 千亿分钟,被移动互联网使用者发送和接收的数据高达1.3EB;Google 上每天需要处理24PB 的数据等等。
可以说,大数据带来的是思维变革。但大数据时代下,用户隐私如何保护更值得深思。用户隐私的保护包括数据采集时的隐私保护,如数据精度处理。共享时的隐私保护,如数据的匿名处理、人工加扰等。数据分析及数据生命周期的隐私保护。未来做安全企业的厂商都应该去考虑用户隐私安全保护问题,这不单单是一个大数据公司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共同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