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法趋同的云计算2.0时代,阿里、腾讯、浪潮、华为各自拼什么?

今日爆点
佚名
云计算市场经过近十年的培育,已从最早应用云计算的互联网行业、电信服务业,向政府、金融、制造等行业蔓延。云计算已从培育期1.0时代走向爆发增长2.0时代。 而当前的数字化转型热潮,成为政府和各行业企业积极&l...

云计算市场经过近十年的培育,已从最早应用云计算的互联网行业、电信服务业,向政府、金融、制造等行业蔓延。云计算已从培育期1.0时代走向爆发增长2.0时代。

而当前的数字化转型热潮,成为政府和各行业企业积极“上云”的重要推力。据赛迪顾问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达2797亿元,同比增长41.7%,预计未来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9年规模将达5706亿元。

今年4月份工信部发布了《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的发展目标,争取2019年前国内涌现出2-3家世界级有竞争力的云计算企业。

数字化转型热潮的助推和国家政策层面的引导,使得今年云计算市场竞争尤为激烈,而且竞争已从基础云服务IaaS延伸到PaaS、SaaS等多层次。

云计算市场主要玩家争相抢位,都想收割云计算“红利”。除了BAT外,其他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布局云计算、传统IT企业全面向云计算转型。而阿里、腾讯、浪潮、华为等较早进入云计算市场的领先云计算企业纷纷加大云市场拓展力度。

总体来看,如果说去年以前是阿里、腾讯、浪潮和华为等几大云计算厂商是各占一方疆土,而今年则是都想更多领地扩展,进入了面对面的全方位混战。

阿里云、腾讯云从互联网行业起家,已把业务扩张到政务云、行业云等领域。比如,今年3月份腾讯云以1分钱拿下价值近500万元的厦门市政务外网云服务的政务云大单,被看做是腾讯圈地政务云的标志性动作。

而第一家提出政务云概念、领跑中国政务云的浪潮,则在今年8月份宣布全面进入企业市场。11月25日在三亚召开的浪潮云合作伙伴大会上,来了1500多位合作伙伴,大多数服务于行业企业,会上演讲的嘉宾多数都来自企业,仅一位来自政府。由此可见,浪潮有意撕掉“政务云”标签,打造全业务的公有云服务商形象。

现在,无论是阿里、腾讯,还是浪潮和华为,都从各自优势领地集中争夺行业企业级市场。各自制胜的法宝是什么?

深耕行业,做大生态“朋友圈”

行业云将成为云计算2.0时代的主导力量。IDC认为,到2020年75%以上的500强企业将通过行业云向他们的客户提供数字服务。

据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洪添介绍,我国已有61%的省本级政府、34%的地市级政府购买了云服务。这意味政府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信息化基础建设体量变成了云。而继政务云走向成熟之后,行业企业云市场已开始启动,在2016年已经有超过1/5的企业使用了云服务,中国企业对云的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也在快速增长。

阿里和腾讯都加大了行业企业云的布局,并围绕行业云构建合作伙伴生态。华为在3月份召开的生态大会上,也提出聚焦行业,携手合作伙伴构建云生态。

而浪潮作为较早发力云计算的服务商,2010年发布了云计算战略。虽然浪潮一直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私有云和混合云服务,但以前企业云并不是以主战略推动,更侧重从政务云市场着力。随着占据了政务云市场的领先位置,浪潮把着力点扩大多更有潜力的行业企业市场,并以“平台+生态”推进云战略的快速落地。

云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化的格局发生改变,原有零散的数据中心建设正在消失,这些大的云服务商将满足中国超过80%的IT需求,特别是PaaS平台作为原生应用的核心载体快速成长,将大量挤占原有IT产业中间件厂商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正创造出云化应用、数据治理、应用创新等更多新新业务、新机遇。

基于这样的判断,浪潮希望和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成长,合力构筑一个更加开放共赢的云生态平台,为此,浪潮云发布了全新的合作伙伴招募计划——云行计划:

未来三年整体投入30亿元,发展云转售、云市场、云方案、区域服务、平台技术、认证与培训等六类共8000+合作伙伴;

打造云生态,实行全业务渠道销售模式,即所有浪潮云的客户都将通过合作伙伴进行咨询、销售与服务,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培养600+钻石级合作伙伴,800+铂金级合作伙伴。

大家清楚,单纯的IaaS就如同传统IT时代的盒子,计算厂商要拓展更大的利润空间,一定要从“卖盒子”转变为“搭平台”、做生态,才能把云的生意做大、做强。这正是阿里、浪潮、华为等云计算玩家都强调构建平台、合作伙伴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原因。

而且,对于垂直行业市场,云要落地行业,就必须根据行业的特点来进行部署,完善各行业的生态圈,因为生态圈的完善度直接决定了客户对其的接受度。这也是各路玩家纷纷专做生态布局的另一个原因。

据IDC预测,到2020年,超过70%的云服务提供商的收入来自渠道、合作伙伴和代理商。云计算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技术与市场的竞争,而是生态与生态的竞争。

也就是说,随着各路云计算玩家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行业市场,云计算市场竞争也将从分散走向集中,而平台和生态圈建设必将成为决胜市场的关键因素。

战略趋同,如何发挥各自优势

仔细研究阿里、腾讯、浪潮和华为等几大云计算厂商的竞争战略,你会发现,随着对云计算市场的深耕和竞争的加剧,他们的战略玩法差异化越来越小。

从市场策略上,各家都在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同时,争相拉拢合作伙伴,做大云生态。

从提供的云产品和服务看,基本都包含弹性计算、存储、安全、人工智能、数据服务、应用服务在内几大类产品与服务。虽然各家提供的细分产品服务上会有所差异,如浪潮云推出了全国首个针对政府和企业账号的安全检测服务,但如果这样的差异服务一旦受到市场的欢迎,其他厂商可以快速跟进。

企业级客户都看重云服务的安全性,各家也都强调自己提供云服务的安全、可信,还会提供各种权威安全机构的认证。

可以看出,在以行业企业为主场的云计算2.0时代,各大云计算厂商的玩法呈现趋同的趋势。那么,各家如何发挥各自优势?

阿里云拥有淘宝、天猫、支付宝等很多很大的应用场景,强大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支撑是阿里的优势。在互联网和为互联网为核心的服务业市场,阿里的优势得到了极大发挥,并抢占了绝对领先优势地位。

而对于行业企业级市场,却是浪潮和华为熟悉的传统优势市场。浪潮和华为这样从传统IT企业转型做云计算的厂家拥有大量的行业客户和经验积累,他们更懂企业级客户的需求和痛点——这正是阿里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所不具备的行业市场优势。

据了解,国内的很多大型企业和跨国的企业需要定制的、个性化的“面对面”服务,而现在阿里、AWS等提供的静默式下单服务,并不符合行业企业市场需求。

互联网企业和初创企业上云的时代,大家认为是电商模式的延续,“静默式”下单服务产生了——很多创新型企业,自己在网上就把业务做了,但是真正走到了企业级客户上云的时候,这种服务模式却不灵光了。

据浪潮集团云服务产品部总经理颜亮介绍,企业级客户上云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业务的复杂性,这是任何一个创新的互联网企业和小微企业无法比拟的。所以,面向企业级用户上云时,需要大量的面对面服务,帮助用户去解决业务上云问题。而在帮助用户解决业务问题过程中,云服务商的价值得到了实现。

以浪潮帮助教育出版社上云为例。第一个阶段是试点业务上云,试点业务是门户网站,年度投入云服务5万元;第二阶段是浪潮与合作伙伴一起疏理业务,挖掘了潜在业务上云以后,客户年度投入50万元,而到了第三个阶段是实现了教育出版社全面业务上云,进入了混合云状态,包括视频教学等核心业务都搬到了浪潮云上,年度云服务费变成了500万元。

对企业客户来说,解决了用户上云仅是第一步,购买了云服务之后,能否帮助做好业务梳理是用户最看重的。在这过程中,浪潮把熟悉企业客户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业务疏理的过程,也成为浪潮与合作伙伴分工服务客户、共同开拓云市场的重要环节。

现在阿里、腾讯都在向政府及其他行业企业拓展云计算业务。虽然阿里云和腾讯云的优势不在企业级市场,但是他们有足够的实力加大投入和培育力度,可能会通过结盟或并购的方式,增加在行业市场的能力。比如,8月份阿里战略投资七牛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

不过,阿里、腾讯拓展企业级云市场需要一个探路培育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恰是浪潮、华为这样具有企业级市场优势的企业应该抓住的“空档期” ——把自己对企业级用户的优势发挥出来,抢占企业云市场先机。

在云计算的2.0时代,更懂企业客户的老牌IT企业浪潮,能像在政务云上一样,在企业级云市场同样占据领先优势吗?

-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