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数据要素应用潜力 数智赋能渣土运输治理水平高质量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建筑渣土治理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槐荫区城市管理局积极响应“深化数字化改革场景应用、提高智治管控水平”的数字化改革需求,拓展城市治理数据来源和数据应用方向,深挖数据要素应用潜力,聚焦运用数字化、智慧化手段高质量提升渣土车辆运输环节的合规管控治理效能。
槐荫区城市管理局针对建筑渣土运输过程中车辆密闭不严、沿途撒漏等违法情况,聚焦运用数字化、智慧化手段高质量提升管控治理效能。通过统筹协调多个行业管理部门,拓展渣土治理数据来源和数据应用方向,深挖数据要素应用潜力,以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手段为抓手,高效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通过“系统设施设备共建、数据要素资源共享、渣土运输问题共治”方式,实现渣土运输过程全时段覆盖、全维度监管、全链条感知和重点问题靶向管理,全面提升渣土运输全过程监管治理水平。
 
一、实施背景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建筑渣土治理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槐荫区城市管理局积极响应“深化数字化改革场景应用、提高智治管控水平”的数字化改革需求,拓展城市治理数据来源和数据应用方向,深挖数据要素应用潜力,聚焦运用数字化、智慧化手段高质量提升渣土车辆运输环节的合规管控治理效能。在治理过程中,槐荫区城管局突出一个“融”字、深化一个“用”字、做好一个“管”字,在对渣土运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进行综合梳理研判的同时,针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密闭不严、车体不洁、沿途撒漏等违法情况,以人工智能技术、深度神经网络算法、云计算、大数据和5G等技术手段为抓手,统筹协调渣土、生态环境、住建、交警、政法委等部门建设的多个行业系统应用接入槐荫智慧城管综合指挥平台,通过打通行业壁垒,打破“数据孤岛”现状,深入挖掘各行业系统数据在渣土运输管理领域的应用潜力,通过“系统设施设备共建、数据要素资源共享、渣土运输问题共治”方式,高效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实现渣土运输过程全时段覆盖、全维度监管、全链条感知和重点问题靶向管理,全面提升渣土运输全过程监管治理水平。
 
二、建设内容
 
一是拓展渣土治理数据来源,依托智能算法驱动数据要素应用,强化工地源头治理效果。依据济南市扬尘治理及建筑渣土运输的相关规定:渣土运输车辆应当全密闭运输,不得撒漏、泄露;货运车辆进出建筑工地应采用全自动智能化设备,并辅以高压水枪等手动设备进行冲洗,确保出场运输车辆一车一洗、不带泥上路。
 
渣土运输车辆在驶离施工工地时,如车体冲洗不达标、车厢密闭覆盖不到位,会导致车体车轮带泥上路、车厢超量装载、苫盖不严等情况,是渣土车辆运输途中出现沿途撒漏,造成环境污染及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目前,槐荫区共有建筑渣土外运处置工地41处,为强化渣土车运输过程的源头管控效率,槐荫区城管局联合区生态环境分局,利用市生态环境局建立的“工地渣土车智能AI识别系统”智能识别违规车辆,以智能算法替代人工盯守,以实时抓拍现场视频照片替代人工事后采集证据。
 
“工地渣土车智能AI识别系统”分为智能终端、数据平台、管理平台三个主要部分。智能终端部署在建筑渣土外运处置工地出口处,包含2个以上高清智能抓拍设备与一个智慧分析终端,可对驶离建筑工地的车辆全时全量采集图像视频,终端的算法模型可识别车辆类型,筛选后将渣土运输车辆图像、车牌号、实时视频等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上传到数据平台。
 
数据平台对渣土车运输过程中的车辆绕行、清洗时间不足、车身不洁、抛洒滴漏、苫盖不严等问题进行智能识别。
 
系统将经算法筛选后的违规渣土车图像、车牌号、实时视频、近期违规次数等数据推送至槐荫区智慧城管综合平台,由平台通过市城管局运管服平台将案件分发至渣土、执法等部门进行处理。案件处理完毕后,处理结果由槐荫智慧城管平台反馈至生态环境分局,由此实现对渣土运输过程中最重要的源头联合管控,实现违法违规行为从发现、移送到派遣、处理、反馈的监管闭环。
 
二是融合多部门智慧系统,合力形成全时段全维度监控,数智赋能提升渣土车辆运输途中高质量管控水平。市政道路上经常出现渣土运输车辆、混凝土搅拌车辆运输作业途中撒漏渣土物料的情况,会造成路面污染和群众出行安全隐患。按照传统管理方式,往往存在检查监管耗费人工多、发现问题晚、清理速度慢、确定违法主体难、证据收集困难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槐荫区城管局联合交警、生态环境、住建、街道等多个部门,汇集多平台数据,强化现有无人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及数字化路长体系应用,采用高空无人机巡查、低空视频监控、路面数管路长巡检三种方式,通过“高空+低空+路面”全维度监控,实现对此类情况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追朔源头、取证处理。
 
当无人机、主次干道视频监控、数字路长或其它信息源发现上报市政道路上出现撒漏建筑垃圾,区智慧城管综合指挥平台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调度局机械化清扫车辆对撒漏路面进行清理冲刷。在恢复路面整洁畅通的同时,根据区城管局、区交警大队、区生态环境分局联合制定的《槐荫区车辆撒漏治理联动机制》,可及时调取查看交警视频监控系统、各街道自建监控系统、政法委“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智慧住建”监管平台等多系统数据资源,汇集相关信息、追朔违章行为源头,及时查清违章行为主体,将违法违章证据及相关信息资料移交执法管理部门处理,并按照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要求,对相关项目工地进行通报或约谈,提醒建设和施工单位加强管理,杜绝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三、实施目标
 
槐荫区位于济南市主城区,建设项目数量较多,建筑渣土处置数量巨大,随着辖区内渣土运输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渣土治理管控任务繁重与管理人员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本项目通过拓展数据来源,综合运用各种新技术手段,高效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以此实现渣土运输管控治理水平的高质量提升,实现对渣土运输过程全时段覆盖、全维度监管、全链条感知和重点问题靶向管理,以此助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努力为人民群众努力创造“宜居、宜业”品质生活。
 
四、特色亮点
 
一是治理思路创新,数据要素应用创新。本案例应用过程中主要特点为治理思路创新和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在治理过程中,我局统筹协调并融合应用的,均为自有或其他职能部门已建成的智慧平台系统、无人机航拍系统、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无需新建智慧系统平台,无需大规模采购新建智能设施、设备。通过“融”多个系统于槐荫智慧城管平台,实现了打通行业管理壁垒、打通行业数据隔离的目的;通过深挖现有多系统的数据要素,应用于渣土运输领域治理,拓展了不同部门智慧系统的数据应用方向。通过系统设施设备共建、数据要素资源共享,实现了渣土运输问题共治的数字场景应用。
 
二是新兴技术赋能,治理管控效率提升。通过对数据资源应用方向的拓展,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深度神经网络算法、云计算、大数据和5G等技术手段,在渣土运输治理领域,高效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在对渣土车辆运输过程实现全维度监查、全链条管控效果的同时,现场监督检查环节同比可减少80%、现场管理人数可减少60%,极大提高了渣土管理和执法人员的工作效能,高质量提升渣土运输的治理管控效率。
 
五、实施效果
 
槐荫区目前共有建筑垃圾(渣土)处置工地41处,建筑垃圾(渣土)直接利用项目52处。自2023年6月本数字场景应用项目正式运行以来,通过强化数据要素的加工应用,通过以数字化、智慧化技术手段提升渣土运输环节管控效率,现场监督检查环节同比可减少80%、渣土运输现场管理人员数量同比减少60%、各类管理费用支出减少25%。在人员数量减少的同时,检查管控效率大幅提升,截至2023年年底,我局针对车体不洁、带泥上路等违法情况,共检查建筑垃圾(渣土)运输车辆4050台次,责令现场整改1580余起,处罚63起,批评警告1100余次,约谈施工单位73起,清理撒漏道路合计里程150公里。较同期,建筑垃圾(渣土)违法行为下降16.5%,建筑垃圾(渣土)处置12345投诉率下降9.1%。
THEEND

最新评论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