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又一次站在CIC(Cloud Insight Conference)云计算峰会的舞台上。”青云科技董事长兼CEO黄允松这样开场,“很多同行都说,每次我在CIC上演讲的这十分钟,属于年度云计算相声。不过我今天要讲的内容,可能没有那么多笑料。”
黄允松,说他是“段子手”,因为他有在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中,让听众不自觉地笑出声,或不由自主地鼓起掌的能力,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独特的魅力。
不过,在因新冠肺炎疫情中断一年,今年又重启的CIC2021云计算峰会上,黄允松这次所谈的话题——数字化转型是颠覆式创新,对所有企业来说确实是一个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
01
“坚实”的数字化转型
还记得在CIC 2018大会上,黄允松表示,青云科技要矢志不渝地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小帮手”和“小能手”。如今,三年过去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随着云原生和基础设施软件平台的广泛开源化运动,产业之间小作坊似的、没有道理的竞争变得越来越少,同时基于基础设施和源代码层面的、在开源社区和开放标准之上的合作越来越多。
正是在这种巨变之下,“以坚实,预见数字自由”才成了青云科技以及众多实践数字化转型企业新的“诗与远方”。
毫无疑问,数字化转型促进了基础设施软件层面和系统层面的坚实性;反过来,正因为有了基础设施软件层面和系统层面的坚实性,才让数字化转型快马加鞭。
黄允松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终极目标概括为三个方面:战略数字化、业务数字化和组织数字化,旨在提升整体的敏捷性。
战略数字化,即以数字化实现敏捷决策机制,高效应对不确定性;业务数字化,即以数字化重构敏捷业务系统,实现快速迭代演进和高度智能化;组织数字化,即以数字化定义新型协作关系,实现分布式、虚拟化和高度自动化。
2020年3月,黄允松曾经给公司全体员工发送过一封邮件,在提到有关组织结构时如此表述:“希望我们能通过三年的努力,打造一个矩阵化、数字化和松耦合的组织结构。为了实现战略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我们的组织必须这样变革。”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最步调一致的事情就是“数字化转型”。按黄允松的话说,IT行业、通讯行业本身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帮助各行各业的企业业务持续进行数字化转型,直到最接近其应该接近的本质。但是就像人们常说的那句话,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却是骨感的。若想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就必须找到着力点和抓手,那就是“应用”和“数据”。
从传统应用到现代化应用,这中间不是通过改良,而必须是颠覆性地改变业务模式与管理流程,其最大的助力就是云原生、生态。在应用的背后,那只无形的手就是数据。数据是产生智能、改变认知与决策方法的源泉。从过去片面的非实时地获取和加工数据,现在则有条件也必须汇聚全域、全产业的数据,获得全面智能。
回顾历届CIC大会,从最早谈论的以资源为导向的云计算,到慢慢演变成以应用为导向,接下来进一步转为以服务为导向,未来将真正走向以数据为导向。其实,这一路走来,从资源到应用、服务再到数据,并不矛盾,它们只是数字化浪潮滚滚向前所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企业对于应用和数据的认知也更加深入,以战略性的视野,从顶层设计出发,实现思维转型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夯实数字化的基础。
黄允松表示,数字化转型就是一场颠覆式的创新。它是“一把手”工程,其前提是要统一建设数字基建新底座。
大众交通信息数据中心总经理王元鑫与黄允松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表示:“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做到‘四要’,要自上而上,‘一把手’亲手抓;要根据核心痛点找到破局契机;要规划完善,分步实施;要成果随时展现,持续迭代。”
02
云原生势不可挡
在中国数字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构建数字基石,赋数字化以自由,首当其冲要做好以下四件事:构建云原生,深入实现全场景数字化,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以中国科技服务数字中国。
“云原生势不可挡。”黄允松表示,从2016年开始,青云科技已经在云原生方面进行投入和布局,只不过当时整个业界对于云原生的演进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今天,云原生已经成了数字化转型的焦点。在CIC 2021上,青云科技发布了端到端云原生战略,以及容器、存储、数据库、低代码平台等云原生新品,以完善的云原生产品家族,加速推动企业云原生落地。
青云科技发布的云原生产品家族主要包括:KubeSphere容器生态家族、云原生块存储QingStor NeonIO、云原生分布式文件系统HydroFS、云原生数据库RadonDB、低代码全象云平台。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三年的发展,KubeSphere容器平台已完成从单一产品到开放多样的云原生生态家族的演进,现拥有虚拟化场景产品KSV(KubeSphere Virtualization)、跨平台云原生应用分发管理OpenPitrix、FaaS开放框架OpenFunction、集群安全巡检KubeEye、轻量化集群管理KubeOcean、硬负载均衡Porter,可以触达企业各个核心业务场景。此外,KubeSphere始终秉承100%开源理念,在GitHub上,KubeSphere现拥有Star数超过6300个,Fork超过1000个。2021年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KubeSphere全球贡献者增相比2019年同期增幅达450%,独立IP下载增幅为790%,受欢迎程度稳居开源容器平台世界前三。
在云原生时代,以容器、微服务、Serverless、DevOps等为代表的先进云原生技术和理念全面推动着云原生技术的蓬勃发展。以端到端云原生产品战略为基石,青云科技持续加快布局云原生,同时结合千行百业云原生技术实践,加速企业云原生落地,进一步构建业务智能。
03
绿色“新基建”
今年入夏以来,全球各地自然灾害频发,美加两国的山火、欧洲多国的水患,以及国内郑州等地的大雨,都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毋庸置疑,“双碳”——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允松也说,数字化一定是绿色可持续的,而可持续发展也一定是基于数字化形态的。青云科技将以全平台能力打造的数字新基建,为绿色经济赋能。
举个例子,青云科技曾在山东某数据中心的一个数据中心项目投放了50万个测点。为什么要这样做?青云科技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想显著提高能效,降低能源开销,也就是降低电费。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必须走“双碳”这条路,而其核心就是数字化。
青云科技以功能强大、业务具有连续性、服务内容更加丰富的云网边端一体化构建数字新基建平台,并与能源、交通、金融、政务、电信、物流、零售、教育等行业开展全场景数字化深入合作,打造智慧IDC、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工业互联网等端到端解决方案,实现全域感知、全域汇智、全域协同,推进绿色可持续数字经济发展,践行“碳中和”。
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序发展规模适中、集约绿色的数据中心,服务本地区算力资源需求。”青云科技推出了一整套贯穿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智慧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建设“统一管理、智能联动、流程规范”的开放能力平台,实现数据中心的智慧化赋能,从硬件和软件、技术和管理多个层面促进数据中心能效提升,为数据中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铺平道路。
作为同为“碳中和”而努力的合作伙伴,英特尔表示,将加强与青云科技在技术创新上的合作,从云基础设施、容器架构到应用全栈赋能,保障海量数据处理、密集计算、高负载应用等新业务高效、低碳开展。
谈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其本质还是所有的生产端、消费端都要用创新的技术做升级改造。这也是青云科技未来的核心发展战略,即继续投入数字新基建平台建设,不断迭代各个板块的能力,与所有行业做深度场景化合作,推进产业数字化。
从智慧城市、智慧水务到绿色数据中心、县域经济数字化,在青云科技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解决了转型建设周期长、投资效费比低、接口多、运维难、控制差等难题,也感受到数字新基建平台的活力,成为创造绿色经济的新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