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研究院李男:守住初心 耐住寂寞 向“芯”前行

人民邮电报
谷伟 、吴皓琨
射频收发芯片是5G基站射频单元的关键芯片,负责数字与模拟信号的高速转换,就像人体的五官,把声光转换成大脑可以理解的神经信号,非常重要,国内产业积累非常薄弱,攻关需求迫切。

本文来自人民邮电报,作者/谷伟、吴皓琨。

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表彰中,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男收获了一块代表着荣誉与奉献的勋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对他长期以来在网络技术研究、标准及产品研发、芯片自主可控攻关等领域,不断守正创新、矢志奋斗的肯定。

2023年8月30日,中国移动正式发布芯片“破风8676”,这一国内首款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的发布与李男及其团队的攻坚密不可分。历时三年,李男带领团队跨界融通,顶住巨大研发压力,不分昼夜奋战,攻克数十项技术难题,申请20多项集成电路领域发明专利,最终,“破风8676”的研发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空白,有效提升了我国5G网络核心设备的自主可控度,并获评“2023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射频收发芯片是5G基站射频单元的关键芯片,负责数字与模拟信号的高速转换,就像人体的五官,把声光转换成大脑可以理解的神经信号,非常重要,国内产业积累非常薄弱,攻关需求迫切。

跨界造芯,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践行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李男和团队顶住压力,决定从零开始研发5G射频收发芯片,甘当“破风手”,为后面的芯片攻关闯出一条路。“团队的组建至关重要,我们由中国移动首席专家王大鹏担任这颗芯片的研发总工,从外部招聘了多名有经验的行业专家,并以战代练培养了多名年轻骨干。在此基础上,携手芯片设计公司成立企业联合实验室,并充分发挥运营商应用牵引优势,带动中间整机设备厂商协同攻关,将传统的芯片设计、整机集成、网络应用的串行研发升级为并行模式,将芯片到整机适配的时间缩短近一半,并破解了应用方‘不想用、不敢用’的核心产业难题。”

规格指标定义是一款芯片能否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基于对芯片应用需求的精准把控,李男带领团队利用自研仿真平台,将网络部署指标映射到整机设备指标,再进一步仿真迭代出芯片的核心指标,对芯片规格依据部署需求进行“量体裁衣”,不盲目追高,成功跳出国外竞品设置的“指标陷阱”。在合理规格指标的定义下,让具有更低功耗优势的创新架构得以实施。

造“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团队也曾一度陷入泥淖。“破风”芯片结构复杂,性能指标超百项。为达到某一个指标,必须对若干寄存器的配置进行更改,而同时其他的指标也会随之变化,芯片的性能调测过程异常艰辛。历经近八个月的艰苦调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拦路虎”,终于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成功研制了这款芯片。

5G迎来发牌五周年,李男和他的团队将持续把准国家所需、未来所向,勇闯科技“无人区”,充分发挥网络、设备、芯片联动优势,夯实网络基础设施底座,开展跨界技术创新。他说:“我们要守住初心、耐住寂寞,以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向前沿技术‘破风’前行,为我国移动通信实现自主可控奉献青春力量。”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