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软件定义是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

张琪玮
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数字化转型在世界各国中广受重视,已经成为了全球数字化发展中的一个重点领域;我国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也有着明确的规划。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6月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在第十三届电子信息产业标准推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如今,社会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虽然数字化转型已是毋庸置疑的时代趋势,但作为一场根本性的思想变革,其在实践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而要真正进入信息化社会、实现数字化转型,“软件定义”则应该作为转型的重要途径并受到广泛重视。

实现“范型变迁”需要转变观念

梅宏强调,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数字化转型在世界各国中广受重视,已经成为了全球数字化发展中的一个重点领域;我国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也有着明确的规划。将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国家的战略选择,中国始终强调要将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从消费和服务领域向制造业领域推进,强调数字技术要和实体经济融合,为实体经济赋能。研究机构预测,到2026年,全球数字化转型支出将达到3.4万亿美元,而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支出增长最为强劲,预计五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8.6%。其中,中国制造业IT投资规模将增长至1.586万亿元,居全球主要经济体首位。

不过,在我国数字化转型实践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总体上看,目前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主要分布在观念、制度、管理、战术、人才五个方面,其中,观念上的转变是克服数字化转型难题的重点。

梅宏强调,数字化转型的实质是一场“根本性的思想变革”,要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首先思想上要解放、要认识”。作为一种“范型变迁”,数字化转型对传统行业产生着颠覆性的影响。梅宏指出,“思想解放”和“理念转换”是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

研究机构发布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约为25%,甚至有超过55%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设备数字化改造;多数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也基本处于初级“上云”阶段,缺乏进入转型深水区的理解力和推进力。我国的数字化转型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软件定义”是实现转型的重要途径

演讲中,梅宏对于软件角度下的数字化转型做了诠释。软件在作为数据/信息处理、传输、管理和应用的工具以外,其本身更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是信息时代的一块重要基石。在当下人机物融合的计算时代,软件能够深度地渗透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成为信息化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进的基础是软件化,软件是它们的实现技术,也是它们的呈现形式。

狭义上,软件化是指将传统用硬件来实现的功能改由软件实现;而从广义上看,软件化则指根据业务需求来开发具有相应功能的软件应用系统的过程。当前,软件化已经渗透各行各业,尤其在制造行业和交通行业中起到显著作用。当然,这不同于简单的软件化,而是“软件定义”。

据介绍,“软件定义”能够把资讯科技服务(例如运算、网络、安全及储存)从硬件底层释放出来,因此也把虚拟化概念扩展至一个全新的层面,即提炼及合并所有的数据中心资源,同时实施自动化管理。“软件定义”的技术本质是通过虚拟化及其应用编程接口(API)“暴露”硬件部件的可操控成分,以实现硬件部件的按需管理。

梅宏强调,“软件定义”是一种通过软件实现以分层抽象的方式来驾驭系统复杂性的方法论,更是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抽象化、平台化、可编程”是软件定义的内涵和本质特征,而“生态化”则是软件定义价值最大化的必经途径。“我们要完成数字化转型,就要对很多功能做软件化,构建一个平台,把异构抹掉、把共性沉淀下来,这就是我们软件定义的1.0阶段。再往后走,如果能构建一个具备生态化特征的平台,这时候则为生态化2.0阶段。”梅宏总结道。

目前,软件定义的方法论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实践。在生产制造领域,软件正在成为各个国家和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抓手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在国家与企业两个层面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装备工业领域,“软件定义”成为倍增装备效用的有力手段,使其具备可重构、多功能、自适应、分布式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军用与民用领域。在智能家居领域,“软件定义”催生了新的消费经济,孕育了巨大的国内外智能家居消费市场。

然而,虽然软件定义的方法论在实践中已经初见成效,对该理念的接受程度与推广应用仍然处于较为初级阶段。演讲中,梅宏积极呼吁人们在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引起对软件定义这一概念与方法论的重视:“我认为真要做到数字化转型,我们一定要用操作系统的方法和理念构建针对不同行业的软件平台。”

(原标题:梅宏院士:软件定义是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