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国家信息安全、铸就产业领导品牌---------信息安全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纳入新序列

信息化观察网
信息化观察网
中心基于密码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完成了基于国产密码技术的安全可信区块链、可信大数据的技术、平台系统。中心还面向未来开展了抗量子密码体系研究,完成了二十余种抗量子密码算法及接口的实现。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新序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入选名单,信息安全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评审,入选新序列。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的决策部署,今年二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优化整合工作,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应用,通过调整、充实、整合、撤销等方式,对现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分两批进行评价筛选,形成布局合理、动态调整、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据了解,全国共有350多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参与评价,最终仅191家入选新序列管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通知指出,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工程中心,要坚持以国家和行业战略需求为出发点,聚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打造成为提升产业创新效率、推动创新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004年,信息安全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由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600271)、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003029)等公司共同组建。中心紧密围绕我国网络安全核心共性问题,面向通用网络安全、密码技术、安全保密、物联网安全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标准制定、产品研制、检验检测、成果转化等工作,形成的技术及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信息化建设。

中心形成了对SM2、SM3、SM4、ZUC等十余种国内外密码算法和PKI体系、电子签章、签名验签、IPSEC、SSL、TLS、国密IPSEC、国密SSL、TLCP等多种国内外密码协议的设计、研发及检测技术,具备面向芯片级、模块级、产品级、系统级的密码算法研究、产品研制、密码应用和综合检测的能力。中心独立完成了研究随机性统计分析技术,研制了随机性统计分析技术工具,并通过大量现场实践总结归纳了检测方法,填补了密码应用有效性检测的空白。

中心基于密码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完成了基于国产密码技术的安全可信区块链、可信大数据的技术、平台系统。中心还面向未来开展了抗量子密码体系研究,完成了二十余种抗量子密码算法及接口的实现。

中心根据国家需求,开展了信息安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特殊行业应用标准及规范的研究与制订工作。中心获取了CNAS实验室、等级保护测评资质、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资质、安全服务资质等涉及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资质,并依照“网络安全法”、“密码法”、等级保护标准、国际国内信息安全相关标准指南及最佳实践,为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进行包括规划、设计、运行、代码检测、等保测评、密评等在内的网络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安全服务,有力保障了我国各级组织的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中心在开展核心技术研究的同时,广泛联合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商用密码标准建设、方案设计、产品研发、应用安全性评估及产业推广工作。所开发的标准、方案、产品及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工具已广泛应用于政务、金融、通信、能源、交通、军民融合、医疗卫生、航空航天、工业控制等重要领域信息系统,为国家重要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标准、产品与服务支撑,推动了商用密码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千亿级的商用密码应用及服务产业发展。

站在新起点上,中心将坚持以国家和行业战略需求为出发点,聚焦解决信息安全技术中的“卡脖子”问题,以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为己任,以共性安全技术为支撑,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保驾护航。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