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的数据流通观,隐私计算下的政务加速度

信息化观察网
信息化观察网
新数据流通观倡导的是未来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数据协同网络。不同层级数据的开放平台承担了不同的作用,同时各个层级的平台之间的数据又不是物理汇总和冗余存储的关系,这样不管是从技术的可行性上,或者是网络协同效率上,都是非常高效的。

近期,国家信息中心近期发布文章《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引领下超大规模数据要素市场的体系架构与推进路径》,文章表示,“政策制度层、数据层和技术层都应当纳入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范畴之中,构建完善的数据要素流通的交易要件”。

目前,我国在建设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方面已经开展了多个区域性试点,形成了较好的示范效应,以数据开放为例,根据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Lab for Digital&Mobile Governance,简称复旦DMG实验室)的中国开放数林指数。截止2021年4月我国已有174个省级、副省级和地级政府上线了数据开放平台。从整体上看我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已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不断扩散,东南沿海地区的省级平台已经基本相连成片。但国内各地数据开放平台在数据的利用、数据开放范围、数据质量、平台互联互通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从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角度看,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安全等方面仍是重点和难点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以一种新的数据要素流通观来审视,并用系统化的方式来解决。

7月28日,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DeepTech深科技主办,CB Insights China联合主办,金隅智造工场联合承办的D・Future数智未来创新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数牍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CPO张迎春出席数字政务专场演讲,并带来题为《隐私计算助力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分享。

2345截图20210719174729.png

张迎春在现场表示,新型的数据要素流通机制有如下一些特征:

第一,可开放或者流通的数据要素更加广泛。

第二,从开放和流通的形式上来说,是以数据使用价值交换代替数据物理转移的新形式。

第三,由于底层基础协作机制的完善,在应用层能激活更多对应用场景的想象空间,极大提升数据价值实现的效率。

2345截图20210719174729.png

新数据流通观,有如下内涵:

第一方面,应充分利用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新型数据融合方式,替代过去以数据物理集中来实现数据汇集的方式。新的数据融合方式希望达到一种均衡,在数据开放主体不丧失对自己数据要素物理控制权的前提下,还能把数据的使用权安全地开放出来,和其他主体协同利用。可以概括为数据物理分散,但是逻辑集中,同时计算是分布式,监管是有中心。在这种机制的基础上,会有更多的数据开放主体愿意加入进来,从而扩展数据开放的范围和深度。

第二个层面,市场的监管者需要平衡开放和安全的关系,以构建良性的数据协同生态为目标对数据要素市场进行监管。那么在不进行数据物理汇集的前提下,监管者需要借助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建立可穿透、可追溯可审计的监管机制和手段。以数据定价为例,数据定价问题不管是数据的开放主体、应用主体,还是市场的监管方,各方其实对定价的理解和诉求是不一样的。数牍科技目前正在利用公司隐私计算产品探索数据协同定价场景。

最后一层面,关于新数据流通观,张迎春认为它会进一步提升对数据应用场景的扩展和深化。以此前国内数据开放平台为例,目前的开放手段大多基于接口形式,所以基本上数据的开发者或者利用者,是通过接口拿到原始数据或者经过初步加工的标签数据产品,然后进行数据分析、计算等。引入隐私计算等技术后,我们能看到一种新的机会,基于隐私计算开放出一个更柔性、更敏捷的数据资产环境。这可能是未来数据开放的一种新形态:数据产业的“Prosumer”(生产性消费者)模式:不单单只是API的开放,而是把建模的能力或者运算的能力开放给数据需求方,让数据应用主体的需求可以在更贴近数据要素的地方,在开放平台上完成数据价值实现的闭环。

数据要素市场展望:构建更广范围的数据协同网络,探索数据开放新场景

关于愿景,新数据流通观倡导的是未来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数据协同网络。不同层级数据的开放平台承担了不同的作用,同时各个层级的平台之间的数据又不是物理汇总和冗余存储的关系,这样不管是从技术的可行性上,或者是网络协同效率上,都是非常高效的。

2345截图20210719174729.png

在这样的协同网络中,产融结合、产业互联网金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数据协作、智慧医疗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创新场景。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