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VR+出版“之路 仍任重道远

VR网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相较于AR、VR在医疗、游戏、教育领域的应用,AR、VR与出版领域的融合似乎要显得逊色许多。近些年,AR、VR发展虽很快,但是由于技术还不够完善,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并没有那么成熟,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想破解这些难题,...

相较于AR、VR在医疗、游戏、教育领域的应用,AR、VR与出版领域的融合似乎要显得逊色许多。近些年,AR、VR发展虽很快,但是由于技术还不够完善,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并没有那么成熟,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想破解这些难题,5G破解技术是关键。

从2016年的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元年,到2017年资本纷纷介入,技术持续迭代,2018年AR/VR已经走下“神坛”,获得大众的广泛关注。AR/VR有多火?从日前在江西南昌举行的世界VR产业大会展览区每个体验项目前都大排长龙就可看出。

其中,在VR阅读教育综合展上,展出的运用AR/VR技术的图书和相关衍生产品,更是一开馆就吸引了大量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体验。记者与几位家长随机交流后得知,就AR/VR图书而言,多数家长对新技术持积极态度,孩子更是对这样“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表示欢迎。不过,更多的家长道出了内容不够丰富以及体验不够舒适的弊端。事实上,家长的担忧也正反映出与AR/VR在医疗、游戏、教育等领域较为广泛的应用相比,AR/VR与出版的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那么,AR/VR与出版融合目前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可以朝哪些方向发展?业界人士围绕“困境”与“破局”的探讨,在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大会上承办的新闻出版分论坛中展开。

5G破解技术难题

在出版业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在出版领域广泛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在不断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中,出版人开始认识到AR/VR技术与出版的融合在行业应用和用户体验上存在一系列亟待突破的问题。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从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释。一是数字化程度不够,数字作为出版要素还未能实现共享和自由流通;二是大数据发展不充分,数据规模尚不具备智能化的条件;三是AR/VR出版或智能出版建模成本高,尤其是虚拟空间建模费用居高不下,使得应用于AR/VR的出版产品在市场中数量并不多;四是AR/VR模型数据数量不足,难以形成交互作用和友好环境;五是知识服务模式尚不完善,AR/VR等新业态知识服务市场和盈利模式不明确。

“现在很多VR全景视频由于像素不够、网络卡顿等原因,造成用户有眩晕的感觉。5G就像一条高速公路,它能够解决像素低和网络传输慢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洪忠表示,VR发展从用户的早期采纳,到进一步扩散的拐点就是5G技术,迈过5G就能进入新的发展方向。正如我们在2G网络时阅读文本、3G时使用微信等社交媒体、4G时观看短视频一样,5G就是VR体验的时代。

张洪忠的判断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刚一致。“眩晕感和画面不流畅既是家长的担心,也是社会的普遍反映,这是由于相关技术不够成熟造成的。”王志刚同样认为,随着5G逐步发展,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不过一个不能避免的问题在于成本,目前动辄上万的头戴设备也成为阻碍VR在出版领域大规模使用的原因之一。“从人教社数字教材的角度来看,估计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成本就会比较高。”王志刚说道。

“如果觉得设备戴着头晕,或者内容无聊,或者设备本身太贵的话,VR就无法持续发展。”英国Dubit全球潮流部高级副总裁大卫·克里曼从技术、内容、成本三个角度总结说道,VR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特别好的发展,原因就在于此。

发挥内容资源优势

论坛上,AR/VR优质内容的重要性被中外演讲者反复提起。这也给出版业提了个醒,内容资源是优势所在,更重要的是如何与技术结合充分发挥价值。

张洪忠认为,目前AR/VR产业的内容滞后于终端的发展。与技术终端可被看见的发展相比,内容的稀缺性亟待满足。

央数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熊剑明认为,未来AR/VR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IP内容,包括结合IP内容打造的室内主题乐园。

《纽约时报》高级编辑、虚拟现实项目首席编辑格雷厄姆·罗伯茨说,越来越多的读者可以接受VR阅读的形式,关键在于如何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内容。

dB Creations创始人布莱克·格劳斯表示,VR市场需求在持续增加,它可以为读者带来虚拟与现实结合的阅读体验,对图书资源有很好的开发作用。

目前,国内出版行业应用AR技术经历了从专业出版到大众出版的转变。如果说2016年之前,国内在图书中使用AR技术的出版社并不多,且多集中在少儿出版领域,比如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孩子的科学》、中信出版社的“科学从书中跑出来”系列丛书等,那么在2016年之后,AR图书虽然仍在少儿出版领域集中,却也出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朗读者》这样适合大众阅读的“现象级”AR图书产品。当AR与图书的融合走向大范围应用时,手握优质资源的出版社如何在新技术中握住实现新发展的“筹码”?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天天出版社总编辑肖丽媛在会上分享了《朗读者》编辑出版的全过程。她表示,《朗读者》节目所涉及的文学作品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最宝贵的资源,通过扩充文本,加入名家点评、植入视频等方式,《朗读者》图书摒弃了在内页中插入不太美观的二维码的做法,而是用AR技术将静态的文字与动态的视频完美结合。

在《朗读者》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又把《开学第一课》《经典咏流传》《谢谢你我的家》等电视节目开发成AR图书。为了打通AR图书资源并方便读者使用,人文社专门开发了“人文AR”APP,只需一个入口,就能体验所有的AR图书。

教育出版大有可为

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与红色地标公司合作,在本次大会的VR阅读教育综合展上展示的“京杭大运河上的文化地标VR”项目,吸引了大量观众戴上眼镜体验。据记者了解,这一项目正在探索如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VR与教学结合有什么好处?在王志刚看来,VR可以优化教学内容,让教学资源更加可视化、形象化,用更吸引人的方式来呈现学习内容,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提高教学效率。同时VR能够创设虚拟人物或场景,给学生带来沉浸式体验和自然亲切的氛围,提升学习者的存在感和专注度。作为开拓教学手段的新空间,VR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有助于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重构教学提供了可能。

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更适合VR?王志刚举例说道,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VR资源对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知识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比如宇宙太空、立体空间、人体构成等。在模拟情境和体验课上,可通过虚拟体验来完成一些历史事件的重温和参观活动的组织,比如登月历程、参观博物馆等。在科学实验课上,则可以对一些危险性大、有破坏性的实验以虚拟实验室的方式进行操作。

结合实验数据,大卫·克里曼印证了王志刚的观点。在进行VR内容需求的调查中,孩子们给出的答案包含希望知道吞咽时人体是怎样工作的抽象知识,以及觉得现实中活动太危险,希望在安全的VR环境中体验等。大卫·克里曼由此得出的判断是,儿童VR需求量大,内容一定与教育教学密不可分。

正因为“VR+教学”存在先天优势,使得既与儿童结合又与知识相连的教育出版在与AR/VR结合时具有广阔的前景。论坛上,熊剑明展示了公司把AR技术运用在儿童教育领域的一系列数字产品。他表示,AR让学习更为高效,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AR/VR产业拥有上万亿级的市场,在教育和文创上大有可为。

记者在展场看到,央数公司展示的AR地球仪受到不少小观众的欢迎。据熊剑明介绍,在数字教育产品上,央数公司推出了更适合学龄前儿童使用的“尼奥放大镜”产品。这款轻便的AR握持式圆形屏电脑,结合安全教育读本中的内容,可以实现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并马上获得反馈的效果。“把课本上现学的知识实时地反馈出来是未来教学的趋势。”熊剑明表示,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接触实体出版物的当下,AR技术与图书的结合也为传统出版特别是教育出版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原标题:AR/VR+出版还需迈过哪些坎)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