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数字化是智能制造的基础?

当制造比较复杂,尺寸传递比较多的时候,样板就很重要了,所有和这个配合的都用同一个样板,保证零件之间是相互协调的。

很多人说,人工智能是智能制造的基础。这基本上是胡扯淡!

但是还有部分人会说,数字化是智能制造的基础。

对不对呢?我觉得很对,但是为什么数字化是智能制造的基础?能说明白的就不多了。

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先来段垫场故事:

带5周岁的Alan在美国上一年学,刚去不久,

Alan妈妈问Alan:“最近有没有回答老师的问题?”

“没有啊,我又不会英语。”

“上个星期不是还回答了一个 one 吗”?

“可是老师不问数字了”!

“那老师都问什么,你给表演一下”。

Alan说:“比如有人能回答 apple,老师就在上面说……狗叫!”

狗叫???!!!!

Alan妈妈想了很久,终于明白是……good job!(干的漂亮的意思)

(PS:老外说话含含糊糊的,d和b一般听不出来发音,大致是”勾~~交~~“)

——信息传递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不一致!特别是信息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的时候!

下面正式解释:

首先,数字化意味着可以高精度低成本的“复制”知识或数据。

举个例子,如果你发现了一本好书,你去复印了,还挺清楚,然后你朋友觉得挺好,把你的复印本拿去复印了,……这样传递下去,就越来越不清楚了。

制造也是一样,比如我们配钥匙,都知道尽量用“原配”,那么这几把原配钥匙,就相当于样板。

当制造比较复杂,尺寸传递比较多的时候,样板就很重要了,所有和这个配合的都用同一个样板,保证零件之间是相互协调的。

你可能会问,啥时候会用到呢?

早期的飞机制造,用到的模线和样板就是这个意思,造船也会用到类似的。

因为这个原始的数据是沿着模线、样板、工装模具、零件部件这个路线传下来的,所以尽量用一个公共环节,避免数据的不一致。

就好像配钥匙,配一百把,也尽量用某一个原配来做“样板”。

到了数字化,一切变得不同了,因为制造都是按照数字化的模型来做了。

也就是说,大家按照同一套数模来加工零件,那么就只会在这个环节引入误差,不用担心其他的。而数字化模型最大的好处是,复制这个数模可以不带入任何误差。

也就是说,你复制一百份,是有机制保证这一百份数模是完全相同的。

那么问题简单了,如果你有一把钥匙的数模,你用数控机床加工钥匙就完全不需要“原配”,也可以保证加工出来的钥匙好用,是不是?!

也就是说,数字化带来了模型传递环节不失真的巨大优势,把很多不协调问题解决了。

回到飞机制造,数字化的发展,基本替代了原来模线样板,这就是数字化协调的概念。

最牛X的就是波音公司引领的MBD技术。

总结一下,就是通过数字化模型,把数字化模型之前环节的误差基本消除了,而且多次复制不会引入其他误差。

这对制造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设计、制造、装配、检测……各个环节,理论上都可以用数模来协调,并且这个数模可以高保真的无限制复制,不影响精度,从而极大的简化了设计工具、制造装备(数控机床)、工艺装备、检测装备(激光跟踪仪、三坐标测量仪等)等等之间的关系。

第二,数字化带来了数据传递的巨大优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异地协同、多机协同等智能制造的基础平台得以建立和应用。

因为数字化后的模型或者数据,不是一个“实体”,这就意味着传递极其方便,从早期的磁带、磁盘、光盘、U盘,直到网络(网盘、云等),这种便捷迅速扩展了合作的范围。随着5G、VR、AR技术的发展,甚至异地可以身临其境的一起工作,远程诊断什么的也越来越有效。

即使对于地理位置相同的一条生产线,由于检测、控制数据的快速链接,自动化和智能化变得更加容易或者更加可行。

由于数字化带来的传递方便,网络化趋势明显,那么这种基于数字化网络化的数据快速互动,更好的实现了多机协同等技术。

至此,我想你可以明白为啥数字化是智能制造的基础了。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