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造”将走向“数字建造”

李品安
总体来说,我国工业化的另一个重要的优势领域“中国建造”,国家提升到了又一发展新高度。建筑工程企业需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数字化经验,同时结合当前的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基于BIM等先进技术,从整个建造生产体系出发构建一套完整的数字化转型路线,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面对“中国建造”新理念和数字化浪潮带来的转型决策,我国建筑工程业尽早认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尽快走向“数字建造”显得尤为重要。

中央提出“中国建造”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新年贺词中提到:“这一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这是我国首次提出“中国建造”的理念,利好的运行环境,给建筑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近年来“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也为建筑业的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应用数字技术,走向“数字建造”,将是我国各建筑工程企业面向未来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

政策明确建筑数字化目标

以BIM技术(即建筑三维信息模型)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是“数字建筑”“数字城市”乃至“数字中国”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是驱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基础技术。住建部2015年印发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及2016年印发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都对企业信息化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

《指导意见》同时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年底,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以及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

破解企业短板需要数字技术支撑

我国建筑企业一直在提倡集约化、精细化、全寿期,但由于信息技术应用和数据应用匮乏,很难落实,生产效率与国内其他行业、国外的建筑业均有着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有:用工难,却不能清晰掌握工人情况;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形式却依然严峻;管理粗放,成本核算难,盈利难,产值利润率只有1-3%水平;认同进度重要性,实操却计划赶不上变化;全球建筑大国,却没有形成有效的数据资产,更无法支撑数据的高价值应用。

以BIM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推广应用,为建筑工程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通过BIM技术对建筑进行数字建模,实现建筑产品数字虚体和建筑实体的“数字孪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设计、模拟和优化,选择最优方案后再进行实施,降低成本的同时让工程更高效,决策更优化,带来新增值点。

“雄安模式”开启“数字建造”时代

2017年,在雄安基建第一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设中,集成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CIM(城市信息模型)技术、海绵城市、被动式建筑、综合管廊、装配式建造方式等30多项国际先进建设理念,被视为中国建筑的创新试验田和未来城市示范区。2019年,雄安BIM管理平台第一标中标落锤,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积极拥抱BIM技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全面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标志着中国城市建设正式开始进入“数字城市”时代,是中国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探索的集中表现。

企业层面,万达、龙湖、绿城等房地产名企作为建设方已经走在施工企业前面,纷纷展开的BIM技术应用探索。很多施工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尝试进行转变。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传统的以企业管理为核心,由上至下的系统应用模式逐渐转变,项企分离,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由上至下规划,由下至上施行的新局面。

总体来说,我国工业化的另一个重要的优势领域“中国建造”,国家提升到了又一发展新高度。建筑工程企业需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数字化经验,同时结合当前的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基于BIM等先进技术,从整个建造生产体系出发构建一套完整的数字化转型路线,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作者:李品安,北大纵横高级合伙人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