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市场首次出现下滑:云不仅仅是计算

科技象
科技象
围绕云数据中心建设的“军备竞赛”,已经在各个地方进行了大概十年的时间,但为什么数字经济的理念在近两年才成为主流?因为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带来直接的价值,当平台化走向成熟之后,应用层的创新与产业的需求形成联接,发挥效用,数字经济就像顺水行舟,自然天成。

哈佛大学教授霍曼斯提出过一个“边际效应”的理论,是指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意思是说,某个行业的发展超出到一定的水平后,追加的投入所带来的产出会“溢出”,价值将会下降。

过去十年堪称是云计算的黄金十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爆发式需求,直接驱动了云计算在基础设施层的高速增长。但今年6月IDC发布的2019年Q1中国X86服务器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X86服务器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0.7%,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似乎在经过10年的蓬勃发展之后,以X86服务器为代表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正在遭遇一种“边际效应”,价值正在溢出。

而与此相对的却是云计算整体市场的增势不减,调研机构Canalys的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云市场规模突破800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6.5%。而互联网应用更丰富的中国市场的云服务需求,和数字化转型为代表的云应用需求,则要比全球市场的增速更快。

一面是云计算基础设施增长放缓的海水,另一面则是云应用需求不断增长的火焰。我们可以断言,云不仅仅是计算,以SaaS层为代表的云应用崛起已成必然。

云不止是水和电,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云计算的概念本身,从最初的概念到形成共识,走过了差不多60年的时间。麦肯锡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提出,“计算迟早有一天会变成一种公用基础设施”,而云计算恰恰做到了成为计算世界的“水”和“电”。

如今,几乎所有的行业和企业都已经开始接受云计算,并享受云计算带来的红利。云计算也开始成为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必备的基础设施。

但我们不得不多一分思考:云的最终形态到底应该是什么?如果智能世界是我们未来的宏大目标,仅仅有水和电就足够吗?显然不是。

云计算的最终状态,并非仅仅只是一个计算能力的提供方,而是一个提供各种各样服务的平台,计算是这个平台的基础,而在平台之上多样化的云服务将会层出不穷,丰富的云应用将会推动真正的数字化进程。

实际上,围绕云数据中心建设的“军备竞赛”,已经在各个地方进行了大概十年的时间,但为什么数字经济的理念在近两年才成为主流?因为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带来直接的价值,当平台化走向成熟之后,应用层的创新与产业的需求形成联接,发挥效用,数字经济就像顺水行舟,自然天成。

另一方面,大型云计算公司都在构建它们的云生态,应用级的合作伙伴成为了被争取的“香饽饽”,这也标志着云计算生态的关注点正在从基础设施层逐步上升到应用层这一技术的核心价值点上。举个简单的例子,智能手机初期有苹果、安卓和微软三大平台,微软的平台技术实力不可谓不强,但是由于缺乏的应用层的生态逐渐退出市场。由此也可见应用层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平台生态的成败。

所以,在云计算水和电的平台属性之上,未来的云会更聚焦于应用,也会带来以用友为代表的,应用层云服务公司的一次新的市场发展机遇。

应用层的重要代表了未来个性化的云服务

通常意义来讲,当下的云服务更多的是一些基础的云服务,以公有云为例,大部分的云服务都是与计算资源相关的标准化服务。

我们说云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通向数字化的手段和工具,那么云在具体的落地形态上必然要结合行业属性,结合用户需求。比如工业互联网,本身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对应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并不是要建设平台,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近几年,各种企业主导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层出不穷,可谓是面泥沙俱下,重复的投入以及恶性竞争制约了企业进一步进入工业互联网的意愿。很显然,工业互联网应该是建立在业务级和应用级的新平台,仅仅提供一个标准化服务的传统计算“平台”,根本无法真正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应该在应用,而不是平台本身,一个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该达到“即插即用”的效果,为企业产生直接的价值。

例如,在2017年用友就发布了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它与其他工业互联网平台不同的是,精智的定位是在工业企业的全面应用,是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明显看到,精智要解决的都是工业企业在业务流程中的具体问题,比如营销、采购、设计、制造、分析、财务、人力、协同等等。

很明显,行业客户虽然在乎平台的能力,但更在乎的是平台之上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应用,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来提高业务的效率。

再比如智慧城市,在早期的信息化就已经被提出,中间历经了数字城市和无线城市的概念迭代,在不断的重复建设,搭建各种平台之后,仍然鲜有成功的样板。直到,一些针对智慧城市当中的细分领域,利用大数据和AI的能力,形成的具体应用发挥了明显的效力之后,我们才逐渐对智慧城市的未来,真正有了期待。

简单的说,企业可以通过标准化的计算服务,实现云上商业模式的基础打造,但这只是企业上云的一小步,在之后如何在应用层进行创新,通过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获得新的生产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云不仅仅是计算,应该是完整生态

云不仅仅是计算,也不单纯是一个商业模式,还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在这个生态当中,各个层级的公司,各司其职,共同的目标是帮助企业走向数字化。

在今年7月,华为宣布在未来五年内投资30亿元发展鲲鹏产业生态,并发布“鲲鹏凌云计划”,首批25家企业加入。仔细看看这25家名单就会发现,除个别超算软件、中间件企业外,首批加入鲲鹏生态的几乎都是以用友为代表的行业应用软件企业。

为什么在这样的顶级生态当中,用友会成为重点邀请的对象?

一方面,华为代表了中国科技对标全球巨头的最顶尖的力量,华为的优势聚焦在云基础设施层面,如果鲲鹏的生态的目标足够远大,那么有能力对标SAP和甲骨文等世界软件巨头的用友与华为联手,就是国内最顶级的平台与应用的携手。

另一方面,任何一家云计算的平台搭建方,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应用场景,而这恰是用友在应用层的优势,在企业云服务版图上,用友企业云服务平台(PaaS,即iuap等)、软件及咨询实施与运维等服务、软件服务(SaaS)、数据服务(DaaS)、业务服务(BaaS)、金融服务(支付、供应链金融、保险经纪等),极大程度上提升了云计算平台上的场景丰富性。

除了在顶级的云计算平台上展现应用级的价值之外,我认为云应用更能够驱动企业的数字化成长。在互联网时代,建立在云原生架构上的互联网公司们收获了成长,大量的企业在学习互联网的经验,但它们自身并不是原生于云,仅仅得到云端的计算力,并足够支撑这些企业走向数字化。

那么,在帮助传统非云原生企业转型的方面,用友就有丰富的经验。比如,统一企业,利用用友营销云,统一的8000多家经销商、150多万家终端小店全部“上云”,一举实现“进存销”数字化。云平台上,日订单量突破1万。对各层级的支付结算、销售数据,企业了如指掌;而创业不到两年,开出近3000家门店,用90个HR,招募并管理23000人的线下团队的瑞幸咖啡,通过用友帮忙打造的DHR管理系统,让这家超高速增长、超离散分布的企业,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不难发现,面对数字化浪潮,每家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采用的方法路径、在每一阶段实现的目标价值不尽相同。将计算和应用更紧密的结合,并通过个性化的应用创新,去走出自己独特的数字化之路,这才是数字化企业在云上看到的“远方”。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