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将从5个方面全力助力我国智慧城市及智慧城市群建设

电子发烧友
可运营的城市本质是可运营的协同生态,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成本、健康、就业、社会联系、安全、时间。因此,推动新型智慧城市运营标准建设,迎接高质量发展时代,要逐步完成以下目标。

“中国移动要做新型智慧城市运营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政府管理与提高最终用户体验。”近日,中国移动雄安产业研究院主任研究员陈志刚在“2019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暨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上,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遇到的诸多问题,并讲述了中国移动发力智慧城市的目标和多项举措。

“硬脆”的城市难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近年来,中国城市数量快速增长,迎来城市文明新时代。1978年末,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到2019年8月,我国城市数量达到672个,增长到原来的3.5倍。

是,在城市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相关问题也随之而来。缺乏运营力的城市越来越“硬脆”,“窟窿”越变越多。媒体曾报道,某市水务集团公司检测显示,出厂水苯含量、自流沟苯含量远超出国家限值的10微克/升,导致某市主城区的4个区居民生活用水停供4天,后经查明系石化管道泄漏所致。

“硬脆”的城市与生态的适应性越来越不兼容,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如出现资源“黑洞”:损耗人力,需安排安监、巡逻等;消耗物力,自然资源、时间资源不断被消耗;浪费财力,政府支出加大、私有财产受到破坏。

“因此,未来要打造可运营的城市,从硬到软,城市需要智慧新高度。要让数据结合创新,从供给侧出发,发展配套设施,打造更加柔韧的城市。”陈志刚表示。

打造可运营的新型智慧城市

可运营的城市本质是可运营的协同生态,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成本、健康、就业、社会联系、安全、时间。因此,推动新型智慧城市运营标准建设,迎接高质量发展时代,要逐步完成以下目标。

在安全方面,要降低犯罪率、意外死亡率、积水次数、火灾次数、应急响应时间;在提升效率方面,要节省通勤时间,节省医疗、政府事务耗费的时间,降低企业注册所需时长,提升公路交通流量,降低机场调度时间,提高ETC客车使用率;在经济方面,要提高人均GDP、基尼系数、企业活力指数、居民正式就业率;在提升体验方面,要提升环境体验和购物便利体验,并提升线上政务、医疗体验;打造数字孪生城市,需要打造视觉城市、数字阴影、数字诊断、智能预测,开启自主学习、自主优化。

陈志刚也明确了新型智慧城市两大运营目标,即提升运行效率和提高资源价值,实现资源精准配套,达到优政、惠民、兴业的目标。

城市智慧运营要完成五大核心任务,如图1所示。一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提升计算、链接、智能,即“算力、智力、链接力”三力;二是在数据方面,深度分析和挖掘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商品”信息;三是业务方面,融汇多个业务领域,全方位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四是在产业方面,汇聚垂直行业应用,建立产业生态,多维度为企业提供价值;五是在城市建设方面,通过与政府及企业整合,将城市的自然和精神资源实现高效运营。

中国移动全面发力智慧城市建设

在陈志刚看来,可以采用3个新模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分别是大城市群的雁阵模式、大型城市的履带模式和中小型城市的同心圆模式。

中国移动在发力智慧城市方面可谓不遗余力,早早布局。早在2018年,中国移动就发布了中国移动“城市超脑行动计划”。据了解,中国移动“城市超脑行动计划”是基于中国移动5G网络、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优势能力,赋能城市全域感知、智能触达、数字运营和智能决策,有效助力城市管理数据协调,打造完善的城市神经网络和大脑系统。

雄安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将打造成全国标杆。中国移动表示将与产业链各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和能力,在“云、管、端”3个层面同时发力,打造地上地下全通达、多网协同的泛在无线网络,构建城市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推动智能传感器标准化发展,努力将雄安新区建设成信息网络泛在化、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普惠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产业发展数字化、政府决策科学化的智能城市。雄安新区规划适度超前布局基础通信设施,将适度超前建设全域覆盖的智能感知网络,构建城市大脑。中国移动“城市超脑行动计划”将有力推动智慧雄安建设。

总而言之,中国移动积极运营智慧,赋能城市,将从5个方面全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运营商,助力我国智慧城市及智慧城市群建设。

一是树立新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各级党委政府新型智慧城市规划与顶层设计,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和建设新模式,促进新型智慧城市整体发展。

二是采用新技术。深入推进“5G+”计划,加强5G+4G协同发展,促进5G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新信息技术紧密融合,为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安全、高效、智能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三是打造新平台。以大数据为核心,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超脑”平台,开放数据、网络和计算等能力,实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数据融合,对城市交通、环保、应急指挥等场景实现智能分析与决策,消除数字壁垒和信息孤岛,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四是丰富新应用。围绕交通、医疗、工业、农业、能源、金融、教育、视频娱乐等重点领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智慧城市应用,打造绿色低碳、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满足人们美好数字生活需要。

五是构建新生态。深化开放合作,做“最容易合作的企业”,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构建可持续、共赢、可信的生态系统,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发展。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