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帮你记录人生故事,说给后代听

硅谷洞察
不得不说,AI 在赋能养老行业之后,一大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像日本的老龄人口早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整个社会在承受着巨大的养老压力。由此,日本也成为了 AI+ 养老产品最多的国家。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据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2月,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2.41亿,占总人口17.3%。一般认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达到10%,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

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即意味着每10个人当中,就有3个老人。

其实,早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北欧国家,就想办法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了。科技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本月初,埃森哲(Accenture)就发布了一项开创性新项目,利用人工智能应对老年人孤独带来的问题。

具体怎么做?让老人跟机器人一起写故事,既是陪伴,也给后代留下更多难忘的故事。

“记忆之路”:机器人帮你写人生故事

瑞典如今已经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平均寿命最长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了。本月初,埃森哲互动公司(Accenture Interactive)就和瑞典最大能源供应商之一的斯德哥尔摩公共能源公司(Stockholm Exergi)发起了一个名为“记忆之路”(Memory Lane)的项目,找到一种创新的社会方案,在提供陪伴的同时,让人们,尤其是老人,为后代捕捉自己生活中难忘的故事。

“记忆之路”通过让一些感觉孤单的人讲述他们从未向别人提起的故事。一旦“记忆之路”捕捉到了整个故事,关于故事的讨论就会转变成实体书或播客。简单来说,“记忆之路”就是人与机器一起写故事,这些故事会被参与者的后代分享。

据斯德哥尔摩郡议会最新报告显示,超过25万的斯德哥尔摩症患者会感觉严重孤独,瑞士则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国家。在这些患者中,老年人遭受的影响最为严重。

如今,斯德哥尔摩公共能源公司与埃森哲互动合作,加强社会推广活动,就是希望支持这个很少被注意、经常被遗忘的社会群体。

埃森哲互动公司对老年人健康进行了广泛的医学研究,发现孤独感会加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包括老年抑郁和早期痴呆。谈到类似的健康问题,独立研究也证实,不必要的孤独感与吸烟和肥胖一样危险。

埃森哲互动公司的首席创意官 Adam Kerj 表示:“当人们长时间社交活动较少甚至没有时,他们的身心健康会急剧下降。在我们开发软件及平台概念的两年中,我们发现孤独的参与者分享故事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为此,我们想开发出一种能与他们进行类似于人类的交流,而且还能捕捉记忆的设备,这样这些记忆就不会被遗忘了。”

科技如何助推“记忆之路”

“记忆之路”项目两年前在埃森哲互动创新中心启动。而运用到的科技产品之一就是——谷歌音箱 Home Speaker 和语音助手 Google Assistant。

具体怎么做呢?

这个人工智能助手可以引导一个亲密的问答环节。它询问有关某人生活的问题,捕捉具体细节,并能够适当地提出后续行动。

比如它会问,“你是哪里人?你在哪儿长大的?你有姐妹或兄弟吗?你父母的名字是什么?他们在哪里长大?你去哪儿度假?告诉我你经历过的第一次美好的爱情”。几分钟内,它将绘制出自己的叙述,它也将更深入跟进一些更有意义的问题。

但值得指出的是,所有回复对话都存储在用户自己的智能扬声器本地,而不是上传到云端以保护隐私。一旦故事完成后,用户将拥有可与家人和朋友共享的录音或印刷书籍。

(Google助手:你能告诉我某一次你的真爱故事吗?,版权属于埃森哲互动)

这个语音助手可以提出私人问题,理解不同答案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引发相关的后续问题。每天“记忆之路”都会分析之前的对话,触及主题核心,并创建一个记忆图表——个人记忆的虚拟与结构化版本。

埃森哲互动创新中心主任 Christian Souche 表示:“我们刚在参与者家中安装好‘记忆之路’,它就立刻开启了亲密的对话。它给生活带来了遥远的记忆和精彩的人生故事,这些故事之前从未有人讲过。这个项目表明,技术可以帮助拉近代际之间的关系,使社会更健康。我们希望这一理念最终会被所有人接受,而且平台可以不分年龄,向所有人开放,大家都可以分享他们的人生故事。”

当然,该中心表示,尽管现在在瑞典退出,但很快,希望能在谷歌 Home 和亚马逊的 Alexa 等平台推出免费软件,让更多人能够使用。

从衣食到健康:AI+养老的三大类别

不得不说,AI 在赋能养老行业之后,一大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像日本的老龄人口早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整个社会在承受着巨大的养老压力。由此,日本也成为了 AI+ 养老产品最多的国家。

梳理当前各路和养老有关的 AI 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 日常助手型: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而言,很多事情是难以甚至无法独立完成的。看护人做这些事情,一方面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老人也会感到因麻烦而无奈。像日本就开发出了一款Robear,如其命名“机器熊”,它可以将老人抱起来,并协助其站立和坐下。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则利用机器人对人体皮肤的触觉而控制接触力度,成功地将礼服穿到了人身上。

(Robear机器人,图片来自网络)

2. 医疗看护型:老年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来自健康的威胁,尤其是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而AI在医疗方面的探索也将体检列为了重要的阵地。

来自滑铁卢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发现,通过将可穿戴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能够评估有氧反应变化的数据,这在未来将有可能预测一个人是否正在经历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此外,日本的一款机器人 Romeo 则可以提醒老人吃早餐、吃药等日常必要情况。主要针对独居/半失能/失智老人。

(Romeo机器人,图片来自网络)

3. 情感陪伴型:相比于生活问题的解决,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孤独情感状态更值得关注。国内此前也有过空巢老人自杀的相关报道。一款名叫 Paro 的机器人则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其身上安装了许多传感器,以便于与人互动的时候可以做出一些兴奋等情感反应。并且事实证明,其对降低老人的孤独感确实有效果。像前面斯德哥尔摩推出的“记忆之路”也属于这一类型。

AI养老在争什么?细节是成败关键

对老人而言,也许非常炫目的科技会带来很多便捷之处。但老人们更需要的或许是在对生活细节的一些照顾上。

尽管通用机器人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看护,但对开发者而言,大家都能看到的就不存在什么独特性了。谁能快速抓住既有刚性需求,又不易被解决的细节,或许谁就能在 AI 养老领域领跑全局。

那么,AI 养老真正的战场,或许正在于此。

对中风瘫痪或其因其他疾病需要长期卧床的老人来说,最不便的一件事情应该就是如厕方便了,其往往会对老人造成心理上的问题。

从这个层面上出发,我国一家企业则研制出了一款能够分辨老人的排泄行为和记录排泄次数的机器人,并且能够因此而自动清洁。这种方案不仅为老人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更重要的是对老人的隐私情感的安抚。

又比如说在上文提到的机器人穿衣。佐治亚理工学院研制的这款机器人并不是依靠视觉能力去完成任务,而是基于触觉来感知在模拟接触皮肤的过程中的力度。通过大量的视频学习,它在一天之内掌握了动作的要领:扶住人的身体、散开衣服,然后穿在人的身上。

当然这一技术还不成熟,机器人的力度掌握还存在着一定的危险。但是经过大量的学习和训练之后,其完成完美的穿衣任务并非不可能。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穿衣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温情的事情,通过训练机器人穿衣,既能为其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又能为老人带去心灵上的慰藉和温暖。

而在家庭场景之中,细节设计则有更大的空间去施展。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各种传感器的应用。

比如同样是日本的一家初创公司 Z-works 提供智能传感器,为老人提供三道防护程序:门口传感器感应到有老人接近的时候自动开关门,床头传感器监测心率、呼吸、照明等,以及提供室内温度、湿度和任何发生的动作的传感器,如桌子倒了、碗碎了等。这些传感器的使用,将在很大程度上为老人提供家庭场景下的日常行为分析和看护。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一切AI养老产品都是为了方便而言。产品的理念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落地使用的性能表现。把“方便”变成了“更加不方便”,对企业造成的伤害可能就会是致命的。

全面 AI 养老还有多远?

虽然在养老方面利用AI提供的黑科技确实可以解决许多问题,至少是节省人力,但我们真的需要“全面的AI养老”吗?会不会有点技术强推的意思?

以中国来看,老龄化原因是多方面的,计划生育对人口年龄结构的长期影响的显现、生育率的持续走低等。这样庞大的老龄人口无疑需要更多的人去照顾,对护工的需求也将持续走高。养老需求暴增,AI 也就成了解决问题一种优势明显的路径。

也就是说,不存在技术强推的问题,促使养老AI的,还是当前可以预见的市场需求。

从AI产品的角度来讲,其要实现全面的AI养老,仍然要经过一系列降低成本的研究来亲近更为普通的老人群体。目前来讲,这些养老产品动辄上万,一般的养老家庭难以负担,而更偏重福利性的养老机构也很难对这些产品产生兴趣。能够为其买单的,主要还是高收入家庭和一些商业化程度较高的养老服务机构……当然,能住得其这类养老院的,家庭收入还是得比一般人高。如何降低研发成本,提高普及率,或许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需求+技术+商业机构+政府福利性投入,或许全面的AI养老也将不再遥远。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实现可能都不再需要子女或护工,而AI将成为你我暮年之时最好的陪伴。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