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增加民生“温度”,将“智能”转化为“智慧”

今日头条
佚名
早在2013年“智慧城市”刚在国内兴起时,人们对于“智慧城市”的概念还相当的陌生。如今,“智慧城市”已褪去“高大上”的外衣,融入到“寻常百姓家”。西安智慧...

早在2013年“智慧城市”刚在国内兴起时,人们对于“智慧城市”的概念还相当的陌生。如今,“智慧城市”已褪去“高大上”的外衣,融入到“寻常百姓家”。西安智慧城市的建设方便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提升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近日,在西安纺织城街头新出现了5个橘黄色的城市驿站,不仅为附近的保洁员遮风挡雨,还有免费开放的WIFI、微波炉供市民使用。不久前,曲江创客大街上出现了一家无人面馆,引得市民纷纷前往尝鲜。还有共享单车越来越流行、西安地铁所有站点都支持扫支付宝App坐地铁……

无论是增加便民设施,还是依靠技术让生活更便捷,均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缩影。而且随着便民惠民措施的增多,我们可以感受到西安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看上去很美”,也越来越有温度和可感知了。

褪去“高大上”外衣,随风潜入“寻常百姓家”

2013年“智慧城市”刚在国内兴起时,曾有人设想过这样的场景:清早起来就有专车司机在楼下等着;在外吃饭不用排队,早就在网上预约了餐厅;从谈恋爱送花到结婚登记、买房装修再到怀孕后做孕检,动动手指头就可以轻松完成,不用再去民政局、医院排队。那时这些事情仿佛遥不可及。

5年过去,这样便捷的场景开始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滴滴打车已成为出行重要方式、吃饭叫外卖已成上班族生活常态、网上挂号就诊也渐趋流行。“智慧城市”的便民惠民措施像润物无声的春雨一样,褪去“高大上”的外衣,随风潜入“寻常百姓家”了。

除了这些措施,近年来西安智慧城市建设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努力也有目共睹。如2017年12月20日,西安市旅游局与百度地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百度地图将帮助西安实现线上“厕所革命”,让游客及市民更加便捷地在百度地图上获取公厕位置及信息;西安市委、市政府开展行政效能革命,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路甚至不跑路;西安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互联网+内贸流通”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鼓励中小企业在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商应用,建设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等等。

这些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便民惠民措施反映出智慧城市的“智慧”不仅仅是智能,“智慧城市”也不仅仅是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另外一个说法,它的落脚点不应停留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上,而要立足于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民众感受。智慧城市建设只有致力于提高市民生活的便捷感和幸福感,才可能建成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

这和国家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初衷也是相吻合的,如在一次新型智慧城市评选工作专家座谈会上,普惠民生和民众感受成为专家评选热词,在拟定的评价标准中,惠民服务(包括政务、交通、社保、医疗等)、市民满意度、生态宜居这3项与信息技术应用效果和民众感受相关的标准比例高达65%。因此,如何来建设智慧城市也成了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城市治理能力的巨大考验。

增加民生“温度”,将“智能”转化为“智慧”

2017年9月,一位记者在西大街、小寨商圈、西一路、火车站广场等10大公共场所调查免费WIFI使用情况,除了两处信号强并可以使用外,其他的要么没信号,要么链接不上,还有的干脆“蒸发”。该记者不禁发出“西安离智慧城市还有多远”的疑问。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短期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与管理方式并不容易。在一份城市样本数为151的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以满分105分为前提,国内智慧城市的平均得分仅为40.05。具体到西安,其智慧城市建设也存在一些难点和痛点:

从微观上来看,存在一些影响市民日常生活的难题,如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迟迟没有解决,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普遍存在,“无人”商业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对突发雨雪天气的应对能力比较欠缺,等等;从宏观上来看,西安各大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并没有达到完全共享,缺少统筹全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办公室之类的专门机构;虽然建立了一些智慧城市平台,如综合交通管控平台、西安市共享服务平台,西安市智慧停车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也已出台,但是信息化程度还未达到智慧城市互联互通的目标;部分政府机关和企业欠缺基本的信息安全认知度;民众的参与度较低,等等。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很明显,比如缺乏顶层设计和领导,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交通、教育、环保、旅游等维系城市运转的子系统仍然各司其职、各自为政,如前段时间“洒水车事件”中,洒水车低温天气上路时出现管理空白;对智慧城市的认知不够,使得“智慧”流于各种具体应用中,如“无人”商业模式中,有的“无人”店如曲江创客大街的那家无人面馆受到市民热捧,而其他一些“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菜篮子”则鲜有人问津,这就是为“智慧”而“智慧”,没有进行充足的市场调研和论证;与市民息息相关的金融、医疗、教育、交通、水电煤气等大量行业数据,被掌握在不同的政府部门、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平台手里,给市民办事造成困扰,如去年西安未央区一小学要求申请延迟放学的学生家长,提供工作单位或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无人监护证明,等等。

为了让市民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更多民生“温度”,西安有必要对症下药,采取一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如由政府主导,由专门机构负责,比如成立智慧城市推进办公室来统筹并全权负责全市智慧城市建设;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要求,建设“西安政务云”政务服务平台,建立融合西安市与各区县及市级各部门所有数据的大数据库;构建西安智慧城市全流程信息安全防控体系;通过举办博览会、论坛等形式,开展前言技术展示和国内外合作交流,调动科研机构和核心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度,在全西安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广泛宣传引导,争取更多市民认可和参与。

智慧城市建设从技术和硬件上来说离不开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设施的互联共享,从市民感受上来说与市民对“衣食住行”便捷顺畅的要求息息相关,如何让两者从初次“亲密接触”向“水乳交融”转变,将是西安智慧城市建设下一步应该努力的方向。

(原标题:“城市驿站”无人面馆现身背后:西安智慧城市建设越来越有温度)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