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社”行动确定六大任务

天津日报
佚名
日前,市人力社保局印发《天津市“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框架方案》(津人社局发〔2017〕119号),全面实施基础能力提升、管理服务创新和社会协作发展行动计划。到2020年实现“互联网+人社”多...

日前,市人力社保局印发《天津市“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框架方案》(津人社局发〔2017〕119号),全面实施基础能力提升、管理服务创新和社会协作发展行动计划。到2020年实现“互联网+人社”多元化、规模化发展,人社全业务、多渠道便捷服务,社会保障卡在线身份认证、人社信用评价,各业务间协同服务、各群体精确监管。

任务1  基础能力提升

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统一线上服务入口,着力建设网上营业厅、APP、微信、短信、自助一体机和12333咨询电话六大服务渠道。推动基层人社平台信息化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各类服务渠道之间的互动衔接。统筹推进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人社业务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做好“应上尽上、全程办理”。

建设集中管理的人社基本信息库。归集整合各业务领域的基础信息,实现“同人同城同库”,保证对参保人员“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数据信息采集坚持“一数一源,多元采集”,所有的数据信息集中生成、处理、交换和共享,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唯一性、规范性和安全性。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数据关联分析,结合“人社电子档案袋”“用卡路线图”的轨迹分析结果,形成服务需求的实时感知与预判分析能力,利用大数据建立决策支持系统。

推进基于互联网办理的业务流程优化。推动以综合柜员制为核心的人力社保业务经办服务模式,统一业务入口,精简业务表单,简化办理过程,推行智能任务调度与分级审核,着力解决跨区、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信息难以共享、业务难以协同等突出问题,打破区域分割、条块分割,实现全城通办。

建设统一标准的电子档案系统。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与其他部门、领域的信息共享,聚集整合个人的就业经历、职业技能培训、参保缴费、待遇享受、权益保障、表彰奖励等数据,以及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等数据,推进现有的传统档案电子化进程,形成电子档案信息库,构建个人人社电子档案袋,减少群众办事证明材料。

构建全市统一的身份认证平台。依托社保卡和基础数据库,实现对服务对象的准确识别,形成业务办理的实名制验证能力,做到“单点登录、全网通办”。结合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进一步提高身份识别的精准度和方便性。及时接入全国统一的人社个人身份认证平台,并与国家统一建设的用户身份认证体系实现互联互通。归集整合本市人社领域信用信息,对各类服务对象守信失信行为进行分析,接入全国统一的人社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信用信息互通,客观评价用人单位和个人的行业信用情况。

任务2 互联网+就业

加快建设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和就业信息监测平台。推动就业服务进驻统一的网上服务大厅,并向移动应用等其他服务渠道延伸。开展网上就业失业登记、网上职业介绍等服务,逐步实现网上就业指导。加强部市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就业信息全国互联共享,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特殊就业群体数据库。

鼓励发展“互联网+创业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感知群众的创业需求,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跟踪服务、政策落实等创业服务内容。通过大数据、交叉信息验证等方式,科学评估申请单位和个人创业贷款还款能力,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升小微企业创业主体贷款的便捷性和可获得性。打通创新要素平台的信息交互渠道,使社会各类创新创业资源与创新创业主体实现对接。

完善“互联网+精准扶持”机制。整合就业信息资源,利用大数据分析,结合劳动者的就业意向、技能水平、文化程度等个人特征,从线下到线上,为劳动者提供精准的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开展在线职业评测与就业创业指导。通过网站、人力社保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主动推送各项就业扶持政策信息。向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放招聘岗位信息,引导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分析社会需求,主动面向就业群体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职业供求服务。

任务3 互联网+职业培训

开发“互联网+职业培训”平台。在线发布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政策、职业资格目录清单、职业培训机构名单、市场紧缺职业目录等。鼓励开发数字教学资源,将“职业培训包”转化为网络学习资源,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业培训模式,适应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要求。建立职业培训效果在线评价体系,动态更新学习内容。实现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及职业培训补贴实名制管理,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职业培训体系。

建立市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远程监控平台。利用互联网手段实现对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过程管理,实现对职业技能鉴定考场、考务、考核全过程的实时监管和音视频采集,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过程管理。对接人社部职业资格管理系统,针对职业资格事项实现信息联网、证书可查,相关信息与个人电子档案袋关联。

任务4 互联网+人才

构建人才资源服务平台。建立部门协调的网上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提升“人才绿卡”功能,实现人才待遇申请、项目申报、服务提供一站式办理。健全“千企万人”“131创新性人才工程”等人才工程和项目信息库,为各类人才与项目需求提供对接服务。及时公布各类人才政策、人才工程和人才项目信息,提供在线证书查询核验、考试成绩结果查询等服务。

发布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人才供需指数。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广泛采集各行业、各领域人才信息,建立动态的人才资源库。利用人力资源市场平台,加强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在线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及时公布人力资源市场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信息,引导劳动者合理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转换和提升职业技能,为产业布局与政策引导提供信息支持。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网络化。完成机关事业单位人事计划管理、工资福利审批等业务流程的网络化改造,将线下管理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有条件实现线上管理的业务实行线上管理。加强对各类人事考试的在线监管,实现与人社部考试中心的贯通,实现试卷库监管、数据交换及考试综合管理等功能。

任务5 互联网+社保

加强网上社会保险服务。推动社会保险业务进驻统一的网上服务大厅,并向移动应用等其他公共服务渠道延伸。面向个人及参保单位提供低风险社保业务网上办理和非保密信息查询服务。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感知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险诉求,收集、整理、分析业务经办流程数据,实现智能化的流程管理,有效提高业务经办效率。

全民参保精准识别。利用大数据技术,定位未参保对象,确定重点扩面人群。探索利用社交网络、城市服务等多种互联网服务入口推送参保提示信息,提供网上自助参保、续保、缴费等服务,辅助参保人员自助完善个人登记信息,引导广大群众参加社会保险,推动全民参保登记。

推进就医一卡通。依托社保卡,支持就医结算与就医服务的便捷流程,实现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相关医疗费用的本地和异地直接结算;为持卡人员提供在线挂号、排队候诊信息、就诊信息、处方信息、检验检查报告、医疗费用查询,个性化健康指导等就医服务。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建设统一、开放的医保结算数据交换接口,扩大支持相关机构开展网上购药等应用的范围。

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在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系统省级集中基础上,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对接,实现全国范围的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升级医疗保险实时监控系统,在部分定点医药机构推广视频监控,逐步与人脸识别系统相结合。完善监控指标,实现对门诊、住院、线上线下购药等医疗服务行为的全方位监控。

任务6 互联网+劳动关系

建立劳动人事争议网上调解仲裁系统。开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在线预约立案、受理裁决的信息推送等服务。在金保二期工程的调解仲裁业务子系统基础上,逐步实现仲裁办案、仲裁员管理、仲裁案件监测、案件统计分析网络化。同步建立个人和企业守法诚信电子档案,辅助支撑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

建立劳动保障智能监察平台。推动建立统一的网上劳动用工备案平台,加强劳动用工动态监测。利用互联网数据,发现劳动保障违法违规行为线索,并与就业、社会保险、劳动用工信息进行比对核查,确定需重点监控的用人单位。建立欠薪预警监察系统,统一全市欠薪事件数据来源、指挥流程、预警处置、考核评价,有针对性地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建立智能执法指挥调度平台。以金保二期劳动监察信息系统为基础,利用大数据、智慧地图、融合通信等技术,建设“视频指挥调度网”“卫星导航定位网”“移动行政执法网”,形成市、区两级劳动保障监察,为应急指挥、执法调度、移动执法等提供支持。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