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民:“+互联网”是物理变化 “互联网+”是化学变化

新华网
佚名
新华网北京9月13日电 12日,由新华网主办的“首届信息化与基础教育课程变革峰会”在京开幕,来自京津冀等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嘉宾、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企业家等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峰会,共同...

新华网北京9月13日电 12日,由新华网主办的“首届信息化与基础教育课程变革峰会”在京开幕,来自京津冀等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嘉宾、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企业家等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峰会,共同聚焦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峰会现场,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发表了题为“‘十三五’规划与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新趋势”的主题演讲。

“我认为‘互联网+’和‘+互联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互联网’是用信息技术服务于传统行业,提升服务能力和品质,并不改变行业的属性划分,属于不改变行业本质的增量变化;‘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共享资源和知识,创造新的发展业态和行业,属于改变行业本质的质量变化。‘+互联网’是物理变化,‘互联网+’是化学变化。”李志民说。

相比“+互联网”,李志民认为“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互联网+”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最后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

教育信息化经过“十二五”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李志民认为真正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真正融入到教育教学,可能还需要一定的过程。此外,他说,全社会特别是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还需要提高。建设信息化国家,不仅仅需要提高国民的信息化素养,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李志民表示,要在“三通两平台”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特别是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他说,我们国家幅员辽阔,边远地区的互联网接入条件还是有限的,这就需要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提高边远地区的接入能力。

李志民认为互联网发展有四个阶段,即信息互联阶段、消费互联阶段、生产互联阶段、智慧互联阶段,四阶段是并行发生的。在信息化社会,所有的教育要素将集中在网络平台上,教育的实施将以个人选择为主,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个性化学习。他指出,教育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基本不变,教育内容会有所变化,而最大的改变是教育物资以及教育物资对教育者所带来的改变。

在互联网教育中,我们将互为师生,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形态,要求我们的教育也要开放。李志民强调,不要低估信息技术对今后十几年的影响,如果现在不重视,不行动起来,不改变教学方式,那么今后十几年可能会影响个人的职业规划和事业发展。

“过去,人类文明从石器时代走到青铜器时代,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把石头用完了;今天,人们不用胶片相机了,改用数码相机,也不是因为柯达公司的胶片技术不够先进;今后某一天,可能学生不用到教室上课了,那也可能不是我们的院士学者不够多,也不是因为我们学校排名不够靠前,仅仅是因为技术要促进人类文明迈上新的台阶,而且技术和资本的发展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转移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及时转变观念。”李志民说。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