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须把市民体验放在首位

2017-08-22 03:57:03
佚名
智慧城市
最新资讯
合肥市数据资源局的揭牌,也吸引了国内诸多顶尖行业专家的关注。8月21日上午,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阿里研究院副院长杨健、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在分享各自的观点的同时,纷纷为合肥市数据...

合肥市数据资源局的揭牌,也吸引了国内诸多顶尖行业专家的关注。8月21日上午,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阿里研究院副院长杨健、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在分享各自的观点的同时,纷纷为合肥市数据产业的发展支出了高招。

观点:智慧城市须把市民体验放在首位

人物: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 单志广

共享单车、扫码支付、围棋机器人……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智慧。8月21日上午,在《新型智慧城市的新发展理念》报告中,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表示,智慧城市要把市民体验放在首位,合肥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要避免走入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技术的误区。

智慧城市不等同于城市信息化

“智慧的本源在于数据的便捷流通、充分共享、深度加工与高效利用。”单志广分析,智慧城市的本质是数据驱动的城市,按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实现城市范围内相关部门、行业、群体、系统之间的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服务。

智慧城市核心是要解决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的硬骨头、老大难问题,构建全流程、全覆盖、全模式、全响应的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系统。“而新型智慧城市基于信息化,又高于信息化,智慧城市不完全等同于城市信息化,而是城市发展方式的智慧化。”

“合肥市数据资源局的成立,是对合肥市全面统筹深化利用数据资源、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的重新定义。”单志广建议,合肥市今后打造新型智慧城市,一方面要寻求数据资源畅通流动、开放共享;另一方面要促进城市管理体制、治理结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优化、高效透明。

必须要把市民的体验放在首位

“智慧城市的成功不是在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ICT技术手段,而是在于我们思维模式、建设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要树立科学的技术价值观,综合考虑新一代ICT(信息通信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与人的幸福类似,智慧是每一个城市追求的目标,但智慧的内容、方式、路径却可以大不相同。”合肥市要从城市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做好顶层设计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可以聚焦重点产业,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开展工作。

在单志广看来,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谋一域,也不能贪大求全、照搬照抄。合肥市今后将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必须把有限资源投入到亟须解决的问题上,必须把市民的体验和感受,切实放到第一位。

不要走入“三高两低”的建设误区

“建设智慧城市的本意,是用现代技术倒逼城市一些不合理的秩序与利益进行有效调整。”单志广表示,如今,智慧城市是城市治理创新的重要方面,但部分“智慧城市”名不符实,部分试点城市也存在这“虚假繁荣”。国内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目前主要存在“三高两低”问题。

“三高”是指智慧城市建设中“高投入”,动辄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投入;“高技术”是过分追求新技术的应用;“高风险”是指没有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而“两低”是指低效能和低收益。单志广提醒,合肥市打造智慧城市,要避免走入这样的“误区”。

单志广认为,强调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新型更应该体现上述内涵。“首先要有新型的政策机制,没有任何政府层面的改革创新,只是一味用技术来堆积,这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单志广说,同时要创新发展模式,体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模式创新、资本运作创新等。

观点:未来机器“吃”的是数据

人物:阿里研究院副院长 杨健

“架构在新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之上的数字经济2.0时代,具有平台化、数据化、普惠化三大特征。”在作《数字经济2.0时代的商业创新》报告时,杨健认为,数据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云、网、端”将会成为未来新的基础设施。

云计算将成数据经济的基础设施

数据在过去工业经济几乎是没有的, 如今,数字经济已经步入了2.0时代。数据在整个经济活动当中变成主要要素,今后,它的价值会超过石油、土地。杨健表示,在未来的互联网经济里面,越来越多的案例展示出云计算将成为数据经济的基础设施。

“未来的互联网经济的新生产要素是数据,未来的经济是数据驱动的经济。”在杨健看来,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不再仅仅是我们印象中的铁路、公路和水、电、煤,更包括建立在互联网上的各种大数据基础设施服务。云计算将成为未来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未来机器“吃”的是数据

“架构在新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之上的数字经济2.0时代,具有平台化、数据化、普惠化三大特征。”未来的互联网经济中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杨健主张新的C2B将会形成,其基本特征是个性化营销、捕捉碎片化、个性化需求。

未来的产业组织形式将会是平台+个人、小微。每个人、每个小企业都是互联网循环中的连接体。杨健认为,“未来的机器是人类的合作伙伴,原来机器吃的是电,未来机器吃的是数据。”预计到2020年,全社会的非农就业达到4.03亿,企业雇佣就业的只有3.25亿,自主就业、自我雇佣将会吸纳大量的社会劳动力。

数据经济需要协同治理机制

“以前我们更多的是想制度,要立法,但是技术的作用不可或缺,这是跟传统经济在治理上很重要的差别。”杨健分析,数据经济是一种生态系统,要治理数据经济应该有协同治理的大理念,政府、平台、企业、用户、消费者都应该作为经济系统的参与方,应该形成一种去中心化的、多利益相关方,来共同来参与的治理机制。

“例如阿里巴巴去年零售平台一年有3万亿的销售,这个生态非常庞杂,不管是互联网公司本身还是政府面对这种新经济体的时候都没有经验。”面对繁复的数字,杨健也在思考,在未来治理过程中是否需要更加重视用技术的手段,如数据、人工智能等。

观点:培育合肥的大数据“隐形冠军”

人物: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周涛

在作《政府智慧监管中的大数据创新》报告时,周涛提出,以人工智能为牵引的新时代是不可阻挡的,大数据不是简单的数据计算。 周涛建议,要利用好本地人才的同时,吸引国际顶尖团队,并培育合肥的大数据“隐形冠军”。

利用好本地人才,吸引国际顶尖团队

“哪些数据是可以向公众开放的?哪些数据是可以向国有企业开放的?哪些数据是可以向民营企业开放的?”周涛建议,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在汇集、梳理现有各类数据的同时,这些问题都需要梳理清楚。

“就城市之间的大数据竞争而言,拥有顶尖科技型企业的地方,就占据了大数据产业发展上的优势。”周涛希望,合肥要做大数据、数据科学、数据资源,就要在基础数据科学和技术创新上打造全球高地,引领全世界。

周涛认为,合肥市可以通过建立大数据研究院,把全世界的顶尖团队吸引过来。另外,合肥有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高校,要发挥好本地的人才优势。

培育合肥自己的大数据“隐形冠军”

要培育合肥的大数据“隐形冠军”,培养合肥的大数据龙头企业。这是周涛在报告最后提出的建议,在这方面,可以设立政府设立的产业引导资金,采取滚动的方式对企业进行补贴。

比如,开始选取第一批50家在合肥有影响的企业给予支持,第二年在50家中选取10家,第三年在这10家中选取两三家,在滚动的三四年里将政府的核心力量集中在每个行业的“隐形冠军”里。

在周涛看来, 一个“隐形冠军”产生的价值要大于10个、100个中小型企业产生的价值,希望合肥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培养出大数据各个行业的“隐形冠军”。晨报首席记者 方佳伟

收藏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邮箱:xiali@infoo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