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如何助力按下“新基建”的快进键?

2020-03-27 09:38:51
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
智能制造
纵观新基建的2.2万个项目,近50万亿元投资,几乎都与智能制造领域有着直接关联。新基建作为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在内涵上与以往传统模式的“旧基建”相比,具有更侧重于科技创新,更依赖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经济的特点,是对“旧基建”的升级改造和补短板。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经济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大考。不过相关数据显示,随着中国疫情的逐步好转,目前除湖北外,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已超过95%,企业人员平均复岗率约为80%,中小企业开工率已达到60%左右,种种迹象表明,强大的中国经济和中国制造正在迅速回温,正在为岌岌可危的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力量。

随之而来的利好消息还有近期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让“新基建”再次成为热词。

构筑智能制造发展的“新基建”基础——工业互联网

纵观新基建的2.2万个项目,近50万亿元投资,几乎都与智能制造领域有着直接关联。新基建作为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在内涵上与以往传统模式的“旧基建”相比,具有更侧重于科技创新,更依赖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经济的特点,是对“旧基建”的升级改造和补短板。

而工业互联网在整个新基建领域中属于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是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结果。工业互联网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工业体系、激发生产力。

那么,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事实上,智能制造的实现主要依托两个基础能力:工业制造技术和工业互联网。因此,工业互联网被视为智能制造的基础,可以提供共性的基础设施和能力,为工业智能化提供支撑。

工业互联网对智能制造的支撑作用

(资料来源:《工业互联网深度报告:搭上新基建快车,发展将提速》)

从业务需求看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可以从工业和互联网两个角度来探讨:

从工业角度看,工业互联网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生产系统到外部商业活动的智能化,利用ICT技术实现了机器之间、机器与系统、企业上下游之间实时连接与智能交互,带来商务活动的优化,应用的技术包括泛在感知、实时监控、精准控制、数据集成、供应链协同等。

从互联网角度看,主要是由外而内,外部的商业互联网创新业务拉动内部生产组织和制造模式的改造,主要业务包括精准营销、个性定制、众包众创、协同设计、协同制造等。

工业互联网的三大体系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以顶层架构的设计为起点,我国工业互联网的顶层架构分为三大体系——网络体系、平台体系和安全体系。

网络体系是基础。网络体系涉及人、物品、机器、车间等全要素,涵盖设计、研发、生产、管理等各环节,将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泛在深度互联。5G提供的高速传输速度,能大幅提升工业互联网运营效率,实现生产制造全过程的自主调度、自主管理和自主决策。

平台体系是核心。平台作为各种要素的枢纽,在传统工业云平台的基础上,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制造能力开放、知识经验复用和开发者集聚,基于平台的工厂化也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调动。

工业互联网平台

(资料来源:《一文了解工业互联网三大平台体系》)

安全体系是保障。通过安全体系可以识别和抵御安全威胁、化解各种安全风险。它是工业互联网健康运行的保障,重要性在持续提升。

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

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可以与既有的研发设计系统、生产控制系统及服务管理系统等相结合,还可全面推动 5G与垂直行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服务等生产流程的深刻变革,实现制造业从单点、局部的信息技术应用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变。

按照工信部2019年11月发布的《“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的规划目标,到2022年,将突破一批面向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5G+工业互联网”的产业支撑能力显着提升;打造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垂直领域“5G+工业互联网”的先导应用,内网建设改造覆盖10个重点行业。

5G高带宽、低时延、支持海量接入等方面的优势,具备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的潜力。按照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在八大类新型场景上,5G和工业互联网合作的可能性比较高,分别为5G+超高清视频、5G+AR、5G+VR、5G+无人机、5G+云端机器人、5G+远程控制、5G+机器视觉以及 5G+云化 AGV(自动引导运输车)。此次疫情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和5G一起,成为国内“新基建”投入的重点,相关建设有望提速。

收藏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邮箱:xiali@infoo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