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物联网时代将至,移动支付迎体系化升级

2020-03-19 09:50:21
产业气象站
物联网
物联网、人工智能驱动结合的系统,将加速支付的数字化进程,交互或不再依托具体载体,而是通过ID-Mapping等弱信用验证技术将用户的强弱ID关联,更高效地完成用户识别和资金转移。换言之,从支付前端体验来看,用户在各场景的交互将从主动交互变为无感交互。

手机在手,支付我有。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出门已经不喜欢带现金了,而是喜欢打开手机支付软件进行扫码支付。不得不说,移动支付已经在多个城市得到推广应用,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2020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和《2019年第四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9年全年及四季度,移动支付业务量保持快速增长,银行卡笔均消费金额却下降超过两成。其中,移动支付业务1014.31亿笔,金额347.1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57%和25.13%。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19年移动支付业务蓬勃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增长,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移动支付全民普及,持续拓展“两头”年龄层用户。在支付宝、苏宁支付、微信支付等行业领头平台的推广下,移动支付的普及程度继续提升,加速覆盖各类人群。

此外,随着各种线上线下服务加快融合,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加速拓展,带动移动出行、移动支付、移动视频直播、餐饮外卖等等应用加快普及,刺激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保持高速增长。为了更好地满足移动用户优质、个性化的需求,各运营商正不断提高网络覆盖面积和覆盖效果,对网络优化覆盖业务保持持续、稳定的投资。

2019年初,“交备付”、“强监管”、“断直连”等政策相继落地,行业灰色地带被逐一击破,非银支付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银行与支付机构的合作模式及话语权也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为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的用户体验,非银支付机构和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变得更加深入和频繁。

在5G、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移动支付产业也迎来了新一轮升级的契机。无感交互也成为移动支付行业向前推进的一大方向。总体来看,支付包括身份识别与资金转移。物联网、人工智能驱动结合的系统,将加速支付的数字化进程,交互或不再依托具体载体,而是通过ID-Mapping等弱信用验证技术将用户的强弱ID关联,更高效地完成用户识别和资金转移。换言之,从支付前端体验来看,用户在各场景的交互将从主动交互变为无感交互。

5G的大容量、高速率和低延时性,为AR/VR、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应用做了很好的铺垫,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因此具有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基于复杂生物识别,包括人脸、语音、指纹、语音等在内的整体支付解决方案将进入人们的视野。

尽管技术和标准上都已经准备充分,但这并不意味着移动支付的推广畅通无阻。其实,移动支付在推广过程中还面临许多问题。如何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保密性、安全性、操作便捷性等。其中,安全性问题尤其惹人注目。对于许多用户来说,使用移动支付比较担心的就是身份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各类隐私数据的安全性。

毋庸置疑的是,未来移动支付行业的商业化路径将更趋多元化,包括交互模式、支付场景、支付效率、商业化探索将实现全面升级。平台、技术、法规等将成为移动支付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

而要想使移动支付得到良性发展,必须解决好用户需求和行业平台之间的关系。通过支付积累的海量用户,将成为继社交平台后另一重要流量入口,成为综合型互联网平台提振业绩的生力军。在移动支付应用场景更广泛的情况下,对于消费行为的大数据挖掘价值将变得更加珍贵。而那些能抓住用户需求的企业,也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斩获机遇,再造辉煌。

收藏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邮箱:xiali@infoo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