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驱动“ 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演进

2019-05-29 10:45:00
腾讯产业互联网
互联网+
“互联网+医疗健康”在短短几年之间,呈现总体生态繁荣发展,细分领域场景多点开花的局面。大量通过互联网+实现成功创新的案例不断涌现,当前互联网+医疗正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蓝海领域。这一切从何开始,又将走向何方?

“互联网+医疗健康”在短短几年之间,呈现总体生态繁荣发展,细分领域场景多点开花的局面。大量通过互联网+实现成功创新的案例不断涌现,当前互联网+医疗正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蓝海领域。这一切从何开始,又将走向何方?

01 政策红利释放 落地步伐加速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明确了深化医改、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药品保障和预防为主等系列论述。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蓝图的一绘到底,国家对智慧医疗的政策支持也在不断落地。

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后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来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明确了对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在线医疗服务、基层检查、远程医疗、公共卫生防控和电子处方等医疗信息化创新的支持态度。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成为顶层国策,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国家各部门对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形成共识,系列指导意见和政策陆续出台:

2018年4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从服务、支撑、监管和安全几个方面奠定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框架,“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轮廓渐现,如同有了“躯干”。

9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个文件,将“互联网+医疗服务”分为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活动和互联网医院三大类,明确了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准入程序,以及互联网医院的法律责任关系。这三个文件,是“互联网+医疗”自提出以来,首次得到明确定义,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得到进一步的厘清,如同散开了“枝叶”。

系列政策的出台,与国家对当前国内大健康发展现状的判断密切相关。“健康中国2030”指出,当前“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增强,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由于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区域分布也不均衡,医改仍在深化中,因此对患者来说,存在挂号、候诊、收费队伍长,看病时间短的痛点;对医疗系统业者来说,存在医院和健康管理体系有待健全,诊疗水平有待提升等痛点,像讨论多年的分级诊疗如何落地,社区医疗如何开展等,依然有待破题。

依照“指出愿景,描绘蓝图,画出框架,厘清责任,分步推进”的路径,逐步驱动医疗信息化和智慧化落地,通过用创新的思维和手段,解决医疗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

如在分级诊疗改革上,通过AI导诊、双向转诊、远程教育等智慧科技,通过实体医院与云平台的结合,为医联体的扩大发展打开了局面;在基层普惠医疗服务上,高清视像、电子病历、移动支付、物联网智能医疗设备、人工智能辅诊以及电子处方等应用,实现了远程医疗、家医签约、慢病管理、智能随访等服务,即使是边远基层地区的病患群众,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借助政策红利,迅速实现医疗健康智慧惠民的地方范例。厦门市卫计委作为国家电子健康卡创新应用试点单位,通过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身份认证服务,消除“一院一卡、互不通用”的堵点问题,实现区域医疗协同服务,厦门因此被评定为全国首个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城市。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率先在全国综合推出社保卡就医一卡通、推出视频问诊、处方共享、送药到家的综合医保服务,是首个实现医保慢病处方共享的城市。漳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过漳州市统一健康门户,将就医流程由11项优化到4项,并打造约满自动候补、生育登记秒办等地方特色服务。

02 技术创新化解行业痛点

在政策红利驱动医疗健康事业改革迅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各种基础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也驱动着“互联网+医疗健康”不断提速。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在2018年,随着移动流量资费的下降,网络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基础建设颇具规模,“数字鸿沟”得以加快弥合,这些都为“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移动互联网的连接效应,近年来在医疗领域普及甚快。从2014年起,随着线上挂号网站的涌现,群众开始意识到线上资源将成为线下渠道的有益补充,通过在线挂号,解决排队难问题,成为行业与市场共同探索的一个起点,也成为智慧医院的前奏。

近几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陆续取得突破性进展,互联网业者逐步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方向转向助力线下,让科技成为医院提升管理能力,医生提升业务能力的助推器。

通过几年的实践,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了贯穿诊前-诊中-诊后全场景的智慧医院方案,达成降低群众就医负担,促进群众自我健管理康,辅助医生诊断,提升医院管理绩效的目标,一批优秀范例也陆续涌现,成为全国各地医疗行业参考的榜样:

通过技术创新,“看病难,排队烦,寻医难,取药久”等传统门诊问题得以解决。深圳市人民医院整合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技术,让患者通过关注医院公众号就能实现“数据跑路”,微信绑定社保卡的患者不仅可以通过微信挂号和支付,还能通过AI导诊小程序精准匹配医生,免排队直接就医、检查、取药,实现看病“最多跑一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通过智能导诊和智能导航功能,提供患者院中寻医轨迹,智慧药房实现自动化取药和发药,加快病患领药的速度。

通过技术创新,跨地域看病的一些痛点,例如病历不规范,专科挂号不易等问题也迎刃而解。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通过北肿云病历移动APP,让验证身份的患者可以在手机上查看自己就诊记录、病历、处方以及各类检验检查结果,并能将患者与相应门诊匹配,帮助医院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为全国首个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精准医疗服务的肿瘤专科医院,让病情符合疑难杂症、危急重症的患者尽快挂上专家号,上线服务后,患者挂专家号的等待时间平均减少7.4天。

通过技术创新,人工智能成为了医生的得力助手,上海长海医院的研究结果表明,结肠镜检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以提醒医生注意可能遗漏的病变,帮助医生在结肠镜检查中发现更多的腺瘤和息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构建的“中国人银屑病智能诊疗助手”,实现银屑病的筛查准确率93%,辅助医生提高银屑病的诊断率。

通过技术创新,诊疗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和康复机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所开展的口腔颅颌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应用项目,为腭裂患者提供了智能语音训练系统,并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为患者提供整形预评估、整形手术效果预展示。

2019年,5G通讯低延迟的特点,配合物联网和运计算技术,有望成为驱动“互联网+医疗”取得爆发性进展的下一个浪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正研发利用5G技术,提高视频传输效率,实现急救现场患者的各类体征信息基本无延迟的传输回到院内。

03 服务模式转变成就更多可能

基础技术驱动浪潮表明,医疗领域信息化与智能化,势必带来医疗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患者安全和体验的提升,也终将开启医疗行业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服务一体、多学科联合的新局面,技术必然导致医疗服务模式全面升级,激活包括政府、医院、医生、医药和病患五大服务对象的新需求。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基于健康扶贫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展开疾病分类统计分析,实现更精准的健康扶贫。宜昌市卫计委结合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与个人移动互联网数据,开展慢病早期评估、筛查和早期智能发现,进行动态、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与干预。

医院在信息化技术和智慧应用的帮助下,也不断创新更为高效创新的管理模式,在医疗资源的组织利用上发挥更大的能动性,在互联网医院和智慧医院的建设上提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所建立的肺癌筛查平台“爱肺计划”,在引入人工智能和云平台后,通过医院间指导培训、远程会诊等,将筛查地区从2个扩展到10余个,将该平台打造成国内首个民生、医疗、科研有机结合的肺癌筛查体系。德清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在引入人工智能医疗方案后,打破以往单个医院应用模式,打造县域医共体,让县里的镇卫生院或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拥有了CT、内镜等影像检查服务,将普惠医疗真正带到了基层,并将基层医疗机构迅速升级成智慧医院。

医生在“互联网+医疗”的驱动下,不仅减少了本业之外的负担,也提升了专业能力和效率,还引发了诊疗模式上的创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通过无可穿戴传感器视频分析技术,进行帕金森病运动功能智能评估临床测试,尝试让患者在家庭环境下,都可以得到帕金森早期筛查与病情评估。在节省患者看病时间和成本的同时,也节省了医生的时间,让医生可以诊断更多病患。随着5G和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医生通过在线模式,对病患进行评估,不再只是空中楼阁,而是落地进行时。

从解决“三长一短”问题,到体验线上线下融合后的门诊和住院流程简化,再到通过电子病历解读,获得更多参与自主健康管理的权利,病患群众所触及的服务创新越来越多,一些此前未曾深涉的服务深水区,也因为技术降低了服务门槛,出现了破冰迹象。如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群众,更早地通过智能医疗设备对糖尿病、高血压病人予以健康建议,又或护士在病患离院后展开上门护理指导延续服务。

在这场政策红利驱动,技术创新,服务模式转变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浪潮下,一切才刚开始,一切终将直指以“人”为中心的医疗本质。

收藏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邮箱:xiali@infoo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