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支付这事,靠谱吗?

韩璐
众所周知,当前线上支付市场的主流玩家有三个,分别为支付宝、微信和银联,至于其他诸如京东、小米、美团等,则是选择接入主流支付平台的同时,搭建自己的特色化支付系统。就目前来看,线上支付市场的市场早已成定局,然而在另一个支付市场——线下刷脸支付,即使是头部的三家,也还没有站稳脚步。

今日(7月30日),因为美团取消支付宝一事,双方被顶上微博热搜,也引发了业界对于“支付”市场的探讨。

众所周知,当前线上支付市场的主流玩家有三个,分别为支付宝、微信和银联,至于其他诸如京东、小米、美团等,则是选择接入主流支付平台的同时,搭建自己的特色化支付系统。就目前来看,线上支付市场的市场早已成定局,然而在另一个支付市场——线下刷脸支付,即使是头部的三家,也还没有站稳脚步。

从狂欢到平静,线下刷脸支付的“不平衡”

2015年,因为马云的亲身体验,“刷脸支付”这一产业被挖掘出来并逐步壮大。在早期的时候,“刷脸支付”更多的集中在个人移动硬件端,且用户更偏向于人脸识别系统登录。

而在市场更为广阔的B端,线下场景“刷脸支付”的爆发则起源于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概念,在这一产业理念推动下,“无人零售”成为彼时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但是,“无人零售”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虽然“无人化”线下支付方式被认为是行业必然趋势。

数据显示,到2022年,全球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达75.95亿美元,增速保持年均20%左右。面对行业趋势,以及未来的市场潜力,厂商开始欢呼雀跃了,尤其是国内两大线上支付平台支付宝和微信。

据了解,在2018年和2019年,支付宝和微信相继推出刷脸支付产品。与很多产品早期推广的套路一样,为了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支付宝和微信在早期推广阶段皆开启了“补贴模式”,其中支付宝推出“连续返佣5个月”的补贴活动,总金额也从30亿元变为不及上限,微信方面虽然没有透露具体的补贴金额,不过有消息称它对刷脸支付的补贴达到100亿元。

在这波补贴福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刷脸支付硬件设备开始入驻商超、便利店等零售场景。而为了获得更多的补贴,商家们也乐意向消费者推荐刷脸支付。

可以看到,现如今超市、便利店等零售场所的无人工介入支付设备,其主体包括一个摄像头+一块屏幕,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来完成支付。

不可否认,在厂商大力推广的一段时间里,很多消费者第一次使用了刷脸支付设备,然而推广过后,这种现象渐渐发生了改变。

走访南京线下的几家苏果便利店可知,店铺里的刷脸支付设备基本经成为“闲置品”,被搁置在柜台角落吃灰。有些店铺的刷脸支付硬件设备仍在使用中,但在最终支付阶段,消费者更多的还是选择拿出手机、扫码支付。

未达预期效果,线下刷脸支付为何难推广?

因为不安全,或者说看起来不安全。

有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人脸识别市场将突破千亿元,这其中,零售是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之一。

仅以人脸支付为例,除了支付宝、微信两大支付平台,中国银联也拉着60多家银行一起入场,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从当前的成效来看,似乎因为过去的推广而带来的热闹并没有维持多久,没有达到所预期的“现象级成果”。

相比于还要拿出手机的扫码支付,刷脸支付在实际体验过程中着实方便省力许多,不过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刷脸支付”意味着风险。

众所周知,刷脸支付过程中,人们只要站在硬件设备前方,保证自己的面部处于识别圈内,即可实现秒付款、秒结账。涉及金钱问题,人们往往更为谨慎,这也造成了消费者对于人脸识别技术准确率的担忧。

毕竟,刷脸支付“一扫而过”带来的便利感,还抵不过可能被盗刷增添的危机感。

此外前面也提到,因为平台补贴、商家推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体验了刷脸支付。有数据统计,截止2019年11月,我国刷脸支付用户已经达到1.18亿人,占据移动支付用户群体的近16%。

就占比来看,刷脸支付已经取得了一个不错的阶段性成果,然而深扒数字背后,这1.18亿人中,所统计的范围是否也包含了线上刷脸支付的群体?又有多少人坚持在线下使用刷脸支付,而不是尝鲜之后继续回归扫码支付?

就支付而言,刷脸支付带来的变化至存在于介质的不同,并没有带来更为多元的改变。为什么当初线上交易能够取代现金交易?除了支付方式的不同,吸引消费者的因素还有储蓄、理财等配套服务的变革。

对于B端厂商而言,以人脸识别为底层技术的支付变革帮助他们将线下流量与线上流量进行融合,从而带来实质性的效益。然而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如若不是商家的极力推荐,以及支付时的优惠,仅重点突出“支付便捷”的前提下,消费者或许会抱着“尝鲜”的心态体验线下刷脸支付,但还不足以让他们彻底改变现有支付方式,并承担背后的风险。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