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我们怎样保障自己的信息安全?

2017-09-07 10:27:50
佚名
信息安全
最新资讯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既方便了人民的生活的同时又因为它的不完善导致不法分子有机可趁,我们常常会收到一些垃圾短信,接到一些诈骗电话等。所以平时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在公共WiFi、公共手机充电桩这样的...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既方便了人民的生活的同时又因为它的不完善导致不法分子有机可趁,我们常常会收到一些垃圾短信,接到一些诈骗电话等。所以平时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在公共WiFi、公共手机充电桩这样的公共设备,要谨慎使用。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国内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网络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日益猖獗,涉及身份信息、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网络账号密码、银行账号密码、购物记录、出行记录,且形成了“源头-中间商-非法使用人员”的黑色产业,而通过技术手段实施攻击、利用钓鱼网站、木马等手段窃取信息成为重要的泄露方式。

电信诈骗如此猖獗,法律是如何来规制的?

一、《刑法》力量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上述规定处罚。徐玉玉案中法院最终认定杜天禹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就是依据该条法律。

二、《网络安全法》出台

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网络安全法》,将更好地为个人信息安全护航,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有望得到改善。《网络安全法》的一大亮点是建立了个人信息数据泄露通知制度。如果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运营者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规定及时告知受影响的个人并报告有关部门。

三、《民法总则》助力

今年3月正式通过的《民法总则》(2017年10月1日生效)也为个人信息安装了一道“防火墙”。若公民个人信息权利受到侵犯,可根据《民法总则》第111条起诉。

《民法总则》第111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尚不完善的技术、巨大的盈利空间等诸多因素让不法分子有机可趁,笔者就曾经接到过冒充移动公司发送的诈骗短信,因确是移动的客户,所以半信半疑,于是打电话向客服核实中奖信息,最终确定是虚假信息而未予更多理会。

笔者也在此提醒各位网友要慎重使用网络。公共WiFi、公共手机充电桩这样的公共设备,要谨慎使用。若要使用无线WIFI登录网银或者支付宝,最好通过专门的APP客户端访问。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信息、手机短信中附带的不明链接,尽量不要点击,否则极易误入钓鱼网站。不要在陌生网站随意填写个人资料,造成个人隐私泄露。在社交平台上,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专家指出,在朋友圈晒火车票、登机牌、护照、车牌、老人或小孩照片等,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此外,快递单、机票、车票、甚至购物小票等也都包含了个人信息,对于这些已经废弃的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一定要妥善处理。在处置不用的旧手机时,也一定要确保个人信息被完全清除。

收藏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邮箱:xiali@infoo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