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备受推崇,纺企是否跟风建“无人工厂”?

环球纺织
推行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工厂,企业应该量体裁衣,从点到线再到面逐步推进。无需开始就追求所有环节都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应该根据企业的现实从一些环节切入。

一些制造企业有点浮躁,上来就要建4.0水平的智能工厂,这可能脱离实际。

推行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工厂,企业应该量体裁衣,从点到线再到面逐步推进。无需开始就追求所有环节都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应该根据企业的现实从一些环节切入。

"无人工厂"、智能工厂在近年来掀起的智能制造浪潮下备受推崇,但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则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六届中国制造业国际论坛"上"泼了冷水"。

无论是智能制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如果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都不会取得很好的成果。"我们很多企业家有一点浮躁,上来也不管其他要素,就要建4.0水平的智能工厂,要建十到十五年都不落后的智能工厂,这确实是脱离实际。"屈贤明在"第十六届中国制造业国际论坛"上发言时说。

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其它制造强国相比究竟存在哪些差距时?

屈贤明表示:首先是创新能力薄弱。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企业沿着一条测绘、仿制、引进技术、消化技术再创新的跟随路线前进,最核心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国外,即使中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和先进水平的一些产业,也缺乏原创精神。"中国一些即使处于世界领先和先进水平的一些产业也缺乏原创精神。

中国什么是原创技术?找来找去,找到一项,九阳豆浆机是中国人的原创技术,因为外国人不喝豆浆。" 屈贤明说。其次,过去中国专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对于促成它的最关键的零部件、元器件、材料,特别是软件等,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因此现在出现了一个大的装备很漂亮,但是空壳,里面核心的东西不是中国企业自己造的。

因此,怎样解决技术基础、产业发展基础是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屈贤明表示,中国从2012年开始推行智能制造的计划:一个是智能制造装机专项,另一个是智能制造工程专项,他是这两个计划的初始推动者之一。"到现在已经推行了七年,非常遗憾,忽视了基础",因此出现了几个情况:一些企业投资了几个亿,投资太大,超过了自身的能力,结果做到了一半就破产了。

有的企业投资了好几个亿,建成生产线,结果发现还不如原来的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屈贤明认为,这些企业的事例使大家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智能制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如果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都不会取得很好的胜利。

我们很多的企业家有一点浮躁,一上来也不管这些,就要建4.0水平的智能工厂,要建十到十五年都不落后的智能工厂,这确实是脱离实际。

据了解,日本的三菱电机等企业曾对屈贤明提出,中国企业总是推崇西门子和GE,其实日本的企业做法倒是值得中国借鉴。

于是,屈贤明到日本进行了考察发现,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制造最主要的是打好基础。

第一是质量要好

第二是推行精益生产

第三要进行工艺优化

第四要有单元智能化

有了这些再搞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才会有成功的可能。屈贤明建议,"十四五"发展物联网、大数据这些东西的过程当中,政府要特别强调打好基础,强调这个东西会给企业和用户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一点在中国非常重要。

质量效益是中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主要发力点,要力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升级, 必须依靠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增长,提升产业体系质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因此,屈明贤曾在不同场合提出,企业发展智能制造应该注意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企业智能制造的产品是什么,是否有市场;

第二、不要着急上线自动化,而要先把基础工作做好;

第三、应该从局部做起,从点到线再到面;

第四、培训相关人才非常重要;

第五、不要追求所谓无人化的"黑灯"工厂,一切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金人力有限,要采取一种低成本适合自己企业的一些解决方案,对新的事物比如数字化、网络化的智能制造要高度关注,但是更要做好分析,从点到线到面,循序渐进地向智能制造转型,不要盲目上马,盲目建设无人工厂。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