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CIO时代,职业CIO人该何去何从?

首席信息官
现如今,“企业数字化转型”被管理者摆到很高的地位, CIO迎来了最好的时光。但看似风光,在国内企业却甚少出现真正意义上的CIO。

现如今,“企业数字化转型”被管理者摆到很高的地位, CIO迎来了最好的时光。

但看似风光,在国内却甚少出现真正意义上的CIO。如何使数字化与业务真正融合?如何让IT技术真正有效服务于企业经营?这是每位CIO实现从技术性思维到管理型思维转变,并成为复合型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你的企业信息化存在误区吗?

先讲一个本世纪初某国企信息化的经典故事。

2000年,新世纪之初,西南大地上洋溢着一派朝气蓬勃的迸发气息。也就是在这一年,某大型钢铁国企提出要建立“立足云南,面向大西南,辐射东南亚”的战略版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该企业深知信息化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和战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随即就与上海某软件公司合作,引进AP R/3系统软件,进行ERP项目的建设和应用。很快,企业初步实现了内部决策、管理、运行三大层次的信息集成和共享。

而追溯到更早,该国企一直都很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引入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应用开始,该企业生产基础自动化的建设水平就位列国内同行业第一梯队。2000年以前,更是大手笔地投入几亿元资金,先后建设了生产计划与业务控制、原材料供应链、销售与分销、研发管理、财务与资金管理、人力资源和办公自动化网络等众多信息系统,形成了颇具特色的MIS。

2006年秋,该企业豪掷3.5亿美元与越南钢铁总公司合作,投入建设在越南的矿山开采选矿和钢铁厂。作为 “国家信息化建设示范项目”实施企业,该国企此前做了周密的考察,对项目投资成果志在必得。

然而,辛苦耕耘十余年后,一则《X钢投资的越南钢厂出现巨额亏损》的报道却悄然见诸报端。彼时已投产的钢铁厂和铁矿厂累计亏损1万亿越南盾,目前已被越南工贸部列入12个亏损额上万亿越盾项目黑名单。曾经风光无限的上马项目,沦为舆论口中经典的海外投资失败案例……

(消息来源于“新浪财经《昆钢投资的越南钢厂出现巨额亏损》”)

从风光上马到惨淡收场,其中固然有政策等外部因素作用。但内部因素或许也难辞其咎,比如,尽管建立了示范级信息化项目,却没能为企业重大经营战略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支持和动态风险预警。

其实,与国内绝大多数企业类似,该国企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存在的误区是:主要围绕企业经营价值链的构成和演化来进行,而忽视信息技术对增强企业经营竞争力和外部环境变化监测反应能力的保障支持作用。

CIO职业发展的瓶颈——如何从技术思维转型到业务思维?

该国企的问题其实与新时代下许多CIO个人职业发展遇到的困境是类似的——信息在手,但是信息该怎么用?怎么用得好?

如何将信息化成果有效应用于重大经营决策?

如何实现CIO从技术思维到业务思维的转型?

如何成为不局限于IT的高级复合型CIO人才?

……

现如今,“企业数字化转型”被管理者摆到很高的地位, CIO迎来了最好的时光。但看似风光,在国内企业却甚少出现真正意义上的CIO。信息中心对许多CIO而言是“尴尬中心”,要不是挂名虚职,要不就是主要从事硬件、网络的维护,管理公司内部数量庞大的硬件和网络设备。不可否认的是,国内CIO并没有多大发言权,没有表决权,他们难于参加公司高层经管会,即便有,也只在急用时作“临时嘉宾”。

另一方面,经常是CIO努力灌输信息化,虽然业务部门看似互帮互助,但实则冷眼旁观,IT与业务难于真正的融合,最终互为结怨,CIO两面不是人。而处夹缝中的CIO少不了要遭受这样的“夹板气”。

而一旦信息化项目实施失败或不理想,这些CIO便难脱干系,压力何其大!

此外,在当下整体经济下行的背景下,CIO们的日子或许更加不好过。随着企业IT预算的日益缩水,CIO的权力与影响力也逐渐衰弱。市场环境好的时候,那些在信息化建设上花了血本的企业由于没有看到明显的回报,掌管信息化建设的CIO更是成了替罪羊。

(图片来源:摄图网)

后CIO时代——成为不局限于IT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后职业CIO人的重点是要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从技术性思维到管理性思维转变,成为复合型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开创人生事业的第二春。

从职位定位上看,CIO要立足IT,但远不仅限于IT,未来欲屹于不败的CIO应是复合型高级人才,他不仅是一个顶尖的技术专家,还应该懂得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提取能用于实际业务决策的商业情报。只有朝此向发展,才能离CEO等职位就越来越近,实现职业生涯成功的“大满贯”。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