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否认解散VR团队、FB动作频频…何时我们会见证VR领域“苹果”的诞生?

Evelyn Zhan
VR技术不断改进、推出新应用,除在商业模拟、展演、教育、艺术、社交等多领域有好的应用外,另在游戏、多媒体影音收视等应用亦已得到好的成果。

“小米VR团队解散”传言的出现,小米VR妥妥刷了一波存在感后回应:消息不实,生产和销售正常运行。

回顾以往,当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想进入虚拟现实头盔业务的低端市场时,它与以物美价廉、设计精良硬件着称的小米合作,开发了一款售价200美元的独立设备,名为Oculus Go/小米Mi VR。昨天根据VR爱好者Antony Vitillo的博客The Ghost Howls的消息,小米解雇了整个Mi VR/Go开发团队,该团队由12名员工组成,主要负责维护和发展平台。

如今解散一说被否认,小米会很快带来新的进展吗?其他一些VR关键玩家又处于怎样的状态之中?2019年VR生态圈企业们该如何撬动市场的那个支点?

Facebook坚定前行

虽然合作方小米被传出解散消息,Facebook却在外媒上一脸坚定地回应表示,不会放弃Oculus Go这个已有一年历史的硬件产品。Facebook的一位发言人告诉外媒称:“我们不评论我们未来的产品路线图,但Oculus Go头盔仍然是最好的享受身临其境娱乐的方式,对任何刚刚尝试虚拟现实的用户来说都是一个伟大的装置。我们仍然在生产和销售Oculus Go,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让我们的社区了解我们产品组合的任何更新。”

有外媒报道称,Mi VR和Oculus Go仍在各大商店有售,正如Facebook所言,在正式宣布产品线变动之前,Oculus Go仍将作为入门级机型销售。该公司的下一个VR/AR活动“Oculus Connect 6”定于9月25日和26日在加州圣何塞举行,今年晚些时候,一些Oculus Go应用程序支持将整合到最新发布的更先进的Oculus Quest头显中。

2014年,Facebook正式收购Oculus,迈入“VR圈”,开始了实现“让十亿人使用VR”的愿景,也点燃了全世界科技公司一轮新的开发兴趣和投资热潮。随着Oculus Quest在OC5大会上发布,Facebook的第一代产品布局也已成型。Rift、Quest、Go横跨高中低三种不同VR需求,Facebook也因此从PC VR完美过渡到移动VR。

去年Facebook更是在VR领域动作频频。比如10月25日,Facebook证实正在研发AR眼镜。同年11月4日,Facebook重组Oculus,按技术领域进行划分。如今作为“VR三大厂”之一的它,还打算走多远?

苹果在质疑中进展颇多

在过去几年中,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曾经被寄予厚望。但是2016年“VR元年”过去后,市场表现令人失望,目前已经有许多科技公司退出这一领域,索尼、HTC、Facebook等纷纷遇阻。业内一般认为,虚拟现实头盔仍然面临一些障碍,比如头盔硬件价格过高,仍然没有解决眩晕等用户体验问题,仍然缺乏杀手级应用,以及当前技术不成熟、眼镜无法做的更轻、网络速度不够、生态内容缺乏支持等等。很显然,从2016年的“VR元年”起至今,无论是硬件还是内容,当前的VR市场依旧还在“蹒跚学步”,其内容确实已涉及多行业、多方面,却似乎无法点燃C端市场的热情。

事实上,近期VR产品开发遇阻的消息不少,比如苹果一个月前也曾传出停止了开发AR/VR眼镜的项目。但随后又有消息称,苹果雇佣了增强现实领域的新人才,还曝光了混合现实耳机新专利,可追踪完整面部表情。近几天曝光的AR/VR职位招聘信息表明,它可能会有进一步的AR/VR开发项目——人们有理由认为,苹果也打算打造一款引人注目的设备进入该市场。

尽管没有智能眼镜产品,但在Digi-Capital和AWE(Augmented World Expo)最近对AR/VR行业内部人士进行的调查报告中,苹果成为排在微软HoloLens和Magic Leap之后的第三大智能眼镜平台。

同时业界猜测,苹果可能一直在努力让AR眼镜足够轻,并融入5G网络,或者为眼镜提供足够的AR内容。按照苹果以往的风格,它可能希望建立一个强大的软件和应用生态系统,以此来支持其在未来AR/VR领域推出的产品。而有不少分析猜测称,苹果的VR产品可能会在2020年问世。

回顾小米VR历程

回头来看一下小米VR本身。

2015年11月5日,一张雷军手拿黑白VR眼镜在试戴的照片曝光。在12月份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雷军也表示,他对VR和机器人等技术感兴趣,小米就此开启自己的“VR之旅”。

2016年10月25日下午,小米召开发布会正式推出小米正式版VR眼镜,售价199元,支持小米Note 2、小米5、5s和5s Plus四款手机。彼时正值移动互联网和VR投资热的黄金期,媒体对于小米推出VR CardBoard眼镜的反应是“姗姗来迟”,在此之前,包括三星、HTC、乐视、联想、华为等在内的众多手机厂商均已对外发布(或联合发布)VR产品。

而过去的2018年一年中,雷军则频频为小米VR站台。1月的小米年会上,雷军宣布,决定筹建小米探索实验室,首先进军机器人和VR领域,第一个项目就是虚拟现实(VR)。当时,小米已经透露了与Oculus 团队的合作。

2018年年中,在Oculus Go一体机发布一周后,它的中国特供版(外媒称为Mi VR)正式披露。当时,很多业内人都因为Oculus Go及时的引进而叫好。

2018年底以来,国内外媒体对Facebook的Oculus Quest赞誉如潮,而国内不少消费者则把关注点直接放在了“小米什么时候引进Oculus Quest?”这个点上,Oculus还成为亚马逊海外购数码品类的第一名。

2019年至今,小米没有再引进VR头显产品,但却带来了1299元的“小米头戴影院”,被吐槽“定位不清”、“不伦不类”。

论KPI,久已无新品的小米VR,可能是众多智能产品线中最垫底的团队。所以如今传出其VR团队解散的传闻,其实动静也似乎没有很大。但对于行业来看,今天的局面有几分悲伤,因为它曾经代表着这个行业的辉煌。

其他头部厂商布局和新动态

2018年,VR一体机市场迎来了爆发,不仅产品和技术更加成熟,Facebook、HTC、爱奇艺、小米等大厂的相继入局也提升了VR一体机在全球范围内的认知度。就国内以及全球产业链来看,终端的竞争上,除Oculus、HTC的Vive近年陆续加码在VR一体机的推展布局,同时导入支持六自由度的摇杆使用,让一体机VR操控更以更具沉浸感外,考量VR头盔结合多媒体影音收视与游戏可带给消费者全新视觉体验,包括三星、小米、华为、替Oculus代工的歌尔、影音平台业者爱奇艺等,也均投入VR市场战局,并在市场已有相当的斩获。以下是一些头部平台的最新动态和进展:

微软HoloLens

在今年的MWC上,微软推出了其混合现实(MR)头戴设备的第2代产品——HoloLens 2,售价2500美元。相较于第1代几乎只是纯概念性产品,HoloLens 2在可视角、体积、重量等各方面进步巨大,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件“成品”。

7月30日,微软官方宣布初代HoloLens将进入长期服务状态,并且不会再进行任何功能性更新。而本月一项新专利曝光,暗示微软或在为HoloLens研发PPT创作模式和PPT演示模式。还有消息传出微软HoloLens 2现身美国FCC认证,预示即将发售!

谷歌Magic Leap

Magic Leap至今已经成立7年,从AT&T、谷歌和华纳兄弟拿到23亿美元投资后,他们终于在去年8月发布了售价2295美元的头戴产品。

同时,在发布了Cardboard头盔、Daydream平台之后,谷歌并没有满足,还要让自己更多的APP占据着头盔,比如VR绘画应用Tilt Brush、艺术文化数据库应用Arts & Culture、谷歌地球VR。

三星Gear VR

据外媒Variety报道,接下来几个月,三星将准备推出多款AR和VR设备产品,并且可能涉及其停滞的Gear VR头显产品线。

三星最近几个月发布了其他VR头显,比如由Windows10驱动的全新HMDOdyssey+混合现实头显。未来,三星VR/AR设备也很有可能与智能手机搭配使用。

索尼PlayStation VR

索尼证实,PlayStation VR在仍处于开发中的虚拟现实领域表现令人满意。“截止到2019年3月3日,我们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正式销售了420多万台PSVR设备。” PlayStation社交媒体总监Sid Shuman表示。

索尼或将继续利用其在游戏领域的优势向客户推销PSVR。与Vive或Rift不同,你只需要一台PlayStation 4而不是昂贵的游戏PC。PlayStation也是全球公认的游戏品牌,拥有众多开发者合作伙伴。索尼正是利用这些关联优势,为PSVR带来了众多知名VR游戏。

HTC Vive Cosmos

HTC是VR领域的传统主流玩家之一,2018年曾推出Vive Focus、HTC Vive Pro两款VR头显新品。

而今年MWC上发布AR头显Vive Cosmos后,今年6月它又展示了Vive Cosmos的“最新线下”版本。Cosmos采用了上翻盖式设计,六个追踪定位摄像头,可拆卸耳机组件,配置新面板和通风前端。作为一套高端PC VR系统,Cosmos可带来极其震撼、逼真的图形和音频体验。

(图源:HTC Vive官网)

腾讯、百度、阿里巴巴

与美国的Facebook、日本的索尼和台湾的HTC等公司不同,BAT三巨头没有开发和投资头盔设备,而是成为了中间商:当某个占据主导地位的头盔出现时,它们就会创造平台和内容。

中国的网民规模很大,BAT已经拥有了大量的虚拟现实内容消费群体。在全球的VR设备消费者中,中国占去了很大一部分。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虚拟现实(VR)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仅仅15.8亿元。之后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截止至2017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增长至52.8亿元。初步测算2018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预测2019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达225.6亿元,并预测在2020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达到300.9亿元。

从过去一个月的投融资看VR

据VR垂直媒体VRPinea的数据,仅在今年7月,全球完成14笔VR/AR行业投融资,总金额超54亿人民币,其中国内共计3亿元人民币、国外累计7.4亿美元(51亿人民币)。融资方向依旧偏向于硬件、技术、内容等多个领域,包括VR/AR音频、AR眼镜、制作引擎等。

国外,4家厂商占去了大头,分别为Unity(5.5亿美元)、美国陆军(1亿美元)、RealWear(AR智能眼镜,8000万美元)、The Void(2000万美元)。NOLO VR带来的VR交互技术,以及数字王国展示的线下VR娱乐,也为它们本身圈钱不少。

这种投融资的“悬崖式上升”,无疑将带给VR厂商和平台们一剂有效的强心针。

启示:未来新立足点

VR技术不断改进、推出新应用,除在商业模拟、展演、教育、艺术、社交等多领域有好的应用外,另在游戏、多媒体影音收视等应用亦已得到好的成果。

而2019年,VR行业也同样有很多值得期待的趋势,那么企业该采取哪些立足点呢?

IDC发布的2019年VR/AR市场十大预测中提到VR终端市场逐渐向拥有更佳体验的中高端产品形态过渡,产业生态发展更加成熟。不难想象,VR使用场景将不断丰富,交互功能逐渐增强,同时在语音、游戏、电影、社交等方面实现更紧密的连接,内容将更加丰富。其中,5G技术的发展成为新市场中的关键推动力。

1)5G+VR

自5G商用牌照正式落地后,5G已成2019年科技行业发展之热点。智能家居、物联网、车联网均趁5G浪潮而起,5G+VR亦被推至风口,部分人将2019年再次被称为“VR元年”。

5G于VR上的应用可以向云VR、VR直播、VR流媒体、VR社交等方向拓展。高带宽、低延时的网络加持,更多的运算可以放在云端,从而减轻硬件产品的体积和重量,改善体验度,同时也带来了低成本化优势,或许能拓展当前VR产业的市场,实现更广泛的普及。

2)移动端VR

VR在空间方面的局限包括实时互动数据传输量巨大、无线数据传输存在技术瓶颈、头戴显示器(HMD)限制活动。而在时间方面的局限包括VR设备续航能力尚待提升、产品使用舒适度不足、内容资源单一化,黏性不足。未来一段时间内,移动端VR或将成为突破口,小型化移动化、无线化、便携带、长续航成发展方向。

硬件成本的降低、计算能力的提高、设备的轻便化、场景的丰富化,将驱动移动VR崛起。

3)深耕B端

未来,VR将从C端消费用户向B端行业用户拓展、从泛娱乐向深度化的生活服务拓展、从标准化内容到个性化定制服务拓展。VR技术向细分垂直领域渗透,B端行业应用逐渐涌现。

VR线下体验店也有望逐渐崛起,体验店和社交影院成为线下VR推广的主流形式。

4)更多资本

打造完整的VR生态链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在很多情况下,大公司的布局总是资本先行。大型技术研发公司、内容制作企业、互联网巨头等入场,VR市场平台化趋势加速战略布局、平台搭建、商业合作、资本孵化,将促使VR生态系统主体更加成熟。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