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创新:智慧城市的风口

周向红
近年来,在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智慧城市建设逐渐成为热点,其核心是以电子信息技术改进原有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产品品质和市民满意率。

智慧城市能否看得见、信得过、靠得住、立得牢,换言之,技术能否与老百姓需求、日常生活痛点结合,使城市生活更美好、更智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信息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知识、技术、人才和资金等的时空交换。首先表现在交通上,从最初马车、马路到红绿灯秩序遵守;到今天的新能源汽车到充电桩再到共享分时计费服务,以及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及电子围栏的出现。其次对应在交流和存证方面,从远古时代结绳记账到现在区块链技术及电子合同;从农耕时代鸿雁传书到驿站再到今天的电子邮件及云存储。交易方面,从以物换物到交子;再到汇票和支票、无感支付、数字货币。这些空间重构和服务场景转换既折射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相融合情景下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改变,同时也推动新服务、新规则涌现。

近年来,在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智慧城市建设逐渐成为热点,其核心是以电子信息技术改进原有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产品品质和市民满意率。由此,智慧城市能否看得见、信得过、靠得住、立得牢,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换言之,技术能否与老百姓需求、日常生活痛点结合,能否使城市生活更美好、更智慧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同济大学联合课题组认为,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将在空间和场景等方面都进行转换和创新。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智慧社区作为能贯穿B端、C端、G端重要平台,也是智慧城市协同治理、部门融合、学科交融的“最后一公里”,尤其值得大家关注。上海田林街道采用检测门禁卡刷卡次数,判断是否群租;北京海淀区通过人脸识别判断消防安全问题;福州市鼓楼区通过智能水表判断独居老人是否发生意外。这些既展示信息技术在邻里生活中的“温情脉脉”,也凸显智慧社区的市场潜力。其二,基于区块链交互信任机制正嵌入其中,大数据可能是金矿,但掺杂错误信息的数据就宛如掺杂杂质的药物,有可能是毒药。因此在充斥了信息垃圾及噪音的互联网环境中,解决信任和安全问题的区块链技术逐渐获得大家的信任。尤其在泛5G阶段,人脸识别等生物特征成为入口,信任成为很多场景使用的重要考量,区块链技术及相关产业链逐渐受到关注。其三,“古有两肋插刀、今有点赞之交”。随着新媒体以及移动终端普及,新生代在充分享受后现代社会物质丰裕的同时,也承受前所未有的孤独和选择困难;因此他们更强调“千金难买我喜欢”的感受,也促使智慧旅游景点未来更重视体验感和小众的差异。此外,强调信任交易场景、赋能运营也成为未来智慧城市的重要风口、窗口、切入口。

总之,在拥抱ABCD&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过程中,虚拟城市与物理城市虚实融合孪生,数据驱动创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更新阶段呼唤城市规划和建设者共同促进场景创新。未来的城市将会涌出新的跑道、新的示范城市、新的产业、新的场景。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