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搭建有效的企业信息安全体系

企业信息安全展
为了完成ISMS建设,就必然需要对企业当前信息资源现状进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为企业的健康把把脉,毕竟我们需要在企业现有的信息条件下进行ISMS建设。

随着近年来信息安全话题的持续热议,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开始关注这一领域,针对黑客入侵、数据泄密、系统监控、信息管理等问题陆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始构筑企业的信息安全防护屏障。然而在给企业做咨询项目的时候,还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已经部署了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防范外部黑客入侵,采购了专用的数据防泄密软件进行内部信息资源管理,为什么还是会出现企业敏感信息外泄的问题?”“我们的IT运营部门建立了系统的运行管理和安全监管制度和体系,为什么却迟迟难以落实?各业务部门都大力抵制相关制度和技术措施的应用推广。”“我们已经在咨询公司的协助下建立了ISMS体系,投入了专门的人力进行安全管理和控制,并且通过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和审核,一开始的确获得了显着的成效,但为什么经过一年的运行后,却发现各类安全事件有增无减?”

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于管理人员采取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安全解决方案,自然顾此失彼,难以形成有效的安全防护能力。其实,企业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和隐患,与人体所面临的各种疾病有诸多类似之处,我们常说西医治标不治本,指的就是采取分片分析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处理安全威胁,通过技术手段的积累虽然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总会产生疲于应付的状况,难以形成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类比于中医理论将人体看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正是通过全面的调研分析,充分发现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和隐患,紧密联系业务工作和安全保障需要,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通过动态的维护机制形成完善的防护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在整体或特定范围内建立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所用方法的体系。它是基于业务风险方法,来建立、实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和改进企业的信息安全系统,目的是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它是直接管理活动的结果,表示成方针、原则、目标、方法、过程、核查表(Checklists)等要素的集合,涉及到人、程序和信息系统。

针对ISMS的建立,我们可以从中医“望闻问切对症下药治病于未病”的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一,“望闻问切”,全面的业务、资产和风险评估是ISMS建设的基础;

第二,“对症下药”,可落实、可操作、可验证的管理体系是ISMS建设的核心;

第三,“治病于未病”,持续跟踪,不断完善的思想是ISMS持续有效的保障。

望闻问切

为了完成ISMS建设,就必然需要对企业当前信息资源现状进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为企业的健康把把脉,毕竟我们需要在企业现有的信息条件下进行ISMS建设。首先,自然是对企业现有资源的梳理,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业务主体(设备、人员、软件等)。业务主体是最直观、最直接的信息系统资源,比如多少台服务器、多少台网络设备,都属于业务主体的范畴,按照业务主体本身的价值进行一个估值,也是进行整个信息系统资源价值评估的基础评估。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最好的主体未必服务于最核心的信息系统,同时价值最昂贵的设备未必最后对企业的价值也最大。在建立体系的过程中,对业务设备的盘点和清理是很重要的,也是进行基础业务架构优化的一个重要数据。

业务数据(服务等)。业务数据是现在企业信息化负责人逐步关注的方面,之前我们只关注设备的安全,网络的良好工作状态,往往忽略了数据对业务和企业的重要性。现在,核心的业务数据真正成为信息工作人员最关心的信息资产,业务数据存在于具体设备的载体之上,很多还需要软件容器,所以,单纯地看业务数据意义也不大,保证业务数据,必须保证其运行的平台和容器都是正常的,所以,业务数据也是我们重点分析的方面之一。

业务流程。企业所有的信息资源都是通过业务流程实现其价值的,如果没有业务流程,所有的设备和数据就只是一堆废铜烂铁。所以,对业务流程的了解和分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以上三个方面是企业信息资源的三个核心方面,孤立地看待任何一个方面都是毫无意义的。

其次,当我们对企业的当前信息资产进行分析以后需要对其价值进行评估。评估的过程就是对当前的信息资产进行量化的数据分析,进行安全赋值,我们将信息资产的安全等级划分为 5 级,数值越大,安全性要求越高,5 级的信息资产定义非常重要,如果遭到破坏可以给企业的业务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1 级的信息资产定义为不重要,其被损害不会对企业造成过大影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对信息资产的评估在自身价值、信息类别、保密性要求、完整性要求、可用性要求和法规合同符合性要求等 5 个方面进行评估赋值,最后信息资产的赋值取 5 个属性里面的最大值。

这里需要提出的是,这里不仅仅应该给硬件、软件、数据赋值,业务流程作为核心的信息资源也必须赋值,而且几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安全值是相互叠加的,比如需要运行核心流程的交换机的赋值,是要高于需要运行核心流程的交换机的赋值的。很多企业由于历史原因,运行核心业务流程的往往是比较老的设备,在随后的分析可以看得出来,由于其年代的影响,造成资产的风险增加,也是需要重点注意的一点。

最后,对企业当前信息资产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 ISMS 建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对信息资产赋值的目的就是为了计算风险值,从而我们可以看出整个信息系统中风险最大的部分在哪里。对于风险值的计算有个简单的参考公式:风险值 = 资产登记 + 威胁性赋值 + 脆弱性赋值(特定行业也有针对性的经验公式)。ISMS 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整个信息系统的风险值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对症下药

经过上阶段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对企业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隐患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本阶段的ISMS建设重点根据需求完成“对症下药”的工作:

首先,是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设计和规划。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探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设计和规划,根据企业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建立ISMS,使其能够符合企业自身的要求,也可以在企业本身的环境中进行实施。管理体系的规范针对不同企业一定要具体化,要和企业自身具体工作相结合,一旦缺乏结合性ISMS就会是孤立的,对企业的发展意义也就不大了。我们一般建议规范应至少包含三层架构,见图1。

一级文件通过纲领性的安全方针和策略文件描述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原则、要求和主要措施等顶层设计;二级文件主要涉及业务工作、工程管理、系统维护工作中具体的操作规范和流程要求,并提供模块化的任务细分,将其细化为包括“任务输入”、“任务活动”、“任务实施指南”和“任务输出”等细则,便于操作人员根据规范进行实施和管理人员根据规范进行工作审核;三级文件则主要提供各项工作和操作所使用的表单和模板,以便各级工作人员参考使用。同时,无论是制定新的信息管理规章制度还是进行设备的更换,都要量力而行,依据自己实际的情况来完成。例如,很多公司按照标准设立了由企业高级领导担任组长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和由信息化管理部门、后勤安全部门和审计部门组成的信息安全办公室,具体负责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在各级信息化技术部门均设置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从管理结构设计上保证人员权限互相监督和制约。但是事实上繁多的职能部门和人员不仅未能提升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性,反而降低了整个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

其次,是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和验证 实施过程是最复杂的,实施之后需要进行验证。实施是根据 ISMS 的设计和体系规划来做的,是个全面的信息系统的改进工作,不是单独的设备更新,也不是单独的管理规范的发布,需要企业从上至下,全面地遵照执行,要和现有系统有效融合。这里的现有系统既包含了现有的业务系统,也包含了现有的管理体制。毕竟ISMS是从国外传入的思路和规范,虽然切合国人中医理论的整体思维方式,但在国内水土不服是正常的,主要表现就在于是否符合企业本身的利益,是否能够和企业本身的业务、管理融合起来。往往最难改变的还是企业管理者的固有思维,要充分理解到进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为企业长久发展必须进行的工程。到目前为止,和企业本身业务融合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需要企业领导组织本身、信息系统技术人员、业务人员和负责 ISMS 实施的工程人员一同讨论决定适合企业自身的实施方案

最后,是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和审核 针对我们周围很多重认证,轻实施的思想,这里有必要谈一下这个问题,认证仅代表认证过程中的信息体系是符合 ISO27000(或者其他国家标准)的规范要求,而不是说企业通过认证就是一个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下工作的信息系统了。更重要的是贯彻实施整个体系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只有安全的思想深入人心了,管理制度才能做到“不只是挂在墙上的一张纸,放在抽屉里的一本书”。

“治病于未病”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动态改进和和优化,毕竟企业和信息系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ISMS 是建立在企业和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的,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发展和变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必须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才有可能保证ISMS 系统的持续作用。就像我们前面案例中提到的某公司一样,缺乏了持续改进和跟踪完善的手段,经过测评的管理体系仅仅一年之后就失去了大部分作用。对于这些企业及未来即将建立ISMS的企业,为了持续运转ISMS,我们认为可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人员。人员对于企业来讲是至关重要且必不可缺的,在ISMS建立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人员参与体系建立是ISMS建立成功的要素之一。在持续运转过程中,人员都应该投入多少呢?通常在体系建立过程中,我们会建议所有体系管理范围内的部门各自给出一名信息安全代表作为安全专员配合体系建立实施,且此名专员日后要持续保留,负责维护各自部门的信息资产、安全事件跟踪汇报、配合内审与外审、安全相关记录收集维护等信息安全相关工作。

第二,体系。ISMS自身的持续维护,往往是企业建立后容易被忽视的内容,一套信息安全管理文档并不是在日益变化的企业中一直适用的,对于信息资产清单、风险清单、体系中的管理制度流程等文档每年至少需要进行一次正式的评审回顾,这项活动由于也是在相关标准中明确指出的,企业通常不会忽略;但日常对于这些文档记录的更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重要资产发生重大变更,组织业务、部门发生重大调整时,都最好对ISMS进行重新的评审,必要时重新进行风险评估,有助于发现新出现的重大风险,并且可以将资源合理调配,将有限的资源使用到企业信息安全的“短板”位置。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企业每天所面临的风险同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更新维护信息资产清单的同时,对风险清单的回顾也是不可疏忽的,而这点往往是很多信息安全专员容易忽视的内容。持续的维护才能保证ISMS的运转,有效控制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第三,工具。工具往往是企业在建立ISMS过程中投入大量资金的方面,工具其实是很大的一个泛指,例如网络安全设备、备份所需设备、防病毒软件、正版软件、监控审计等各类工具,即使没有实施ISMS,企业在工具方面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往往缺乏整体的规划及与业务的结合,经常会出现如何将几种类似工具充分利用,如何在各工具间建立接口,使数据流通共用,哪些工具应该替换更新,数据如何迁移,甚至出现新购买的工具无人使用或无法满足业务需求等问题,导致资金资源的浪费,因此在持续运转ISMS过程中,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及信息安全专员反映的各部门业务需求各种信息数据的收集,应对工具进行统一规划,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