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你的企业适合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吗?

CIO发展中心
目前,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现有业务范围,排在前五位的是:费用报销、应付账款、总账管理、应收账款及资产管理。这几类业务均属于财务核算类业务,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典型业务,且最易实施。此外,财务管理领域的资金管理、税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及预测、管理报告等也逐渐被纳入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范围。
  随着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调整,传统的财务管理逐渐暴露出流程复杂、数据滞后、效率低、只懂财务不懂业务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集团企业的管理和决策,财务共享中心(简称FSSC)已然成为当下财务转型最受肯定和欢迎的方式。而每一次信息技术的变革,必然引发财务运作流程与组织模式的变革。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智能化必将对管理会计和财务转型产生颠覆性影响,财务智能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什么是财务共享中心
 
  财务共享中心是将不同国家、地点的实体会计业务拿到一个共享服务中心来记账和报告,不再需要在每个公司和办事处设会计,同时也保证了会计记录和报告的规范、统一。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适合被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统一处理。相对而言,可跨区域处理的,比如费用报销、出纳、应收、应付等对于地点依赖性比较低的便可以在共享中心集中处理。然而对于仓库、固定资产的实地盘点这种转移成本比较高的就不适合集中到共享中心处理了。
 
  目前,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现有业务范围,排在前五位的是:费用报销、应付账款、总账管理、应收账款及资产管理。这几类业务均属于财务核算类业务,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典型业务,且最易实施。此外,财务管理领域的资金管理、税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及预测、管理报告等也逐渐被纳入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范围。
 
  不少企业对财务共享中心的认知有偏差。调查发现,销售规模百亿以上的企业,有更强的动力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特别是全球化企业,会以此防范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如何构建财务共享中心
 
  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是由集团决策层选取适合本集团公司的模式,建立相关的组织架构、选取新地址,同时需要技术平台的规划。在组建期,需要专门的项目组进行详细的流程设计,对新员工进行招聘和培训,安排老员工的转岗、交接工作,以避免新老交替的断档。同时需要制定共享中心与子公司之间的服务协议,这是日后沟通、工作的重要依据,协议需要由集团总部、共享中心和各子公司负责人共同商定服务范围和收费依据,以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已达到顺利交接。在构建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3点:
 
  1、流程设计是共享系统运行的基础。就像“懂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所形容的,我们都知道流程重要,但在实际过程中往往还是会忽略。例如:100家公司分业务板块分批上线,系统搭建全部完成临上线到现场才发现竟然有公司还有现金支付业务,现在要上线了怎么办?总不能不让工厂做,还有很多人等着要拿钱呢,优化系统也来不及。
 
  这是比较典型的前期需求调研不够充分,导致流程设计没有涵盖全部业务。当然企业业务也会发生变化,新的业务需要新的流程实现。共享中心一般都会有流程组,对外负责新业务的方案设计和测试,对内则是持续对系统流程进行优化。
 
  2、与异构系统的衔接决定共享中心的效率。共享中心是把财务当成一项对业务部门的服务,首先借助更明晰的分工提升服务效率,其次则是借助信息系统的智能核算减少重复性工作,前者会有极限而后者却是共享中心持续可以改善的,这就依赖信息系统实现。
 
  企业常常会同时使用多套信息系统,比如核心业务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费用报销系统,可能还有独立的项目管理系统、OA系统。财务共享作为最终用户交互的门户,必须要集成所有系统的信息,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处理平台,这就必须要考虑各个系统间如何高效地衔接。这些衔接点就决定了共享中心的效率,比如资金支付,如果共享中心能把这几个系统有效连接在一起,流程就会变成:
 
  (1)、OA的付款流程审批完后,自动流转到资金组;
 
  (2)、资金组看到付款申请,选择付款的银行账户并确认;
 
  (3)、系统自动调用资金平台的银行接口完成支付;
 
  (4)、银行支付成功信息返回后,资金系统调用财务系统接口生成财务凭证。
 
  这样,在整个业务流转过程中,共享中心的工作量明显减少,而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衔接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工作量增加,如果资金平台不能集成凭证,就需要手工做凭证,付款流程不能直接传递到资金平台,就需要在资金平台再输入一遍银行账户和金额。
 
  在搭建共享中心初期,就应该整体考虑系统的IT架构,设计各异构系统之间的关系,确认各系统间信息如何传递,界定各系统的边界,尽可能减少需要人参与的节点,才能让共享中心系统运行更顺畅,更好地实现智能财务。
 
  3、智能是基于财务核算的标准和规范。什么是智能?简单说就是自动生成凭证,这个自动取决于分录格式和会计科目使用是否有统一的标准。同样是领产品送客户,A公司要进“招待费”科目,B公司要进“宣传费”,C公司又要进“促销费”,系统肯定判断不了,那就只能靠人判断还能怎样自动呢?所以,标准很重要,大家用同一套标准,都进同样的科目,系统才能形成凭证。
 
  日常的总账凭证里,职工薪酬的凭证绝对是比较难做的一张,分录多、科目多、金额碎,费好大劲才能做完,这在共享中心同样是一个难题。怎么解决?只有统一格式,梳理各种特殊情况,比如A公司帮B公司垫付,B公司有员工的费用要D公司承担,能规避的就规避,要求所有公司按照同样的格式上报工资数据,共享中心只再核对检查一次,直接用接口导入凭证。当然,如果本身还有人力资源系统,那就是跟人力资源系统对接的问题了。
 
  成熟财务共享中心的特点
 
  1、流程覆盖全面
 
  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范围,主要是与管理决策相关性较低、规律性强、重复性高的工作,包括资金结算、费用报销、付款、收款、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总账到报表、会计档案、纳税申报等。
 
  2、业务标准化程度高
 
  组织内部按照流程、业务模块分工明确,保证了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财务共享中心的每一个模块都分工非常明确,而且大家只需要对自己固定的工作内容负责。
 
  3、自动化程度高
 
  从交易数据采集、财务处理到数据分析,流程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应用了如电子报账系统、电子影像系统、电子档案系统、资金管理系统、发票系统、税务系统等,极大地提升了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效率和服务能力。
 
  4、人工成本相对较低
 
  财务共享中心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减少人工成本。一个财务人员可以处理几个公司的相同岗位的业务,从而在业务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人工成本。标准化工作(普通记账、应收应付等)的财务人员将会大量减少,而非标准化工作(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的人员将会迎来新的机遇。
 
  财务共享中心的局限性
 
  1、在开创初期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高额的启动成本支持共享服务
 
  对于账务处理,需要功能全面的ERP系统来支持:如员工报账系统、应付票据的扫描和调用需要票据影像系统,这些都需要高额投入,在开创初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财务中心的建立由于考虑成本节约,会选择新的办公地点,原工作人员的安置以及新人员的招聘任职,组织架构的变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和规范,所以达到盈亏平衡点的耗时也会较长。
 
  2、不可避免会造成企业的文化冲击,可能会增加税务机会成本
 
  财务中心要求不同国家、地区的财务业务聚集在同一个地方进行统一处理,但不同地方可能会涉及不一样的税务、外管政策,在具体处理业务时,有可能因为与当地政府政策沟通的不及时和非全面性,会导致企业失去一定的优惠机会成本、或增加某些地区当地政策的风险管控。
 
  3、财务共享中心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加速了员工的流失
 
  由于财务人员不再与公司的业务部门直接接触,面对的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数据,而且工作是按照标准工作流程只负责业务处理过程的某一环节,就如流水生产线的操作,导致员工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实行财务共享中心后,集团为了片面追求成本的降低,在预算时严格控制了日常费用支出,也加速了员工的离职。
 
  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行,最后都会落实到每一笔具体的业务,每一个具体的业务节点,财务共享中心的实施既要有高屋建瓴的远见和规划,也需要对细枝末节精雕细琢,所谓细微之处见真章。每个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企业文化和业务模式的方式,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