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将至:如何让孩子赢在未来?

橙马良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会普及,那些重复性和基础性的岗位将被“机器人”替代,我们要担忧的不再局限于孩子的成绩,更要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几种能力。

01

2018年底,最频繁听到的就是“裁员热”“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经济大环境呈现出衰退的态势,各行各业都纷纷开始批量裁员,寒冬的到来让70,80,90后整体陷入焦虑。

我的朋友曾洁就在上个月被公司无故辞退,36岁的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一个上四年级,一个上一年级。

夫妻俩在三线城市工作,月收入加起来2万左右,尚有房贷在身,孩子的补习班,亦是一大笔开销,曾洁突然失业打乱了整个家庭的财政运作。

前两天,曾洁找我谈心,说,她在单位工作了整整12年,算是老员工,现在单位说裁员就裁员,真是残忍。

更可怕的是,曾洁“被失业”后,她不知道自己可以找什么工作,尽管有12年的工作经验,但她只是单位里的普通员工,没有什么管理经验,更没有特别专精的技能。

上个月她面试了几个公司,大公司她进不去,小公司她不愿呆,年龄的问题也被列入考核范畴。

曾洁一边敦促俩孩子好好学习,千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一边又看着每个月的流水账单发愁。据我所知,曾洁的俩孩子都上补习班和兴趣班,大女儿学钢琴和跳舞,小女儿学绘画,单是每个月的支出就7000多。

大女儿比较懂事,知道妈妈失业暂时没有收入,便跟妈妈提议把兴趣班停掉。曾洁跟我说:“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补习班和兴趣班都不能停,班上的同学都有上,这说明他们不上就比别人落后,这怎么可以!”

我发现,身边很多家长的想法是跟曾洁类似的,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所以,他们纷纷把孩子塞到补习班和兴趣班里,寄希望于老师们帮忙把孩子培养成材。

02

那么,问题来了: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都不同,怎样划分和定义所谓的“起跑线”呢?有没有约定俗成的统一标准?

在我看来,家长要追求的不仅仅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还要让孩子学会持续奔跑,赢在未来。

不久前,我去永旺超市购物,发现已经有几台自助收款机,根据操作扫描条形码,不到3步便完成付款工作,说实话,体验感和效率都比人工服务优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会普及,那些重复性和基础性的岗位将被“机器人”替代,我们要担忧的不再局限于孩子的成绩,更要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几种能力。

第一,每一个孩子培养孩子的“举一反三”能力。

“举一反三”这个词最常出现在数学老师口中,数学老师最苦恼的就在于:对于同一个公式,孩子只懂得正向推理,不懂得逆向推理;对于同一种类型的题目,更换了数字和人物,对孩子而言,就是一道陌生的题目。

如果把这种场景替换到职场上,就会变成:对于同一个方案,只懂得通过过程推演结果,不懂得利用结果反过来细化过程;对于同一种类型的岗位,更换了领导和平台,就变成一个陌生的岗位。

“举一反三”的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有助于思维的发散,只有改变才是最不可变的。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举一反三”能力?这需要家长的耐心配合,多引导孩子思考,从生活小事出发。

举个例子:

有一次,我在切杨桃时,孩子拿起一片杨桃说这是一个五角星。于是,我问他,还有什么东西是五角星形的?

他摇摇头。我让他在屋子里找找看有没有这样的东西,过了几分钟,他跑回厨房对我说,还有海星和房间的星星灯。

虽然这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家长不厌其烦地询问孩子,往下延伸话题,其实是在激发他们思考和观察,等到存储的信息足够丰富,即可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第二,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又叫逻辑思维,如何才能锻炼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

首先,要学会独立分析。

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面对现状,深呼吸释放紧张的情绪,引导他们层层递进地思考前因后果,最后辅助他们整理思路和复盘。

其次,要学会反惯性思考。

不仅通过课堂学习课本知识,更要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摸索生存技能,通过失败和挫折反思和总结经验,以创造性的思维允许任何可能性,以发散性思维全方位考虑问题的正反面。

第三,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没有共情能力的人,本质上就是自私的利己主义者。

03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没有共情能力的人跟“AI机器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尤其是在未来,程式化时代将至,保留身上的“人味”才是唯一致胜的武器。

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首先,让孩子明白他们不是宇宙中心,要以平等的姿态生活;

其次,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不要贸然发表意见,更不能替别人做决定;

最后,多读书,多思考,学会耐心倾听,懂得换位思考。

在过去,家长培养孩子的纬度是相对单一的,认为孩子只要好好读书,把成绩提上去,考上好的学校,找好的单位,就是家长莫大的欣慰。

在如今,继续沿用过去的这种教育思维,其实是在挤压孩子的格局和视野,孩子就算赢在分数上,也很难保证能赢在未来。

因此,我们要不断打破固有思维,想想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和兴趣班到底是在盲目地填满孩子的生活,还是在真正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想想未来的时代,孩子应该具备哪些技能,才不会被人工智能轻易取代。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