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忠玉:数据采集和使用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

马忠玉:数据采集和使用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
十九大习总书记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智慧城市,要求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百姓生活、政府治理全面一体化。据了解,目前全球信息社会指数已达到0.5748,共有57个国家先行进入信息社会,中国2017年信息社会指数为0.4749。

12月21日,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马忠玉在中国智慧城市新动能·新跨越建设峰会上表示,在建设智慧城市中如何采集有用的数据和使用是关键。

数字化建设的现状

在政府层面,已积极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十九大习总书记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智慧城市,要求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百姓生活、政府治理全面一体化。据了解,目前全球信息社会指数已达到0.5748,共有57个国家先行进入信息社会,中国2017年信息社会指数为0.4749。其中,全球信息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趋于缓和,中国信息社会发展在全球排名第81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排名第35位,亚洲排名第19位。

在整个网信领域上,中国网信领域总体技术和产业的水平在世界上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中国在该领域也有明显的短板。马忠玉表示,网信领域技术新,发展快,人才作用大,中国有后发优势,我国在互联网和新兴技术领域,较有可能“弯道”或“换道”超车,但是,在芯片和基础软件方面,容易受制于人

“在数字社会建设中,最为致命的问题是缺乏自主创新与核心技术。” 马忠玉说道。较为突出的便是工业软件,因为国外企业高端工业软件占据了国内航天、航空、汽车等行业的绝大部分的市场,高端工业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关键工业软件等基本被国外垄断。此外,在当前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下、13个根服务器没有一个在我国,标识解析、网络地址等关键源的分配长期受制于人。

马忠玉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社会建设方面,有许多体制机制不适应的问题制约建设的超前发展,也是我国未来数字社会发展的重要考量。”

从数据中寻找智慧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快速发展中,目前已有597个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拥有吸纳进的气象系统、完善的交通监控与导航、海量的市政数据、方便的网络接入与强大的计算能力,但仍然存在问题。

马忠玉表示,大数据是一座金矿,只有好好的挖掘才能寻到智慧,但是数据本身并不智慧。并指出面临的诸多问题:(1)信息碎片化,城市系统中数据信息体据类别、行业、部门、地域被孤立和隔离;政府数据开放和政务信息共享程度受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技术障碍,体制弊端: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合法化) ;(2)缺加工无算法,清洗(大量垃圾数据)、脱敏(数据安全与共享);算法加工不能输出实时的管理运营方案,缺智能化、智慧化环节。(3)缺乏相应法律法规支持,体制机制不适应;信息服务的便捷化,高效化、产业化、智能代水平不高。

智慧城市:正本清源,未来方向

智慧城市的本质是依靠大数据的城市管理与发展。其中,数据之间进行联通、实现共享,通过加工与算法完成智能化的管理。

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马忠玉表示,首先要有有效的数据,再者是具有算法,而且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理念必须要改变,从“城市战略目标”到“部门业务目标”到“信息系统目标”的设计,要贯穿这一重要理念。

“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要分阶段有目标,在建设团队上从ICT技术和管理团队两者要有完美结合以后才能把智慧城市建设好。” 马忠玉说道。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