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商3大关键词:全渠道、新市场和新消费

艾瑞网
在不可逆转的客观环境之下,各家电商急迫地开始了各种新尝试,新名词层出不穷,各种跨界合作不绝于耳。只不过有些只是紧跟风口,甚至到了"病急乱投医"的程度,也有一些保持清醒,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电商在高速发展10年之后,开始增速放缓,终于在2018年触碰到了天花板。

在不可逆转的客观环境之下,各家电商急迫地开始了各种新尝试,新名词层出不穷,各种跨界合作不绝于耳。只不过有些只是紧跟风口,甚至到了"病急乱投医"的程度,也有一些保持清醒,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零售变革从全渠道开始

从当前的趋势看,这一轮的新零售变革,将会是以线上巨头企业推动、以技术驱动为主要特征的零售变革。

随着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化,零售的渠道也相应发生变化。零售业经历过单渠道、多渠道之后,进入到全渠道时代。本质上是应对消费者全渠道购买的策略组合。

"全渠道购买"是指消费者同时采用多条渠道进行跨渠道购物,并且满足其购物,娱乐和社交的无缝购物体验需求的购物行为。企业的全渠道零售只是未来的理想状态,目前大多数企业正在努力实现双线融合。

在全渠道条件下,营销的主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消费者可以借助各社交媒体对零售商终端进行选择,享受极致的购物体验。从零售商的角度来看,全渠道就是在多渠道的基础上,对各个渠道进行整合,让各前台、后台的系统实现一体化,为客户提供一种无缝化体验。

全渠道需要企业进行全面的系统转换,进行深度变革。涉及企业战略、组织、经营模式等各个方面的系统转换。

近年来,以苏宁为代表的零售商开始拓展销售渠道,打破单一的店面经营模式,将零售业务拓展到了实体店、网上商城、微信、微博等多个场所,实现了跨渠道营销。在跨渠道营销的基础上,对各渠道进行整合、衔接,产生了多渠道营销。2018年的双11,苏宁打出了"上网上街上苏宁"的主题,引领电的全渠道发展。

如今苏宁通过不断丰富业态,让苏宁的影子无处不在,苏宁易购、苏宁极物、苏宁小店、苏宁红孩子等苏宁云体系可以说声势浩大,"两大一小多专"的格局排兵布阵在消费者周围。苏宁小店不到一年就新开了近3000家。双11期间,苏宁易购全渠道销售同比增长132%。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全渠道。

增速放缓开辟新市场

2008-2018年,可以说是电商大火的十年。在2015年6月之前,京东连续10个月同比增速超过50%,两年时间GMV翻了五番。这样高的增速已经成为"good old time"。

随着宏观经济整体增速下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增速仅为9.2%。网购今年前10个月同比增长25.5%,增速也处在下行通道之中,比2017年全年增速下滑九个百分点。消费的增长也大不如前,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退,市场空间相对有限,获客成本也越来越高,电商增速自然受到影响。

即使是新生儿拼多多,在经过短暂的"指数增长"之后,2018年第二季度环比增长已经比天猫和京东都慢。虽然三季度环比回升到32%,但是过去两个季度翻一番的好日子已经不再。除此之外,像网易电商、唯品会等电商增速也在放缓。

整个电商行业,无论从GMV看还是活跃用户数据来看,都逐渐由高位增长切换至中速发展,整个行业的拐点逐渐清晰。电商迎来的将是更为精细化运营、高成本获客的存量用户竞争和厮杀。

电商不约而同地打起了双线融合牌,2017年,阿里、京东、腾讯、小米等线上企业在快速走入线下。从资本层面、战略合作层面在快速实现与线下企业的合作。

苏宁采用的方式,是消费+流行文化+科技的玩法,引入IP、直播、游戏等娱乐营销元素促进销售和品牌认知,同时用无人车配送、智能物流、区块链等新科技手段提升传统电商线上线下融合的能力。

除了深耕城市用户之外,低线市场、农村市场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阿里、京东是通过轻资产的方式联合线下原有门店个体户,赋能店面,同时顺势实现市场的下沉。

当下电商及其线下拓展,诸如盒马鲜生、超级物种,主要都在围绕一二线城市做文章,但在四六级市场方面,苏宁已将旗子插满。零售云销售规模在2018年3月份才首次破亿,到今年二季度,整体销售规模已经突破10亿。苏宁零售云店已在全国开了4000余家。

消费升级造就品质新消费

随着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甚至乐意为品质生活买单,另一方面,在消费者的需求之下,诸多电商巨头都选择加入到布局自有精选电商品牌的行列中。

严选选择率先在"五环内"发力,在既要消费升级又注重性价比的新中产那里,"严选"模式自然容易打响。网易、小米、淘宝、苏宁、京东、唯品会等几乎每个电商平台都有自己的"严选"品牌或产品。

理性消费的新中产生活方式似乎成为了贯穿每个"严选"品牌统一价值观,品牌设计和引流能力成了关键,例如网易严选用大牌供应商强化品牌认知,小米则靠手机带起生态链。淘宝心选拉来工业设计界的超级IP深泽直人,也试图给淘宝心选树一个较高的调性和起点。只不过中国制造却都难以摆脱MUJI的影子。

不同于其他电商,苏宁极物主打线下,更加注重体验。3月23日首家苏宁极物门店落地南京新街口商圈,这家苏宁极物斥资5000万打造,占地约400平方米,更像是'宜家+muji+小米之家+盒马鲜生+苏宁易购'的结合体。

苏宁在售的商品,多为精选的网红商品和高性价比的爆款精品,涵盖3C数码、美妆个护、家居日百、咖啡饮品等多种SKU。年轻人是消费的"主力军",占比超过80%。

这场精选大战,显然十分考验平台的供应链能力、线上和线下市场的资源对接能力,以及业态发展水平,本就是靠线下市场发家致富的苏宁自然更希望用苏宁极物的"品质生活",让自己在零售变革的洪流中抢得先机,并为后续的更多计划开一个好头。

2018年开始,电商发展开始进入到一个更加残酷的时代,对于平台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新的消费背景下,要求电商既要有向上走的技术能力,又要有向下走的下沉能力,既要保住线上流量,也要开辟线下新市场,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服务水平、体验感却不能打折扣。

这就要求企业在前端、后端、科技等方面都要进行持续的、全方位的投入,这意味着小玩家的生存更加艰难。而在巨头中,谁又能彻底打通自己,两条腿配合默契的跨步向前走呢?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