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联网大佬们为何纷纷推崇产业互联网?

陈永伟
当前,互联网主战场正从To C转向To B,“产业互联网”趋势逐步显现。江苏是经济大省、产业大省,尤其工业经济在全国首屈一指;作为长期关注江苏产业经济信息新传播的载体,“最江苏”公众号推出“关注产业互联网”系列专辑文章,站在未来看全局,希望给人才、企业、政府以有益的参考。

当前,互联网主战场正从To C转向To B,“产业互联网”趋势逐步显现。江苏是经济大省、产业大省,尤其工业经济在全国首屈一指;作为长期关注江苏产业经济信息新传播的载体,“最江苏”公众号推出“关注产业互联网”系列专辑文章,站在未来看全局,希望给人才、企业、政府以有益的参考。

主打创新发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已然成为中国与世界互联网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

前不久,朋友圈流出一张照片迅速成为吃瓜群众的焦点,人们的视线聚焦在了马化腾和李彦宏的博弈,张磊也被贴上了挑逗高手的主持人的标签。在张磊的“挑唆下”,马化腾和李彦宏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讨论,大家都知道,虽然B和T的掌门人都在聊新时代的数字经济,但马化腾和李彦宏定位的方向完全不同,李彦宏多年来力挺人工智能,而腾讯最近在组织架构重整之后,已经要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二人针锋相对,各自道出了自己对于未来互联网发展方向的见解。

众所周知,自1995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编写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报告显示,美国、中国、英国、新加坡和瑞典互联网发展名列全球前五名。可见,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这也促进了中国创新商业的发展,随着上网人数、上网时间、网上信息量的增加,互联网人口红利形成一阵风暴席卷中国商业圈。一时间,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美团这样的巨头公司不断长成,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因为经济上行,在资本推动下,几乎所有公司在一开始便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占领市场。

互联网红利消失,人力成本增加,国民经济走向“稳中有缓”发展状态

但自2017年,网民总数稳定在10亿以上,逼近饱和状态。行业人士判断,互联网企业在一二线城市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线上流量的获取变得不再高效,成本开始进入线下流量的争夺和精细化运营时代。雷军曾经表示,线上流量做得再大,撑死只有20%,80%的流量都在线下。各企业开始呈现出渠道向下的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技术创新的活跃,也带来了生产力质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开始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式增长,进入了提质增效的阶段。尤其是消费升级理念的指导下,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改善提出了要求。

由此,行业专家判断,过去20年,互联网的重要进步集中体现在To C的消费者互联网,未来20年,互联网的重要发展将来自于To B的产业互联网。业界预判,将消费者和产业对接起来将创造巨大价值。

当然,互联网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经济环境及政策因素影响,从经济发展形势来看,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8年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超6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去年同期是6.9%,三季度增长6.5%。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用“稳中有缓”来表述当前的经济态势。同时,毛盛勇还表示:“国内经济发展也有很多确定性因素,比如中国经济的韧性比较强,但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比较好。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改革开放红利将继续释放。”

此外,各地政府近期也发声称,未来将进一步出台各种支持政策,推进新动能增长。更加注重市场对创新的推动作用,进一步鼓励企业成为推进创新,提升新动能的主体。

产业互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追溯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中国的互联网从2C领域崛起,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各互联网公司通过补贴抢占市场份额,抢占用户,直到打败其他同类竞争企业,以并购结局收场,发展成为一家独大的企业。但面向2B领域,可圈可点的企业实在寥寥无几。不只一位经济学家发问,为何中国的2B产业如此不景气?

对比美国互联网市场,美国市场2B大企业很多,市值几百亿美金以上的企业有很多家,IBM、微软、甲骨文等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数据显示,在美国,风险投资领域约有40%的投资投向2B领域;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大约只有5%。而事实也显示,美国企业在进入2018年,美国二季度创下约4年来的最高增长率,在主要国家中,美国经济呈现出接近“一枝独秀”的状态。

回归到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马化腾曾经在知乎上提问:“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李志刚在答马化腾问时提到,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基于现有技术,进行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结合,恰好是中国经济创新的大方向。而这一方向的本质是,用产业互联网提升产业的效率,以此改善消费互联网用户体验。

这也和我国一直提倡的供给侧改革息息相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所以,在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推动下,以创新手段推动的技术正在加速与各产业融合,传统产业借力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以及网络优势正在加速发展,提升内部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智能产业时代正在到来。但未来,随着需求端的变化,供给端必须深入供应链改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行业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巨头们的重点布局方向

就像在互联网大会上,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表示,5G马上要开始了,IoT(物联网)是个巨大的方向,企业应用服务也是个很大的方向,包括互联网服务的出海。

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表示,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是从2C(消费者端)业务起家,目前,虽然该领域红利犹存,但不可能像之前那样高歌猛进了。中国的优势是有很多产业类型,例如工业、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否用互联网技术来赋能这些传统产业,是新的机会。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圆桌讨论中表示,“我感觉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下一步应该可能是呈现出来一种新情况,就是传统企业也会有自己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

网易CEO丁磊表示,未来的五到十年,也会像过去二十五年那样创造激动人心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会影响整个人类。

驱动产业变革赋能传统产业

目前,国内一些科技互联网公司正在着手布局智能产业,以自己的优势进行行业拓展,如阿里巴巴、腾讯、星河世界等公司凭借自身的数据积累,开始加速布局。具体来看,阿里通过展开与部分地方政府、医疗、教育等机构的合作,开始丰富产业层面的数据体系;星河世界凭借自身10余年的产业大数据积累,形成产业互联网矩阵,将创业公司及上下游进行对接,最终重构传统产业;腾讯也在不断向B端服务延伸,在智慧城市、警务、教育、医疗、企业级服务等方面进行业务探索。

具体到行业发展,以餐饮产业为例,C端用户的需求是方便、安全、美味,美团、阿里的外卖业务让人们享受到了吃饭的便利。但2018年,美团从C端切入B端,成立了B2B供应链事业部。同时,在餐饮行业,供应链企业也成为重要的模式遭到各家企业热捧,他们通过整合供应链把控食材,在根本上解决了餐馆的食材供应问题,降低了餐馆的人力成本、运输成本,提升了食材的安全性。

以汽车出行产业为例,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这种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驾驶行为的安全性将会越来越好。同时,随着汽车新四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的普及,这种自上而下的供给端的改变将让人们的出行变得安全、绿色、便捷、经济,人们的出行需求将会得到更好满足。

同样,在其他行业也在经历着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不断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正在不断加速应用落地。可见,随着智能产业时代到来,未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发生改变,美好生活即将到来。

产业互联网:机遇何在?如何破局?

2018年10月31日,腾讯董事长马化腾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在公开信中,他声称: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已经接近尾声,下半场的序幕正在拉开。而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这一判断再度引发各界对于产业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关注。

(一)产业互联网是什么?

那么,被各界追捧的产业互联网究竟是什么?它又蕴含着怎样的机遇呢?其实,如果我们对互联网的发展比较熟悉,就会知道产业互联网并不是什么新事物。早在2000年,硅谷的沙利文(Frost&Sullivan)咨询公司就曾提出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在这份报告中,产业互联网被定义为用复杂物理机器和网络化传感器及软件实现的制造业企业互联。不过,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一概念并没有受到重视。直到2012年,通用公司发布了一份名为《产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的报告,对“产业互联网”重新进行了介绍,这才让这个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

由于在英文中,“产业”和“工业”都是同一个词industry(形容词为industrial),加之产业互联网的最早应用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因此在这一概念被引入到中国时,被译成了“工业互联网”。后来,“工业互联网”的概念逐步和德国“工业4.0”的概念融合,成为“产业互联网”的通行翻译。不过,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原始文献,就不难发现产业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并不止于工业。至少在通用电气的报告中,它就涉及到了航空管理、医疗等领域。

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已经占到了GDP的一半以上,而在第三产业中的很多行业,产业互联网的相关技术依然是适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产业互联网的理解不应该局限在工业领域,否则,就可能低估了其发展潜力,限制了其发展。

(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机遇何在?

与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蕴含着远为巨大的商机。对此,我们可以从两者的连接数和app需求量来窥得一些端倪。消费互联网的连接对象主要是人与PC、手机等终端,其连接数量大约为35亿个,而产业互联网连接的对象则包括人、设备、软件、工厂、产品,以及各类要素,其潜在的连接数量可能达到数百亿。从app的数量上看,整个消费互联网现有的app只有几百万个,而据估计,仅在工业领域,产业互联网需要的app数就约有6000万。

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来看,产业互联网的意义要比消费互联网更为重大。从功能上看,消费互联网解决问题主要是连接消费者,帮助既有的产品更好地进行销售和流通。尽管它也会对生产产生促进效应,但总体来说这种影响依然是间接的、有限的。相比之下,产业互联网对生产的影响则更为直接,也更为明显。通过借力互联网,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传统企业可以更好地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更有效地组织生产、更快捷地实现产品的物流和销售,从整体上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生产效率。这对于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难点何在?

尽管产业互联网的潜力十分巨大,但相对于消费互联网,其发展却比较滞后。除了技术因素,这和产业互联网本身的特征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各产业都具有自身的特征,使得发展产业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很难实现。虽然产业互联网作为一个整体潜力巨大,但由于产业的性状各异,因此具体到每一个产业,其市场却很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进行建设的规模经济就很难实现,投资很难得到回报。

第二,产业互联网对产业组织的变革有很大要求。如果没有组织的系统变革,单靠信息系统和技术来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难度很大。然而,组织变革并非易事,难以在一朝一夕实现。

第三,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多个环节环环相扣,很难像消费互联网那样实现单点突破。在消费互联网中,企业的盈利模式相对简单,只要开发一个软件,开通一个app,就可以让用户下载,通过增值来获得收费。这种模式很简单,很容易复制,可以迅速扩大规模。但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却很困难,一个模式的成功往往需要其他产业和企业的配合,因此很难迅速发展。

第四,产业互联网对基础设施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对于资本的需求也更大。

以上这些特点,都限制了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四)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应如何破局?

要突破以上种种限制,推进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就必须综合发挥政府、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企业这三者之间的力量。

首先,政府、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企业应当积极合作,探索产业互联网的底层架构标准。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中,可以借鉴哈佛大学两位教授鲍德温和克拉克所提出的“模块化”理论。一个产业的设计规则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架构层面和应用层面。在架构层面,需要有一套统一的规则。有了这样的规则,企业之间就避免了不必要的协调成本。而在应用层面,则可以采用模块化,让具体的应用开发者设计自己的规则。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中,这个思路是完全适用的。尽管由于产业的差异性,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设计标准,但是如果有了一套统一的底层架构标准,那么整个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所面临的市场就变得足够大了,企业进行相关建设的成本也会大为降低。至于这套底层架构标准怎么定,就需要政府、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企业共同探索。

其次,传统企业应着力对企业组织体系的改造和创新。应努力实现企业结构向扁平化、网络化转型,从而提高企业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只有当企业的组织结构足以灵活,才可能有效地应用技术变化带来的挑战,有效拥抱产业互联网带来的变革。

再次,各类主体之间应当加强协作,共同推进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不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各类主体之间的彼此配合、协调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之间应当要加强沟通,力图对相关的技术标准达成共识。与此同时,政府也应该发挥其引导作用,减少企业的协调成本。

最后,政府应当通过产业政策对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进行扶持,对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的研发进行补贴。产业互联网的建设是具有巨大正外部性的工作,如果仅仅依靠私人企业,就会出现投资不足。因此,政府应当积极介入、大力支持,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我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也将继续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再创佳绩。(作者陈永伟为《比较》研究部主管,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