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巨头大绞杀:京东刘强东的围城时刻?

汉海
双十一硝烟未散,Q3财报这张战榜又高挂城头,曾经备受质疑的小弟拼多多一路狂奔、进入三甲,大有追赶老二京东之意。

《军谶》有云:“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战场。

双十一硝烟未散,Q3财报这张战榜又高挂城头,曾经备受质疑的小弟拼多多一路狂奔、进入三甲,大有追赶老二京东之意。反观京东,大boss负面缠身,财报又揭出许多问题,股价大跌还爆出裁人消息,真可谓流年不利。相比之下,老大阿里,一副气定神闲模样,业绩持续增长的同时,还在轻描淡写间完成了领导人的交接大事件,似乎已稳操胜券,颇有业界达摩之风。

今年双十一的狂欢盛宴,阿里巴巴成交额创下2135亿元人民币的新纪录,意味着电商行业的潜力还有待挖掘。而行业的十年之痒、抑或十年之机,也在呼唤真正的行业霸主。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勇夫之中,或有霸主。唯一的问题是,哪位勇夫、以何手段成为真正的霸主?

美国明尼苏达州冬季的寒冷是出了名的,不过与当下的京东相比,还是温暖不少,史上最贵“桃色案件”的持续发酵,让这个万里之外的明州成了舆论的最热之地。

从中关村的普通摊主到如今国内前三的电商巨头,刘强东领导下的京东业务横跨电商、金融和物流三大板块,可谓商界之英雄。但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刘强东也未能免俗,就是代价有点太大。不仅个人资产排名被后起之秀--拼多多80后创始人黄铮反超,其一生之事业京东集团也受到重挫,股价大跌。

随着Q3财报的披露,30亿的利润或许能让京东缓过一口气。但从行业专业角度看,京东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京东的麻烦事

11月19日,京东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当季净收入1048亿元,同比增长25.1%,净利润30亿元,同比大增200%创下单季度新高。

仅从以上数据看,京东似乎丝毫未受“明州事件”的影响,甚至还扔掉了亏损帽子。只是细细品味,还是能从京东的财报中看出不少问题。

行业人士都知道,电商有三大核心指标:GMV、活跃买家数、营收,分析京东也从此入手。

相比阿里巴巴,京东的GMV数据一直处于领先位置,这也是刘强东一直津津乐道的事情。只是近年来,这项指标增速持续放缓,Q3的GMV也面临着同比增长、环比下滑的窘境。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的GMV增速分别为107%、84%、47%、50%,今年前三季度更是达到历史低点,前三季度的GMV增速分别为30.4%、23%、30%。

从数据看,即使有618大促,第二季度仍成为京东GMV增速的最低点。第三季度的虽有30%的回暖,却暴露出京东的模式困局。

京东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方平台GMV同比大增40%。净收入1048亿元人民币(约153亿美元),同比增长25.1%。这意味着京东第三方业务对营收的贡献越来越大,且增速明显快于自营。

这是否意味着,随着第三方业务比重不断提升,京东将撕碎自己一手打造起来的自营形象?这是否代表京东模式已经进入困局?

当然,若仅凭GMV就看衰京东模式,显然太过武断。参考活跃买家数与营收等指标会更加客观些。

提起活跃买家数,可能是京东最敏感的问题了。正所谓没有环比,就没有伤害,今年首次出现环比负增长,意味着京东活跃用户增长遭遇瓶颈。截至9月末,过去12个月,京东活跃用户数达到3.05亿,同比增长15%,环比下跌2.8%,环比减少800万。这是一个十分不好的信号,不止电商,放眼互联网行业,月活下降都是及其少见的现象。

再来看营收,营收虽是京东第三季度财报的最大亮点,但也存在隐忧。首先是预期,第三季度总收入1048亿元人民币表现尚可,但却位于公司指引区间1045亿元至1090亿元的较低区间,也低于市场预期的1056.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净营收1048亿元,同比增长25.1%,但环比下滑10%,这是京东净营收同比增速首次低于30%。

更加不利的消息是,京东披露的第四季度净收入预期只有18%-23%的增长,换言之,增速会进一步放缓。

如果拉长一年,比较2017年第三季度的数据,京东增速放缓的态势更为直观,去年同期产品收入增长38.5%,服务和其他收入增长46.2%,总体增长39.17%。查看京东的财报不难发现,在近五个季度中,其营收的增速一直在放缓,而本季度的增速则是近5个季度当中增速最慢的。

同时,京东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30亿元,同比大涨200%。乍一看去,数据还很不错,但这一数据是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GAAP)计算的,如果在非美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股东持续经营净利润为人民币12亿元,同比下滑46%,稀释后(Diluted)每ADS持续经营利润为人民币0.8元,较去年同期的1.52元,实际上是严重下滑了。

一份看似完美的第三季度财报,在经过揣摩后露出了真相。三大指标的增速放缓或许是京东颓势的先兆,这从资本市场的态度中也能看出端倪。

三季度财报发布后,京东股价下跌约3%。刘强东发声后,开盘跌约2.6%,后跌幅迅速扩大,午盘一度跌至21.01美元,创2016年7月11日以来盘中新低,日内跌幅接近8.9%,最终收跌8.42%,收报21.10美元,收创2016年7月8日以来新低。

事实上,刘强东“明州事件”后,截至本周一收盘,京东股价累跌逾32%,今年以来已累跌约51%。当然,这也是刘强东明州事件后,京东公布的首个财报,在前者影响下,京东财报中的种种问题,无形之中被放大不少。

对此,铑财向京东发去询问函,提出“刘强东“明州事件”,对贵方经营有何影响”等问题,截止目前,未收到京东方面回应。

业内人士认为,京东的多项指标增速放缓,以及股票大跌,是京东模式弊端浮现的前兆。

那么,令京东营收增速放缓的原因是什么呢?

财报显示,京东来自第三方平台服务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49.4%。也就是说,自营业务是京东营收放缓的原因。

从数据上看,京东自营业务拖了GMV及营收的后腿。由于自营模式成本高,毛利率较低,盈利周期长;相比之下,第三方平台通过收佣金和服务费,毛利率甚至可高达50%-60%。

2017年第二季度,京东自营业务GMV1366亿元,第三方业务982亿元,第三方业务占比达到42%。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第三季度开始,京东不在财报中披露自营与第三方GMV,但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方GMV的增速在不断提升,营收增速也更快。因此京东第三方商家的比重应该越来越大。相对应的便是自营模式空间的缩小。

另一方面,京东的管理模式也存在漏洞。业内人士指出,上述数据环比下降的时期,正是刘强东“明州事件”发生时期,这说明了刘强东对京东发展的重要性。

实际上,刘强东绝对是京东的王者霸主。资料显示,京东内部的公司条款规定,董事会不得在刘强东未出席的情况下,召开正式会议。也就是说,没有刘强东在场,京东的董事会就无法正常开会。一家国内前三的电商上市公司,竟然有如此人治化的规定,足见其管理并不科学。

回顾京东的发展史,每个关键节点都有刘强东的鲜明烙印。以至于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京东就是刘强东,刘强东就是京东。这种领导者品牌与企业品牌过分绑定的态势,为京东埋下了暗雷。“明州事件”对京东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例证。

此外,相比事件,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困扰着京东。

事件后,刘强东首次发声,一句管理团队都可以处理好,引发了外界对刘强东是否将逐渐放权,甚至是隐退幕后的猜想。只是,大家突然发现,习惯了强势领导风格的京东,谁能够代替刘强东呢,环顾京东现有的高管团队,似乎没有一人能堪此任。

对于一家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悲哀。相比阿里巴巴掌门人更迭的云淡风轻,同样的问题却成了京东的一颗大雷。

拼多多弯道超车?

相比内部问题的一团乱麻,外部竞品的逼人态势更为急迫。

曾几何时,电商行业一直是阿里与京东的“双寡”格局。拼多多的快速入围,打破了这份稳定,相比阿里巴巴,京东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

京东财报披露后股价大跌,拼多多则迎来了股票大涨。11月20日,拼多多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总营收33.72亿,同比增长697%;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平台GMV达344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86%。资本市场也对拼多多颇为看好,其股价大涨16.63%,总市值达到256.34亿美元。

再来看看两者对比,拼多业绩同比增长了697%、京东是25%;GMV同比增长386%、京东是30%;活跃用户数方面,拼多多的达到了3.855亿,同比增长144%、京东的3.05亿,同比增长15%,环比下跌2.8%。简单数据的背后,京东发展颓势尽显。

当然,拼多多高增速下,其净亏损也在扩大,拼多多投入品牌推广、广告及促销的销售费用为32.30亿元,由于平台业务量激增,拼多多Q3人力投入、云服务、呼叫中心支出和商户支持等成本增加,平台亏损12.695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扩大。

业内人士指出,从综合实力看,拼多多还不及京东。但疯狂的增速,已经让二者差距不大。成立三年的公司能够逼近成立十年以上的京东,已经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

拼多多能够实现弯道逼近,甚至大有弯道超车之势,主要是其打假成果明显,拼多多创始人黄铮表示:“不断尝试创新技术手段加强平台治理,如利用算法模型与图像识别技术打击山寨,哪怕消费者在搜索框输入山寨词,也只能搜到正规品牌,倒逼‘傍名牌’商家知难而退”。同时拼多多也在摸索5G和AI等新业务。

众所周知,京东一直将最大对手锁定为阿里巴巴,如今却被“三年级”的后辈打了个措手不及。对京东来说,如何压制拼多多的强势崛起,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在2019财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总体营收为851.5亿元,同比增长54%,虽然营收方面不及京东,但京东自营模式占了很大因素。如果从利润来看,阿里巴巴达到了234.53亿,利润率约为28%,远超京东的30亿,利润率2.9%。

在增速方面,阿里的54%是京东的25%的两倍有余。用户数方面,阿里巴巴年度活跃用户为6.01亿,蚂蚁金服是7亿,从增速来看,阿里连续5个季度年度活跃消费者都保持2000万以上的增长,而京东在这方面尚不及拼多多,与阿里巴巴更是没有可比性。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已经甩开京东很远。

同时,在接班人问题上,阿里也比京东强了许多。业内专家表示,张勇接任马云后,阿里业绩未受任何影响。起码说明其管理制度更加科学。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在阿里成为市值5000亿美元超级巨头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突破过去20积累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和当下战略,无疑成为了所有“阿里人”的新课题,马云的“退休”有利于阿里团队更好地独立思考和探索,推动阿里巴巴电商、金融、物流、等各业务板块更加协同发展。

一句话,新鲜血液带来新鲜思维,或许也可以为阿里开启新的增长纬度。

另一方面,阿里第三季度的成功,是新业务开花结果的表现。

阿里巴巴官方曾表示,业绩的增长,是受到中国及国际零售业务、阿里云持续快速增长、新收购业务等多方面因素驱动。阿里巴巴通过加码技术开发、云计算、物流、数字娱乐和本地生活服务的超前布局,创造中国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的消费增长。

围城时刻

一定意义上说,阿里巴巴、拼多多在的亮眼表现,打消了许多人对C2C模式的质疑。

在铑财看来,电商平台发展早期,C2C模式的确会存在一些乱象,随着平台愈发成熟,制度愈发健全,平台乱象正在得到有效扼制。另一方面,在业务上并未故步自封也是阿里巴巴、拼多多业绩表现良好的原因。反观而京东的自营模式,只要有交易流水都会算进营收,因此单从营收数据看,处于领先位置。只是正如上文所提,自营模式增长脚步的不断放缓,让过度依赖自营的京东出现危机,或有逐渐掉队的可能。因此,京东正在寻求新业务增长点,如与保利、大悦城等16家地产商进行项目合作,发力线下新零售的举动等。不过,具体效果仍有待考量。同时,相比业绩,如何去刘强东化,如何培养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化管理制度显得更为关键。只是前有笑傲江湖的阿里,后有伺机而动的拼多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留给京东的时间还剩多少呢?

有人说,双11是电商巨头崛起的标志性事件,以此算来,中国电商已经走过十个年头。平台日益成熟、消费者日益理性,竞争也日益激烈,当流量红利、市场红利逐渐消耗殆尽、增长也出现了乏力态势。不管十年之痒,十年之机,还是十年之殇,残酷竞争下的行业洗牌已是在所难免,相比数年前巨头对垂直电商的绞杀,这一次巨头间的厮杀会更大惨烈。专家预测,随着集中度的提升,市场会出现一家独大,至多是两家争雄,其他平台或难逃没落甚至消亡的命运。

以此来观,京东的危机感更加凝重,内部问题焦头烂额,外部又遭拼多多的强悍逆袭,劲敌阿里的全力重压,业绩暗淡股价松动。内忧外患间,京东乃至刘强东似乎都进入了围城时刻,如何成功突围,如何扭转颓势。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