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慧城市?想让这个乌托邦成真不容易!

科技无忧
科技无忧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对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城市运行中各方面的数据共享和任务协同,使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服务能够智能、准确、及时和高效,从而提升市民的满...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对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城市运行中各方面的数据共享和任务协同,使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服务能够智能、准确、及时和高效,从而提升市民的满意度,以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的特征

我们很难明确给出智慧城市的全部范畴和所有元素。智慧城市只是一个相对宽泛的目标。长远来看,我们希望它能够成为像运行在“模拟城市”中的,运转良好的,虚拟世界一般的存在,大致应能够具备如下一些特征:

基本特征:

l 工业、商业、居住区域的规划恰到好处,密度合理;

l 水、电、气、暖、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完备,资源充足,使用便捷;

l 工作需求与人力供应基本平衡,失业率低:

l 城市道路规划合理而公共交通便捷,不堵车;

l 环境优美、污染小、可持续发展;

l 警务、消防、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充足而高效;

l 有合理的财务政策,城市财务收支健康,能够良性运转;

l 城市法律健全而合理,执行效率高,市民诉求能够得到快速响应;

l 市民生活质量高,满意度高

高级特征:

l 能够与周边城市实现高效合作与资源互补;

l 拥有自己的城市特色,并能够吸引交流、观光等外来人流;

l 能够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包括区位优势,引导确立有全国甚至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项目;

l 能够根据资源的消耗情况以及市场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产业规划,并始终保持城市的竞争力

智慧城市的工作

形成如此理想化的城市,正是“智慧城市”的终极目标。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通过我们长期与政府管理人员、一线公共服务人员、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专家学者和企业以及普通市民的交流,针对如何构建智慧城市,大致总结出了以下八个领域的工作:

第一:基础规划

能够综合分析当前城市发展产生的各种大数据,并以此为科学依据,并结合专家决策,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基础规划。

第二:城市环境

基于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技术,实时监控和分析影响城市环境的多种因素,如工业生产、工程建设、污染物排放、极端天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以及噪声污染和电磁波污染等,及时向相关企业和城市管理机构进行预警,在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消除在萌芽阶段。

第三:交通物流

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管理、物流运输、公众出行等交通领域进行管控支撑,从而让交通出行者实现节约时间、快捷购票、智能停车、实时信息、舒适体验和人车安全等目标。同时能够为未来如无人驾驶等技术的落地提供基础。

第四:公共服务

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为警务、消防、医疗、教育、城管、质监、法务、企业服务等各个公共服务领域提供各个层面的支持,包括预警预防支持、解决处理支持和规划调整支持等,同时要实现各个公共服务领域的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

第五:城市财政

逐渐摆脱人为制定年度预算对于城市财政资金的低效使用,包括年底突击花费的弊端。基于城市运行中涉及到的对政府资金收支的实时分析,以及对需要由政府财政资金扶持的项目价值、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综合分析,合理制定财政预算并动态调整,确保政府财政的健康以及与城市规划的匹配。

第六:内部共享

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共同推动城市内部的资源共享,尤其是涉及到影响公共资源的物品或场所,如单车、汽车、商务巴士等以及停车场所、运动场所、文化场所等,从而提升相应物品或场所的使用价值和利用频率,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并能够方便市民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

第七:外部合作

面向周边城市、其它国内城市及国际都市等提供不同维度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从而促进与周边城市的统筹规划、城市管理与产业辐射,促进与国内其它城市的资源互补、业务拓展与产业合作,促进与国际都市的文化、经济、科技和商务等层面的交流合作。

第八:产业引导

统筹分析城市的人文资源、区位特点、自然资源、城市基础和财政能力等,引导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并根据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以及国内和国际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的变化境况,适时合理调整产业引导策略,使城市始终保持活力和竞争力。

智慧城市能实现么?

智慧城市就像一个乌托邦一样美好,但各种高新科技的出现,让这个乌托邦的成真有了技术基础。然而,影响智慧城市能否真正实现的因素,很可能是技术层面之外的因素。

目前,智慧城市大多还是停留在不同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层面,而在数据共享和任务协同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难以取得有效突破,至于更高层面的城市智慧,则更为不足。

一方面,这会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另一方面,这也会让数据价值无法体现,并最终会让普通市民以及城市管理者,对智慧城市的应用感受大打折扣,甚至会使某些打着“智慧城市”名义的项目沦为形象工程,或者成为了无法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鬼城”,或者干脆就是半拉子工程的“烂尾楼”。

都说“智慧城市”需要顶层设计,但智慧城市的范畴何其广阔,进行完善的顶层设计,或者成为短期不可能之事,或者只是难以落地的“指导意见”、或者只是一些潜在受益企业将能够提供的产品包装出来的大杂烩。

而由于政府对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不足,且过多有着不同诉求或不同行业话语权的企业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甚至参与到智慧城市的整体或某些领域的顶层设计中,这可能是导致智慧城市在实施中变得支离破碎的根本原因。

建设智慧城市,虽然一定会是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及市民共同参与的结果,但政府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实实在在的顶层设计的职责,不能假手一些大型企业制定有倾向性的建设策略。应该从顶层设计上避免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层面的天然垄断与排他性,但应允许充分的市场竞争与优胜劣汰。

只有一个由政府主导的真正开放的智慧平台,才能承担起将智慧城市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市民和城市企业面前的责任。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的城市政府,很可能需要强化自身科技人才的储备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大型科技企业的依赖,至少应能够从建设需求的角度,提出不受第三方利益干扰的实施方案。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