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利用大数据推进工作的能力

学习时报
何琪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化对大数据的认识,树立大数据思维,增强领导...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化对大数据的认识,树立大数据思维,增强领导力,使大数据在治国理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树立大数据思维

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懂得和用好大数据的重点在于树立一种大数据思维,用大数据思维去观察、分析并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发现问题的总体思维。在公共决策中,公共问题的结构化程度是进入政策议程的重要条件之一。传统的公共决策中,由于受制于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水平,主要依赖于抽样的信息采集方法,难以获得某些公共问题的全面信息,从而影响到政策议程以及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而迈入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便捷地利用现存海量动态数据,抽样方法不再居于首要地位,研究方式的转变要求思维方式也相应转变。因此,领导干部对公共问题的发现机制将需要从局部的采样思维转向全面的总体思维,提高对事物的全局性和动态性的认知。

分析问题的联系思维。在缺乏海量信息的时代,公共决策要依靠“以小见大”,通过有限样本数据剖析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机理,凭借因果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而这种有限性难免制约判断的精准性。在大数据时代,基于海量信息,依靠数据挖掘等技术,可以相对准确地发现各种线性、非线性以及其他零散的相互影响关系,而这些关系中有很多是理解人类社会运行的重要视角。更为重要的是,借助这些新视角,可以更加科学地预测今后的社会运行轨迹和发展方向。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的公共决策中,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要从因果思维转向联系思维,直接根据各类社会现象的相关关系,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方案。

研判问题的创新思维。在依靠样本数据的时代,由于信息量相对较少,为了减少决策成本和决策失误,非常注重结构化程度高的精准思维,只有结构化程度较高的方案才能进入决策议程,而这种运行机制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社会治理的创新和探索。

在大数据时代,得益于各种技术的发展和突破,能够收集、储存、搜索和分析大量非结构化、异构化的数据,这既提升了从数据中获得知识和价值的能力,又是对精确性思维的补充。在大数据时代的公共决策中,领导干部研判问题的思维方式要从精确性思维转向创新思维,增强宏观层面的决策力。

增强利用大数据推进工作的本领

大数据时代对领导干部的决策、执行和协调工作都提出了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应主动接受挑战,加强大数据时代的领导力建设,利用大数据提升工作效能,使大数据在治国理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提升大数据时代的决策力。利用好大数据,需要领导干部增强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的决策能力。首先,从大数据中识别出正确的趋向。与传统决策靠经验和样本数据作决策支撑不同,大数据汇聚了海量信息,呈现了不同社会现象的各个侧面,借助相应技术还能实现不同领域的信息数字化、交互式和快捷性。在这种背景下,领导干部应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克服传统决策过程中信息不能够充分对称的问题,依靠数据实证识别正确的趋向,为科学决策奠定方向和基础。

其次,从大数据中抓住主要矛盾。大数据全面展现出各类社会现象和各种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但不同相关性有主次和强弱之分,领导干部应依据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抓住主要矛盾和强相关关系,有针对性地确定决策方案。

再次,依靠大数据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应基于大数据平台,适应海量数据即时且动态汇入的新形势,构建开放式、动态式的决策体制,通过科学把握数据中蕴含的规律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

提升大数据时代的执行力。在执行层面,需要领导干部增强决策模拟、任务分解、动态反馈的能力。首先,要能够借助相关技术,对各项政策做到相对全面的模拟,提前了解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优化政策方案。

其次,利用大数据完善任务分解。要建立数字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适应公共问题之间的复杂关系,优化和完善任务分解方式,减少执行中的阻滞和推诿问题。

再次,利用大数据提高动态反馈能力。应依靠大数据平台,及时、有效地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管和反馈,动态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提升大数据时代的协作力。利用好大数据,需要领导干部在协作层面增强规范数据、共享数据及防控风险的能力。首先,规范数据采集和整理。一方面要积极规范本部门和本行业的数据采集和整理,强化数据源头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要建立数据信息动态更新机制,使数据信息保持真实鲜活。

其次,加强数据共享。强化共享思维,转变工作理念,积极推动建立数据共享公共服务平台,破除数据格式、数据接口等技术标准方面的瓶颈;树立法治观念,促进数据共享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明确权利与责任。

再次,筑牢风险防控防线。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注重防范数据信息泄密,加强数据安全保障。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