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被大数据骗过?

搜狐科技
启信宝
近日,“大数据杀熟”成为网民关注的新焦点,从酒店到打车再到电影票,都出现了“同货不同价”的现象。近日,知名作家王小山在微博上炮轰飞猪旅行APP利用大数据杀熟,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

近日,“大数据杀熟”成为网民关注的新焦点,从酒店到打车再到电影票,都出现了“同货不同价”的现象。近日,知名作家王小山在微博上炮轰飞猪旅行APP利用大数据杀熟,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

浙江飞猪网络技术股权结构图数据来自启信宝

飞猪原名“阿里旅行”,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旅行品牌,隶属于浙江飞猪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启信宝数据显示,飞猪网络旗下还有浙江未来酒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和阿里旅行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针对此次事件,飞猪回应称:“飞猪敢于承诺: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利用大数据损害消费者利益。机票的涨跌并不是飞猪在操纵,而是平台上入驻的代理商或航空公司,而飞猪也不赚机票款,只赚取对这些入驻商家的管理费,因此这种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对飞猪来说是损人不利己的事儿,飞猪没有道理做。”

虽然言之凿凿,但消费者却并不买账,因为“大数据杀熟”对大家来说早就不陌生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自己或多或少经历过“大数据杀熟”,而且很多知名企业都榜上有名。

所谓“大数据杀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的现象。

在互联网消费环境中,“杀熟”现象频繁发生,究其根本就是大数据营销。平台方通过大数据将用户资料进行细分,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来建立相应的用户画像,然后平台在此基础上根据画像给不同用户推荐相应的产品、服务和定价,实行区别化的用户营销模式。

他们都榜上有名

亚马逊:2000年,亚马逊根据潜在客户的人口统计资料、在亚马逊平台的购物历史、上网习惯等信息展开了一项差别定价实验。基于此策略,不同的用户购买同一款商品的价格也有所不同。曝光后事件轰动一时,CEO贝索斯亲自道歉。

苹果:网友通过iPhone、iPad等苹果公司的设备在国内购买视频、QQ会员,以及通过滴滴等打车软件打车时,所需付的费用均比Android设备上的要高。

滴滴:滴滴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在同一起点与终点的情况下,老用户打车的费用比新用户贵多了。

滴滴自身风险多达2122条,关联风险6808条数据来自新版启信宝

携程:网友发现在相同条件下,携程对用户展示了同房不同价的现象。基于此,携程于微博上发布一篇《携程“大数据杀熟”了吗?并没有》的长文以澄清。

携程对外投资包括东航和北京首旅酒店数据来自启信宝

大数据的阴暗面

数据杀熟的技术原理就是大数据,即平台所收集的海量用户信息及数据,这其中包含了用户注册及个人信息、地理位置、消费记录、搜索习惯等等,每个人大概有100-1000个左右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可以把你刻画出来,并生成独特的用户画像。

那么,企业基于用户画像就可对用户进行精准识别、归类,并通过推荐算法开启个性化推荐,且对消费能力高、消费意愿强的用户展示更高的价格,来赚取更多的利润。

理论上讲,商家和电商平台都有权对同一件商品进行不同的定价,而不是全部要统一定价。但大数据杀熟确实暴露出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非对称以及不透明的现象。如果企业单纯地以日期、支付方式、规划路径等理由来推脱责任,让消费者被蒙在鼓里,且普遍要支付高于“正常价格”的金额,那么这显然就是一种典型的价格欺诈。

如何反制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之所以隐匿存在,最根源还是因为运营商及平台掌控着用户的个人隐私,因此我们首要做的就是提升安全隐私意识,减少在平台上的个人信息泄露——

1、多个平台比差价,秉承货比三家原则,伪装价格敏感型用户;

2、通过多个设备及账号验证,如Android和iPhone、自身账号和好友账号等等;

3、卸载App或清理缓存;

4、更改以往购买或查阅的习惯,即反用户画像。

我国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电子商务法》第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浙江飞猪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基本信息数据来自启信宝

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应该更进一步地把这个问题拆解成两部分:如何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如何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要做到后者,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杀熟恰恰是杀鸡取卵的行径。相信聪明的企业明白该怎么做。

截至2018年7月,全国教育行业企业约186万家。从融资情况来看,天使轮约271次,A轮约199次,分别占总融资数量的43%与32%。资本寒冬之际,教育资本市场为何依旧能表现活跃?

《中欧商业评论》产业研究院和启信宝携手推出《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洞察——2018上半年教育行业白皮书》,通过数据维度带来深度洞察!

万亿市场的长期存在、小而美的区域型机构遍地开花,产业的规模化和集中化需求使得众多优质教育企业成为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欲了解更多关于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分析,可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如今社会,“大数据杀熟”现象无处不在。有关媒体对2008名受访者进行一项调查显示,51.3%的受访者遇到过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杀熟”的情况。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提升安全隐私意识,减少在平台上泄露个人信息以防止被互联网企业“宰杀”。

(原标题:飞猪成“大猪蹄子”,今天,你被“大数据杀熟”了吗?)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