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开伟:银行在淘汰僵尸企业上应敢于动真格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
莫开伟
在淘汰僵尸企业中,银行保险机构应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坚定的信念,排除一切艰难险阻,把淘汰僵尸企业当着盘活信贷资产存量和提高银行经营效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抓手。 近日,银保监会在京召开主题为&ldq...

在淘汰僵尸企业中,银行保险机构应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坚定的信念,排除一切艰难险阻,把淘汰僵尸企业当着盘活信贷资产存量和提高银行经营效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抓手。

近日,银保监会在京召开主题为“银保监会进一步提升银行业和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新闻发布会,银保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坚决退出“僵尸企业”,不再给僵尸企业提供信贷资金,为盘活存量信贷资金创造有利条件。

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坚决退出“僵尸企业”不失为审时度势之举,符合当前我国经济金融治理环境的要求,对今天乃至未来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既是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也是盘活银行信贷资产存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

同时,银保监会再一次强调银行保险机构坚决退出“僵尸企业”,释放了比较明显的信号:一方面,淘汰僵尸企业对银行保险机构意味着进行一场新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变革活动中,银行保险机构唯有抱定壮士断腕的决心,才打赢盘活信贷资存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也才能在经营管理上无怨无悔;另一方面,它说明当前银行保险机构在淘汰僵尸企业中尽管采取了积极配合中央政府的态度及出台并实施了相关系列政策制度,淘汰了一大批僵尸企业,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淘汰僵尸企业仍任重道远,需要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解决思想,大胆创新,义无反顾,消除各种制度障碍,将淘汰僵尸企业的伟大变革继续推向深入,才能将该淘汰的僵尸企业毫不留情地淘汰掉,最终让银行保险机构在淘汰僵尸企业中发挥出中流砥柱的作用。

所谓僵尸企业,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在我国目前主要指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但难以顺利退出的企业。据国资委资料,截止2016年底,我国经济领域僵尸企业总数达19万家,其中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中僵尸企业数量分别约1万家、5万家和13万家。主要集中在钢铁、房地产、建筑装饰、商业贸易等领域;尤其国资委已全面梳理出央企需专项处置和治理的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2041户,涉及资产3万亿元。这反映了我国当前僵尸企业总数依然庞大,淘汰僵尸企业任务重、时间紧。

僵尸企业对我国经济金融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僵尸企业的大量存在,阻碍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也增加了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同时,僵尸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却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本、能源、劳动力等资源,导致资源无法向收益更高的部门流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僵尸企业所在的行业大多是产能过剩行业,基本属于比较低端的制造业领域,不下决心清理僵尸企业,中国经济就无法优化资源配置,难以实现中国经济供给端的真正升级。此外,僵尸企业占据了相当多的金融资源,不淘汰出局,中小微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局面就无法改观;僵尸企业丧失了造血功能,无谓地消耗金融资源,其存在无法彻底根除引发系统性性金融风险隐患。当前我国银行经营利润不理想、不良贷款反弹都与僵尸企业存在很大关系。而且,僵尸企业还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健康运行的毒瘤,不加快淘汰,会迟滞各项经济改革推进速度。总之,一句话,僵尸企业不退出,产能过剩矛盾就不能根本化解,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就难以实现。

导致我国僵尸企业出清效果不明显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僵尸企业与政府之间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无法剪断,政府在淘汰僵尸企业上存在很多顾虑,投鼠忌器,在实施企业兼并重组、产业结构升级和鼓励企业创新方面会存在“照顾落后”现象。同时,目前各级政府在淘汰僵尸企业上,考虑社会稳定因素多于考虑其重要性,缺乏大局意识,在淘汰僵尸企业上总是举棋不定、瞻前顾后,并网开一面,以一味追求维持就业现状和社会稳定为目标。此外,在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甚至下降情况下,失业救济等支出将使地方政府面临更大财政收支压力,从而对僵尸企业难以痛下“杀手”,千方百计迫使银行为其提供贷款或财政给予补贴。这导致僵尸企业无法按市场规律任其关停死亡,而是不遗余力地进行“输血式”救助。其次,银行担心压缩退出僵尸企业贷款,有可能使僵尸企业关门倒闭,会引发职工下岗失业。而且,银行担心压缩退出僵尸行业贷款有可能使金融机构不能完全收回此前已发放贷款,会引发金融机构不良率上升,在面对压缩僵尸企业贷款时,就成了口中念念有词的“菩萨”,不敢真刀见血,甚至暗地给僵尸企业发放贷款,以维持表面虚假经营业绩。同时,僵尸企业在遇到被淘汰危局时,总是四处向政府伸手请求援助,政府明里暗里向银行施压,促其放贷,而银行因政府出面认为没有风险,继续对僵尸企业输血。再次,目前,社会公众在僵尸企业破产上仍持陈旧观念,对淘汰僵尸企业无形中形成了巨大阻力和压力:把当前淘汰僵尸企业与1998年国企改革、员工下岗相提并论,并将僵尸企业可能出现的问题片面化和扩大化,不仅增加了各级政府对淘汰僵尸企业的心里压力,使行动计划步履维艰;同时也更增强了僵尸企业员工对破产重组、关停并转僵尸企业的心里抵触情绪,使各级政府不敢贸然迈开僵尸企业出清步伐,也使不少地方政府在淘汰僵尸企业上裹足不前或原地踏步。

对此,在淘汰僵尸企业中,银行保险机构应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坚定的信念,排除一切艰难险阻,把淘汰僵尸企业当着盘活信贷资产存量和提高银行经营效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抓手,按照银保监会的要求,千方百计、聚精会神抓落实,动真格,敢于碰硬,打一场淘汰僵尸企业的攻坚战。

从当前看应从五方面入手:

其一,加强与政府联系沟通,及时将淘汰僵尸企业的主张和意见反馈给政府部门,征得政府部门同意,形成淘汰僵尸企业统一的政策意见,消除来自政府部门的各种阻力。主要是银行保险机构主动向政府反映在淘汰僵尸企业中的信贷战略,将监管部门的政策要求反馈给各级政府,争取各级政府对银行保险机构淘汰僵尸企业的支持,主要是在僵尸企业员工安置、社保等方面提供倾斜政策,消除银行保险机构淘汰僵尸企业的一切阻力。

其二,消除自身思想顾虑,不要怕暴露问题,将银行保险机构僵尸企业的家底全部亮出来,建立淘汰僵尸企业计划进程度,确定淘汰僵尸企业明确的工作目标,确保淘汰僵尸企业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主要是银行保险机构在淘汰僵尸企业中制订逐年实施和推进的工作方针,做到淘汰僵尸企业有规划、有目标,消除盲目无序或束手无策倾向,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分阶段取得实质性成效,达到整体淘汰僵尸企业之目标。

其三,消除淘汰僵尸企业中的无所作为倾向和各种侥幸心里,打消一切思想顾虑,要敢于亮剑,不能因为怕信贷风险损失而有意隐瞒僵尸企业或继续为僵尸企业暗地“输血”,做到长痛不如短痛,将所有僵尸企业全部“断奶”,背水一战,达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目的。银行保险机构应消除淘汰僵尸企业增加银行信贷损失的错误认识,把淘汰僵尸企业放在防范金融风险工作的首位,更要从国家宏观经济战略出发,形成优化中国产业经济结构需从淘汰僵尸企业着手的新认识,及时将僵尸企业的信贷停止,不让僵尸企业再继续浪费金融资源而继续苟延残喘。

其四,加强金融新闻舆论宣传,向企业和社会公众进行宣传,让僵尸企业员工提高思想认识,服从国家金融及经济大局,消除抵触情绪,配合银行淘汰僵尸企业的相关信贷制度安排;并通过向社会宣传,消除公众对淘汰企业的片面认识,让全社会真正意识到不淘汰僵尸企业银行保险业没有出路、国家经济也没有出路的道理,最终会损害广大公众的利益,取得全社会对银行淘汰僵尸企业的同情,支持和拥挤银行淘汰僵尸企业,为淘汰僵尸企业营造有利的社会舆论氛围。

其五,采取灵活多样、多措并举的方式淘汰僵尸企业;对僵尸企业进行分类处置,消除淘汰僵尸企业阻力,提高淘汰僵尸企业效率。这就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在淘汰处置僵尸企业中不因循守旧或片面地搞“一刀切”,制订“一家一策”处置策略,除对大部分僵尸企业进行“信贷断奶”予以淘汰之外,又要对其中有生产能力、有市场需要的生产线或产品给予“宽大政策”,与相关机构一起研究好剥离之策,或牵线搭桥,促使其与其他企业兼并重组,然后给予适当信贷政策,让其重现生机活力,避免更多、更大的资金出现损失或浪费。同时,可结合债转股方式将僵尸企业部分有市场潜力和发展潜能的生产线或产品进行债转股,避免被“误伤”而形成新的生产资源的浪费,银行继续给予信贷支持,为其走出困境创造条件。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独立经济学者)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