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共享经济能否度过危机?

新浪财经
张鹏
曾经风靡一时的共享经济,如今已经普及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同时,经过时间的验证也暴露出一些原本存在却被忽视的安全缺陷和问题,使得共享经济目前在中国国内深陷信任危机、饱受舆论非议,至少对于滴滴、自如等头...

曾经风靡一时的共享经济,如今已经普及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同时,经过时间的验证也暴露出一些原本存在却被忽视的安全缺陷和问题,使得共享经济目前在中国国内深陷信任危机、饱受舆论非议,至少对于滴滴、自如等头部平台公司是如此,当它们出现问题时是不是要一棍子打死呢?

作为一种新经济,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是共享经济平台公司通过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以合理的价格向需求者提供产品或服务,达到双方收益的最大化。对于供给方而言,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对需求方而言,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或服务,同时支付一定费用,并且可以通过平台对供给方作出评价。

共享经济在商业模式上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并不像与传统的酒店业、汽车租赁业直接拥有固定资产,而是通过撮合交易就可以获得佣金收入。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看,共享经济既消化了社会的资源和时间冗余,又创造了新的供给和需求,看上去似乎非常完美并没有过多可以指摘之处。

但是,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自如房屋甲醛超标等负面新闻,不仅暴露了这些共享经济头部公司自身早已风险暗藏,也揭示了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固有缺陷和风险。也就是,在共享经济去中介化到再中介化的过程中,共享经济平台公司难以提供标准化、稳定性的产品或服务,并且在监督供给方(生产者或服务提供者)和保护需求方(消费者)上的责任甚巨。相对来说,产品或服务个性化、多样性往往意味着更多不可控的风险。

以出行行业为例,出行平台公司与司机之间是一种松散的线上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出行平台公司为了快速发展业务、提高市场占有率,基本上不需要或者没有与司机签署具有更具有约束力的契约关系,同时也难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甄别和确认每一位司机的素质和品行;另一方面,出行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及平台公司的奖惩机制变化,导致司机对于平台公司的转换成本很低,忠诚度就不会很高,不能够吸引司机以更好的状态提供高质量标准化的服务。

对于共享经济平台公司而言,尽最大可能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才能最易于达到可交易的适用性和安全性标准——OFO共享单车尽管资本存量远大于市场容量,在行业竞争和整合阶段导致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但从产品标准化的角度来看非常值得思考和借鉴——所谓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可以作为一时的营销噱头,当然也可以构成新进入者的门槛或者壁垒,但对于渴望持续成功的商业模式来说反倒构成了一种有可能致命的短板风险。

没有完美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到底该怎么玩?曾经有一位做创投的朋友告诉我,儿童牙科门诊要比成人牙科门诊利润高很多,但是坚决不要投资,原因就在于儿童生性多动导致发生医疗事故的风险非常高,只要发生一件成本和损失将非常大。同样地,共享经济就像儿童牙科门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风险也非常高。对于已经入场的共享经济玩家来说,除非退出彻底不玩,否则还是要尽可能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才能避免发生这种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风险。除了行业和公司自身的投入和努力之外,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发挥好建设性督导作用,以最大发挥共享经济的优点和长处。

(本文作者介绍:供职于阳光私募行业,清华MBA校友。)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